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民生记忆之十二:从独孩到二胎

2017-07-31 10:52 抚顺七千年 姜斌 1657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然吹响,人们期盼以久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幕徐徐拉开。伴随着改革大潮的涌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关乎国计民生大问题也现实地摆在国人面前,而且普及面之广是史无前例的。这就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的政策,从城市到农村迅速普及,并把它提到国策的高度。对于这一...

民生记忆之十二:从独孩到二胎 图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计划生育宣传画(网络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然吹响,人们期盼以久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幕徐徐拉开。伴随着改革大潮的涌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关乎国计民生大问题也现实地摆在国人面前,而且普及面之广是史无前例的。这就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的政策,从城市到农村迅速普及,并把它提到国策的高度。对于这一段经历,可能50、60后们都是感慨万千,因为只有这一代人能有切身感受。


  我1978年5月结婚,距今已近40年。那时候,有关晚婚、计划生育的消息已被传得沸沸扬扬,而且结婚要由所在单位把第一道关,即双方持单位介绍信,方可到街道(公社)办理结婚登记。

  当时的规定是男26岁、女24岁准予结婚。我和妻是同学,虽然相处多年也得挨到年龄。1978年我26周岁,距生日约半年的时候勉强在单位开出了介绍信,她单位介绍信开的倒很顺畅,因其早就过了年龄,一直等待我。

  两张介绍信换来两张结婚证书,婚礼自然是按照当年的条件和惯例,简简单单的把婚结了。后来听说正是我结婚的那一年,1978年宪法增加了“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的条款。而在此之前,七十年代推行的是“晚、稀、少”政策,流行的口号是“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短短几年后“只生一个好”的标语已遍及大街小巷。“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是那时候人口政策的总基调,谁再敢违背就只能等着挨罚了。


民生记忆之十二:从独孩到二胎 图2
计划生育宣传画(网络图片)


  1979年5月我们儿子出生,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欢欣。那时候人们的观念似乎还是认为生个男孩好,可一旦生的是女孩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我们单位就有许多人是独生女儿,现实中他们生活的都很幸福。可以说,是独孩政策转变了千百年来遗留的男孩“接户口簿传宗接代”的观念。

  1980年,全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方向更加明朗,即从“晚、稀、少”迅速转变为“一胎化”,其标志是1980年9月25日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使得中国的人口政策骤然收紧。

  《公开信》指出:“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以后生孩子“添丁进口”繁衍生息的事,则被纳入基本国策严格管控。

  有资料说,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十年里,全国出生人口六亿多,除去死亡,净增四亿三千多万人。人口增长得这样快,使全国人民在吃饭、穿衣、住房、交通、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使得国家难以在短期内扭转贫穷落后面貌。以身边熟悉的人便可见一斑,我有一邻居兄弟姊妹八人,他排老七,两间小屋都睡不下,须到亲属家借宿;还有一老同事,他说在家排行老九,春节回家探亲,晚辈跪了一地给他拜年,家族是兴旺了,但这些人长大成人后再结婚生子,就是几何数字增长。那时候一般家庭也大多有三、四个孩子,亲戚是多了,可这对于国家来说无异于是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因此,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转折时期推行的“一个孩”政策,有着高屋建瓴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重大意义。

  当时对于我们城市的上班族来讲,“一个孩”政策在贯彻上相对容易些,思想工作好做得多。单位除利用板报专栏、广播大张旗鼓的宣传外,还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组织和经济手段。比如发现计划外怀孕,除了专职人员上门做工作以外,晓以利弊,是党团员的予以组织处分,即使非党团员也有经济处罚。谁愿意因为这个事背个处分再降工资、扣奖金的?因此大家都在自愿生一个孩的协议上签了字,得到了一本《独生子女光荣证》,每月还有5元钱的补贴,钱虽少,但当时是大势所趋,我们单位的男女同事办证率基本100%。以后陆续参加工作的60后们基本不用做工作,有了孩子就办光荣证成为惯例。


民生记忆之十二:从独孩到二胎 图3


  当然也有冲破阻力生了二胎的,因为政策还有缝隙的,比如头胎患有疾病或残疾的,允许生二胎。有人就千方百计抢在政策强制执行之前完美地办完了此事。

  我有一朋友,在国企工作,因没到婚龄要求开不出介绍信,就托人在一个小单位顺利开出,生了头胎,两年后挨到年龄再从单位开出介绍信宣布结婚,此时他第一个孩子两岁了,又怀了二胎,也顺利降生。单位也没过多的责难于他,只是停发一年奖金,耽误了一次工资普调而已。但这属于少数情况。

  其实,1979年全国就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据报载,当年有610万个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可以看出,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基本得到了普遍落实,但在农村落实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据说农村自1980年以来,也普遍实行“一个孩”的政策,但在实行时还是放开一些口子,对某些群众有实际困难,釆取间隔几年经批准可生二胎的怀柔政策。

  据说各地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农民家庭要生育二胎,主要是遵守户籍所在地的《计划生育条例》。有的地区规定,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一个,还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等。听说有的地方管理相当严格,要是超生的话,会被大队追的到处跑,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就形象地演绎了那时的情形。有的人家为了多生个孩子,宁肯交什么超生费;有的不惜东躲西藏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结果自然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不过这些计划生育的陈年往事,还有一些能笑死人的计划生育口号,回想起来还是挺有味道的。几年后的《婚姻法》把结婚年龄规定为“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再以后结婚都不需要单位介绍信了。先前的政策无异于是为我们这拨50后“量身定制”的一样,令人哭笑不得。


民生记忆之十二:从独孩到二胎 图4
作者1978年结婚证书


  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得到了社会和百姓们的认同,但作为独生子女本身,他们的命运还是坎坷多舛的,“小皇帝”的待遇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慢慢长大了。进入新世纪以来,80后90后陆续进入成年,有的读大学的多方投简历应聘到北上广等大城市或出国打拼,而大部分则在蓬勃发展起来的股份制企业或私企“打工”;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自己创业,所幸的是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其老人大都退休,都在不遗余力地帮衬着带孙辈。

  我周围就有许多老同志跟着儿女游走于国内或国外,目的是为自己的独生子女减轻些许负担。据说国家在制定“一对夫妻一个孩”政策时就考虑这是个过渡政策,有专家学者当时就说这个政策至少要实行30年,不承想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赋予了50后、60后。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开始转向了,2011年11月,国家启动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次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16年1月1日,修订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由此终结。


民生记忆之十二:从独孩到二胎 图5

独生子女证(网络图片)


民生记忆之十二:从独孩到二胎 图6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从一对夫妻一个孩到双独家庭生二孩和单独家庭生二孩,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是循序渐进的,表明人口政策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但“全面二孩”放开一年多了,受各种因素影响80后、90后们显得相当淡定,生育意愿相对低下,而处于育龄中后期的70后们却有热衷的势头。

  如果把1980年到2015年算作“一对夫妻一个孩”时期,走过了整整36年,这期间惘然走过的50后、60后们大都会难忘这段历史,而欣然走来的80后、90后们则会更加珍视这段历史,这段历史将载入史册。

该文章所属专题:姜斌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姜斌  民生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