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2017-12-01 11:00 抚顺七千年 王尧 1366
五、六十年代外国老电影大多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除了像《流浪者》这样的影片配得比较洋气,大多数影片的配音东北“土”味甚至口头语都比较浓,挺贴近生活但缺乏该有的“洋”味。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外国影片的高峰期,中国译制片配音艺术也走向了鼎盛期,上海电影制片厂异军突起,北京电影制片厂也不甘寂寞,都涌现出一批大名鼎...

  五、六十年代外国老电影大多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除了像《流浪者》这样的影片配得比较洋气,大多数影片的配音东北“土”味甚至口头语都比较浓,挺贴近生活但缺乏该有的“洋”味。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外国影片的高峰期,中国译制片配音艺术也走向了鼎盛期,上海电影制片厂异军突起,北京电影制片厂也不甘寂寞,都涌现出一批大名鼎鼎的“声音雕刻师”,都打造了译制片经典之作。没有这些配音大师们令人怀念的精彩演绎,就没有这些外国影片和人物形象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译制片的开拓者——长影群贤

  作为译制片的先驱者,早期长影配音的乡土气息极浓。前苏联的很多影片都由操着东北口音的演员配音,听起来确实有点“土得掉渣”的感受。但正是这种“土”味,拉近了影片主人公、场面宏大的“工农兵学商”、正面或反派人物与中国观众的距离,使得人物和剧情非常清晰。像中国影坛第一个配音男主角张玉昆,曾在五十年代塑造了苏联影片中的夏伯阳,把这位传奇英雄勇猛粗豪、义气草莽又狡黠幽默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但长影的配音并非一味的“土”,长影译制的印度影片《流浪者》融“下里巴人”日常的喜怒哀乐、“阳春白雪”的“高大上”人士生活品味为一体,堪称中国译制片的绝世经典。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1
印度电影《流浪者》剧照


  我引以为傲的一项记录就与著名配音演员向隽殊有关,——少年时我曾接连看了11遍印度电影《流浪者》,也看过向隽殊披着卷发的照片。在年少的我看来,向隽殊的配音与扮演丽达的印度著名演员纳尔吉斯就是高度契合的一个人。她甜美亲切、极富魅力的声音让女主人公丽达像维纳斯一样令人着迷。丛连文配音的真挚善良的拉兹,老一代艺术家白景晟(《列宁在十月》列宁的配音)的法官拉贡纳特,凶恶的强盗扎卡,童年的拉兹和丽达这对儿小天使……,这些个性迥异、仿佛正在发生在森严的法庭、混乱嘈杂的贫民窟、粗野狂放的酒吧、衣冠楚楚的上层社会等百行百作里的声音,早已深深印入我们这代影迷的脑海里。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2
著名配音演员向隽殊


  那时候几乎谁都会哼几句《拉兹之歌》的“阿巴拉古”小调,有的小青年还模仿拉兹在海边唱歌时反复在手里扔着刀子的镜头。党团组织还在社会上发起了批判“反动阶级血统论”的讨论,把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论调批得体无完肤,丽达拯救“罪恶天使”拉兹的感人形象甚至成为一些“后进青年”憧憬心仪、“浪子回头”的动力,可见这部影片的深入人心。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3


  我5岁时就听母亲讲过《流浪者》的故事,1977年在抚挖俱乐部第一次看这部片子后,如醉如痴,接连在电瓷厂俱乐部、铁路俱乐部、工人文化宫等等看了整整11遍,人跟着影片放映走,这场看完买下一场的票接着看,买歌片、买剧照。直到现在,《流浪者》里每个角色的台词、每个镜头、每首插曲还都记得清清楚楚。参加工作后,也在抚挖唱《拉兹之歌》出了名。不夸张地说,如果当年有“中国好声音”、“模仿秀”之类的选秀节目,本人也许早就在这个行当出了名。而这一切都来自被长影配音大师们“汉化”了的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魅力。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4

陈汝斌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5
著名演员孙敖


  长影有很多老配音演员是银幕“多面手”。像扮演《三进山城》里翻译官的著名演员孙敖,影片《兵临城下》扮演毅然带敌军出城引向埋伏圈的地下党员的陈汝斌,《甲午风云》扮演西太后的白玫,都是老资格的配音艺术家。孙敖为罗马尼亚影片《斯特凡大公》(1974)的配音音色醇厚、庄严,成功地塑造了捍卫民族独立自由的君主形象。陈汝斌为《冰山上的来客》里的战士阿米尔配音醇厚朴实,白玫为拉兹母亲里列的配音慈祥、亲切,令人为其不幸的命运悲怆不平。 

  母亲的好友李红阿姨的爱人是长影老演员宋宝义先生。母亲听李姨说过长影很多老演员都有“出汗”的绝活。像孙敖在《三进三城》里被八路军抓住、《铁道卫士》特务顾调度被审讯大汗淋漓的镜头,都是演员在表演现场真出汗、表演的真功夫,绝对不是喷水或滴“眼药水”。那时的老演员哪怕是一枚“绿叶”,放到今天都绝对配得上“表演艺术家”这个称谓。

  据说长影译制朝鲜电视剧《无名英雄》,就是在厂里借了一个条件简陋的闲置录音间,用最简单的录音设备完成的。作为中国“老字号”的电影制片厂,长影在重新开拓译制片繁荣之路中展现了雄厚的艺术底蕴、艰苦奋斗的风骨。

  天籁之音“洋务派”——上影群星

  像上海这座国际化都市的城市风格一样,上影的配音可以用一个“洋”字来概括,上影大师们塑造了一系列闪烁着异域文化色彩、生活特色的艺术形象。八十年代的上影有刘广宁、丁建华、乔榛等一批为观众熟知和喜爱的著名配音演员。如人们熟知的童自荣,声音像银子般又圆润又亮,音色极其潇洒、浪漫、华贵,听到他的声音,仿佛看到了出入在上层社会,穿着燕尾服、系着领结、带着白手套的西方绅士,即使是出生入死的侠盗《佐罗》,也是那么英气俊逸、潇洒风流。老演员李梓为《叶塞尼亚》的配音,把野性、嫉恶如仇的吉普赛女郎形象表现得特别传神,她为《简•爱》中简的配音更是不朽的经典。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6

电视系列剧《加里森敢死队》海报。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7
杨成纯


  还有为《追捕》里矢村警长、《加里森敢死队》的卡西诺配音的杨成纯,声音铿锵倔强、富于质感。在《追捕》、《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等影片为日本影星高仓健专司配音的毕克,声音雄浑沉郁、坚毅厚重,完美地塑造了高仓健“冷面男子汉”形象。他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为大侦探波洛的配音,那一段段由表及里、娓娓道来的案情剖析,理性睿智、洞察秋毫。

  老配音演员尚华配音的角色大多幽默滑稽,无论是《加里森敢死队》里吊儿郎当、一口一个“头儿”叫着队长加里森的小偷冈尼夫,还是法国喜剧影片《虎口脱险》里有点小孩子气、敢当着纳粹党卫军军官发脾气的乐队指挥,都配得流光溢彩、个性突出、不可或缺。

  我在高中时看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配音的传世之作——《王子复仇记》。他为王子哈姆雷特的配音,堪称巅峰之作,高贵潇洒、坦荡深刻,把对父王去世不久母亲与叔父新婚的愤懑疑惑,得知冤魂告白后的怒不可遏,为复仇的装疯卖傻、忍痛割爱,在海边的悬崖对生命的思考等各种情绪,演绎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孙道临的配音技巧和素养,对莎士比亚原著的理解把握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8
邱岳峰


  观众最忘不了的一个声音,还是著名配音艺术家邱岳峰独具特色、沙哑干涩又光彩照人的配音。曾为上百部译制片的各种角色配音的邱岳峰有句名言:“不要让观众听出台词的味儿,要让观众听出里面的事儿”。他的嗓音条件其实并不好,甚至是典型的“公鸭嗓”。但就是这个声音,让观众牢牢地记住了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欢快灵动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刁钻滑稽又幸灾乐祸的太上老君,《追捕》里阴险狠毒的唐塔医生,《悲惨世界》里口蜜腹剑的养父德纳蒂尔,《巴黎圣母院》道貌岸然、内心肮脏阴暗的神父富洛娄,《佐罗》里暴戾凶残的野心家维尔塔,《简爱》里表面古怪冷峻、情绪复杂多变,内心深藏着巨大隐痛与强烈情感的罗切斯特……。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9
电影《佐罗》剧照。


  我那时特别崇拜孙道临和邱岳峰,甚至觉得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的成就都那么吻合。一位是修养高深的悟道者,一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危岳。后来看了影片《珊瑚岛上的死光》,才一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邱岳峰的真容,这位有着白俄血统,扮演想用激光武器毁灭人类的“马太博士”的艺术家,举手投足都是西方绅士的“洋范儿”。

  上影配音“洋”到了极致,使观众通过他们的声音,加之影片里美轮美奂的西洋建筑、华丽贵重的衣着服饰、深邃广博的哲思等细节,了解到另一群国家、另一群众生完全迥异于中国历史和国人生活的存在,在领略异国风情文化的同时,更深感中国追赶世界的迫在眉睫。那时饱受非议的喇叭裤、男女烫发,是中国的年轻人追赶世界最朴实的脚步。

  写实风格的“学院派”——北影惊鸿

  北影译制片配音最突出的特点、成就,是人物性格极富个性魅力、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人性的高度写实性,使影片极富叙事性、情节复杂紧张,人物命运扣人心弦,堪称配音艺术的教科书。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引用的波斯尼亚诗人“上帝保佑狙击者,也保佑被狙击者”那意味深长的警句,“大地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富有诗意的接头暗号,老钟表匠谢德对爱女“你是个姑娘,所以应该等待”充满父爱的呵护,与小学徒温馨诀别时“孩子,你好好干吧,好好学手艺,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的叮咛,女叛徒米尔娜“肖特”因受不住酷刑而叛变、“男人也受不了”的哭诉所揭示的战争的残酷性,都把观众的思想感情、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引入了更深的层次。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10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


  北影配音大师们用声音把人物“雕刻”得特别鲜明真实。鲁非配音的游击队长瓦尔特、《桥》里的小分队队长“老虎”沉默寡言但一言九鼎,这两个角色扮演者——南斯拉夫著名演员巴塔曾高度赞誉鲁非的配音好像他自己在说话。关长珠配音的党卫军特务猫头鹰,胡晓光的冯.迪特里施上校、谭天谦的霍夫曼博士,都把反派人物的老谋深算、狡猾残忍、傲慢和自以为是展示得淋漓尽致。

  北影配音的小角色声音熠熠生辉。王炳彧这个名字您可能不熟悉,但他扮演的两个电影角色您绝不会忘记——电影《地道战》的高老钟、《小兵张嘎》里跟嘎子摔跤赌木头手枪的胖墩的父亲老满叔。他在译制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老铁路员工配音,一句“我要见瓦尔特,他犯了个错误,二十几个铁路工人啊”,声音沉痛而充满责备。但在《桥》中为勇猛善战、因义气和轻信犯过错误的迪西配音时,嗓音则阴郁坚定,带着咆哮前低沉的颤抖,见到游击队指挥官只一句:“我没有看见你”,有股令人生畏的气势。

  还有在《桥》里为年轻的游击队员班比诺配音的李连生、为爆破手扎瓦多尼配音的侯冠群令人叫绝。班比诺向兄长一样的萨瓦多尼抱怨“人家都快成你的厨师了”那有点奶音、带着撒娇的配音,令人为这位小游击队员的牺牲痛惜不已,而暴烈的扎瓦多尼在班比诺牺牲时扔出炸药喊出的那句“班比诺好运气!”,冲着工程师“我要炸掉你的桥!我要炸掉你和你的桥!”那失控的怒吼,都强烈地震撼了观众的心魄。


王尧:怀念银幕经典配音 图11
电影《叶塞尼亚》剧照。


  我那时常常陶醉在大师们的配音魅力中,与小伙伴们一起“扒带”——反复听录音带,用笔记下台词、影片插曲的中文发音,一字一句地模仿、背诵,直到自己认为惟妙惟肖为止。这些“闲情逸致”还真的为自己赢得了不少“有才”的好评,没准儿都凑成了个人成长阶梯上的基石。正是“艺不压身”,人生里哪块云彩下雨,谁知道呢?

  中国配音大师们用声音传递了世界经典名片、名著的精髓,开启了观众的视野,培育了中国年轻观众的爱好和乐趣。他们的背后还有一批译制片剧本翻译家,以笔者的学识浅薄,难以尽述、尽赞其中的废寝忘食、辛苦耕耘。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科技日新月异,手机也有了“全民K歌”软件,得以选择这些影片的背景音乐,时而来一段记忆深刻的配音模仿,既是为了重拾爱好、享受乐趣,更是为了纪念这些永不消逝的天籁之音。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