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今日抚顺

今日抚顺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2018-04-13 09:00 抚顺七千年 王连仲 3758
今日天公真是作美:天空蓝蓝的,云朵白白的,风儿也悄悄地停息下来,空气显得格外透明而清新。  我乘坐52路公交汽车,在望花区古城子站下车,走过一座高架桥和一段柏油路,便来到了千台山麓。  千台山仅区区214米高,在山的家族中应该说是微不足道。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就是在它的身下,蕴藏着浅显、丰富而优质的的煤炭资源。因...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图1

  今日天公真是作美:天空蓝蓝的,云朵白白的,风儿也悄悄地停息下来,空气显得格外透明而清新。

  我乘坐52路公交汽车,在望花区古城子站下车,走过一座高架桥和一段柏油路,便来到了千台山麓。

  千台山仅区区214米高,在山的家族中应该说是微不足道。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就是在它的身下,蕴藏着浅显、丰富而优质的的煤炭资源。因而千台山却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座金山。

  在西露天矿参观台的原址上,一座色彩红白参半、造型高低错落的现代化建筑,傲然地耸立在天地之间,在楼体的顶端由上至下镶嵌着“抚顺煤矿博物馆”七个大字。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抚顺人,以高山仰止和豪情满怀的心境,走进这座有关煤以及煤矿历史的丰碑式殿堂。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城市。抚顺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是由几十万名矿工写就的。在充满现代化煤炭工业文明的展厅里,所布展的物华天宝、百年回眸、矿山脊梁、亲切关怀、再铸辉煌、乌金墨玉、煤海之珠、美好未来等八大板块,通过实景立体再现、悬浮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声光电技术,使游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一组组文献资料,宛如一根根无形的长丝,将我的记忆和情思,牵回到那暗无天日的苦难年代和扬眉吐气的美好岁月。

  抚顺开采和利用煤炭历史悠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考古发掘证明,抚顺煤炭用做燃料最迟在汉代。晋代,高句丽人占据了抚顺,修建了以煤为燃料的红砖厂和瓷窑厂。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把从关内俘获的汉民安置在抚顺。这些汉民引进关内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了抚顺煤炭采掘业的发展。公元12世纪初叶,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王朝,抚顺有了一个相对的安定环境,使抚顺的采煤业和瓷窑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到了明代,抚顺大官窑陶瓷已经名扬四海,乃至有了“南有景德镇,北有大官窑”的说法。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图2

  启运于新宾地区的努尔哈赤家族,取代朱明王朝建立了大清帝国。由于抚顺地近“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清朝统治者惟恐伤了“龙脉”,便严令禁止开采煤田。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战败的清王朝内外交困,国力日衰,财政奇绌,才不得不表示“提挈工商”,取消开发抚顺煤田的禁令。1901年12月9日,民族资本家王承尧偕同满人绅商荣伦、英凯上书清政府,申请开发抚顺煤田,获得光绪皇帝批准,创办了华兴利公司。抚顺乡绅翁寿、颜之乐等人也紧随其后,建立了抚顺煤矿公司。从此,便揭开了近代抚顺煤矿开发的序幕,也成就了日后西露天、老虎台、龙凤、胜利四大煤矿的雏型。

  然而好景不长。沙俄、日本等各国列强,早就对抚顺丰富的煤炭资源垂涎三尺。首先发难的是沙皇俄国,他们于1905年1月13日,对抚顺煤矿付诸武力予以强行占领,剥夺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开采权。同年日俄战争后的3月9日,日本取代沙俄霸占了千金寨,开始大规模开矿、建厂。随着抚顺煤矿的日渐兴旺,致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劳工蜂拥而至。千金寨本来就是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落,逐渐演变成为一座盛极一时的新城。就连设于抚顺城的抚顺县政府,也于1915年迁入了千金寨。

  当年的千金寨,是日本人和掏金者的天堂,却是穷苦劳动者的人间地狱。那时广泛流传一首民谣:“来到千金寨,就把铺盖卖,新的换旧的,旧的换麻袋。一条破麻袋,能铺不能盖,盖上前胸脯,露出两膝盖。北风冒烟雪,无米又无柴,天冷肚子饿,小鬼来讨债。冻死路边倒,闫王脚下踩。一把尸骨扔关外,悔不该来到千金寨!”这就是当年抚顺煤矿工人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长约40年的时间内,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成为抚顺煤矿的实际主宰,也导演了一段广大矿工遭受压迫和屈辱的悲剧。日本矿主的强取豪夺,封建把头的穷凶极恶,加之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作业环境,矿工们夜以继日地在生命线上挣扎,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尤其是片帮、冒顶、跑水、自然发火和瓦斯爆炸,更是悬在头上的几把刀,时刻危及矿工的人身安全。

  1916年9月14日,大山坑自然发火,150多名工人遇难。1926年4月9日,千金寨第二斜井,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82名矿工死亡。1939年4月26日,龙凤坑瓦斯爆炸,酿成工人64名死亡、65名重伤的严重后果。有时,日本矿主为了保护矿井,竟然不顾工人死活强行封井,致使在井下作业的矿工死于非命。

  日本侵略者先后从抚顺掠夺煤炭22300万吨,却使30万矿工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1917年大厂工人,以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劳动条件为由,进行了全体大罢工,北大井、露天堀、杨柏堡等矿工人迅速响应,举行了声势更为浩大的罢工和游行,并且取得了胜利。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图3

  1924年4月,老虎台采炭所、万达屋和八大井的1400多名工人,举行了联合大罢工,也迫使日本矿主就范,达到了预想的目的。中共地下党员杨靖宇,曾经奉中共奉天省委之命,化名张贯一,于1929年8月,来到抚顺担任特别支委书记,并到煤矿当了一名工人。他密切联系群众,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矿工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被大家亲昵地称为“山东张”。杨靖宇

  在抚顺福合客栈被捕,在监狱和法庭上,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直到“九一八”事变后才出狱。然后他参加组建和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抗日民族英雄。林育英,化名林仲丹,又名张浩,为我党早期革命家,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曾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他在任满洲省委书记期间,多次秘密潜入到抚顺煤矿,听取煤矿工人呼声,指导煤矿工人运动。

  1931年11月,他在抚顺被捕,并被关押在日本抚顺监狱。林育英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高风亮节,威武不屈。林育英曾经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亲自到第二方面军驻地,向张国涛传达有关指示精神,从而促成三个方面军胜利会师。他于1942年3月6日在延安病逝,毛泽东曾亲自为其执拂抬棺,并在墓碑上题写“张浩同志之墓”六个笔锋雄健的大字,这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抚顺煤矿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极大地打掉了日本矿主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广大矿工争取自身权利的信心和勇气。

  1948年10月31日凌晨,抚顺煤矿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里,从此广大矿工成为矿山的主人。抚顺煤矿经过技术改造和革新,煤炭产量扶摇直上。到1956年抚顺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一千万吨以上,约占全国产量的十一分之一。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图4

  抚顺成为饮誉全国的煤都,抚顺煤矿也以优质高产名扬天下。回忆当年,抚顺地区最受尊敬的领导是矿务局首任局长王新三,最高的学府是煤矿学校,最大的医院是矿务局医院,最繁忙的的交通是电铁运输线,最宏伟的建筑是龙凤矿竖井楼,最知名的工人俱乐部是矿工之家,最受欢迎的企业报纸是矿工报,最著名的全国劳动英模是矿工张子富、庞观祥和冯殿富。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那些文学艺术大家纷纷前来采风,他们以抚顺煤矿及其矿工为题材,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大名鼎鼎的作家萧军下到矿区体验生活,创作出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才华横溢的诗人郭小川走遍四大煤矿,与矿工促膝交谈,很快写出九首、近千行的抒情组诗,后收入诗集《两都颂》。国画大师傅抱石在西露天矿,面对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终于完成了《煤都壮观图》。

  傅抱石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用国画表现煤矿的画家。抚顺矿工集体创作的水墨长卷《旋转乾坤图》,以真挚火热的情感,生动传神的笔触,描绘了煤矿工人新旧社会两重天,以及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我国现代旷世奇才郭沫若,用生花之妙笔,为此画题诗,以示褒赏有加:“旋转乾坤赤帐张,人间地狱变天堂,最高功烈归于党,跃进歌声遍八荒。”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图5

  在偌大的抚顺地区,煤矿之名无处不在,煤矿之声如雷贯耳。就我个人而言也毫不例外。我十一二岁时,在前甸完小念书。站在学校门前,就会望见龙凤矿大架子、老虎台矿选煤厂,当天气晴和、视线清晰时,都能看见飞快转动的绞车。我在高中就读时,曾经到龙凤矿下井接受劳动教育。我和几个同学头戴矿灯帽,脚穿胶皮靴,紧紧跟随一位老矿工,经过一段崎岖狭窄的巷道,来到矿柱支撑的掌子面。

  好家伙,头顶的是煤,脚踩的是煤,四周全是煤。矿工们仅凭几盏矿灯的微弱光亮,在这里支柱搭棚,打眼放炮、挥锹攉煤,漆黑发亮的煤炭,便顺着皮带溜子输送到矿车里,而后辗转运往各地。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我赴首都北京探亲,在车水马龙的天桥大街,看见一幅长长的红色巨幅横额,上书“学习抚顺胜利煤矿,赶超抚顺胜利煤矿,建设伟大社会主义!”我作为抚顺人民中的一员,感到万分的荣幸和自豪。

  举世闻名的西露天矿,南倚千台山麓,北临浑河碧水。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2公里,矿坑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最终开采垂直深度478米,为水平下398米。迄今已经为国家生产煤炭2.7亿吨,油母页岩富矿5.1亿吨。据说,西露天矿坑总容积与大伙房水库最大库容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将大伙房水库正常年景的全部蓄水,装进西露天矿坑,也就刚好持平而已。从中可见,西露天矿坑是何等的宏伟、何等的壮观了。

  1958年2月13日上午9时许,春光乍泄,微风和煦。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风尘仆仆地来到抚顺西露天矿。毛主席在煤雕展览厅,仔细端详煤雕精品“大肚弥勒佛”。只见这位布袋僧,右手握一柄长扇,左手持一串佛珠,慈眉善目、笑逐颜开,一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模样。毛主席摸摸它光光的脑门,拍拍它圆圆的肚子,风趣地说:“大肚佛,光吃饭,不干活,我们可不要学它噢!”毛主席在听取矿领导的工作汇报后,语重心长地说,要在搞好煤炭生产的前提下,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

  稍后,毛主席健步走上参观台,凭栏眺望独占亚洲鳌头的十里矿坑。这位率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冲破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壮举的一代英杰;这位运筹帷幄,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击败国民党反动派几百万大军,获得全国胜利的一代伟人;这位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一代领袖,面对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景象,也不得不发出“大鹏扶摇上青天,只瞰煤海半个边”的赞叹!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图6

  从此,每年的2月13日,便成为抚顺矿工的盛大节日。“翻身不忘毛泽东,幸福感恩共产党”,这是广大矿工的共同心声。领袖的关怀和嘱托,极大地激发了抚顺煤矿干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个煤矿均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高潮。不仅涌现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而且煤炭产量也连续创造历史最高记录。

  孰料,正当抚顺煤矿上下大展宏图之时,长达十年“文G”的疾风暴雨不期而至。以似是而非的政治口号,代替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抚顺煤矿与其它各行各业一样,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劫难,煤炭生产每况愈下,广大干部和工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期盼着这片乌云早日散去,还神州大地一个清明图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抚顺煤矿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同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他们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对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作了调整,在科学管理和搞活经营上下了一番苦功夫,使饱受创伤的老矿焕发了勃勃生机。

  2001年9月29日,由抚顺矿务局改制组建了“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顺煤矿开采迄今正好是百年节点,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开局之年。此刻,抚顺煤矿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严峻挑战,龙凤和胜利两大煤矿已经停产。跌宕起伏的际遇,化蛹成蝶的阵痛,铸就了“抚矿人”忍辱负重、知难而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在党中央的统一号令下,抚顺矿业集团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产转型的道路。整个矿区上下攻坚克难,奋发图强,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他们立足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以油母页岩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力争煤与非煤同步发展,形成以煤炭、页岩油、矿山机械和煤层气为主,发电、造纸、建材、地产、运输、供电、医疗、旅游多头并举,使其非煤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同心多元化能源企业,实现了难能可贵的“华丽转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双飘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使抚顺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矿,在困境中重新崛起,在浴火中获得新生。

  当前,抚顺矿业集团正在大力发展以资源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紧密围绕“煤——电——热——纸”和“油母页岩——油母页岩炼油——页岩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本着落地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稳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抚顺曾经是共和国煤炭工业的摇篮,而现在抚顺煤矿则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面旗帜。

  抚顺矿业集团这艘巨轮,正在乘风破浪,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我乘坐电梯轻而易举地登上有十层楼高的瞭望塔。虽然受到视线的限制,只能看见西露天矿坑的“冰山一角”,但是,璀璨的天光,飘溢的云影,将矿坑衬托得更加神奇、深邃、空灵和妖娆。那层层叠叠的盘道,优美圆润的曲线,流光溢彩的色调,宛如苍穹之中行星运行的轨迹。运输轨道恰似一条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静静地匍匐在往复回旋的十八道盘上。一列列运送油母页岩的电铁列车,沿着盘道东西往复盘缘而上,成为一道十分罕见的靓丽图景。在西南一隅的掌子面上,随着闷雷般的排炮响起,霎时崩云裂雾直冲天宇,尔后乌金墨玉回复大地。等到烟消雾散、回复平静之时,一台台铲车挥动着钢铁臂膀,将被誉为“太阳石”的煤炭装上车,那一辆辆自翻重型载重汽车,组成一条长蛇阵沿着专用线路向上攀爬......

  此刻,我视觉受到的巨大冲击,我心灵受到的强烈震撼,绝不亚于站在西坡坡顶,俯瞰长白山天池神秘莫测的情境;绝不亚于站在哀牢山巅,观赏元阳梯田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的杰作——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的感受;绝不亚于站在华山千尺幢眺望千沟万壑、飞瀑流泉的景象;绝不亚于站在三峡大坝之上,远视大江东去、一泻千里的气势。

  如果说古代愚公移山祗是一个催人励志的神话,那么,抚顺矿工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日夜兼程,一镐一钎,挖山不止,不仅把高山削为平地,并且营造出一条惊世骇俗的大峡谷,将虚无缥缈的神话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当我走出抚顺煤矿博物馆时,太阳已经缓缓升上中天了。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连仲专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