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记忆之二十:“厕所革命”随想
上厕所也有许多叫法,据说古代叫出恭,现在叫方便,文雅点的叫如厕,通俗的叫大小便。现在无论是在城市的中心还是边缘,都有许多住宅楼盘鳞次栉比,唐代诗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祈盼早已变为现实。人们大多居住在水暖设施齐全的楼房里,有独立的卫生间,大面积住宅还有三室二厅二卫的户型,这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工厂内的厕所
中间的隔板有很大的裂缝,脚下的踏板有时要垫块砖头,每次上厕所都战战兢兢。邻里间一起蹲坑,面面相觑,尴尬表情自不必说,关键是立足之地甚小,要小心翼翼地选择下脚的地方。夏天茅房里骚臭味熏天,蚊蝇肆孽,令人惊叫;冬天屁股要饱受北风的摧残和蹂躏。可即使这样,早晨忙时还抢不到蹲位,时而能看见有人弓着腰焦急等待的样子。小孩就在后边连拉带尿,造成粪便四溢,冬天则形成了一个冰冻的粪便小山,掏粪工人隔几天要用锹镐清理。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掏粪工时传祥
1979年哈尔滨市颁布的《哈尔滨市环境卫生处关于加强厕所管理的通告》
我小时候偶尔在住楼房的同学家里使用过冲水厕所,羡慕的了不得,毕竟太少了。1966年,利用所谓“大串联”的机会到了北京姥姥家,当时姥姥家已安装了坐便冲洗厕所,开始还不习惯,心里总是想坐着怎么能便出来呢?用了几次后感觉真舒服。可回到抚顺后还得每天去旱厕方便,就盼着什么时候能用上冲水厕所就“美死了”。
七十年代旱厕
时光荏苒,从80年代后期开始,抚顺老百姓的住房条件逐年得到改善,先是企事业单位积极建设或购买住宅楼,向职工福利分房,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拆除旱厕
在百姓家庭普及卫生间以后,城市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街头巷尾不再有脏臭难耐的旱厕,再加上一些商场、医院、饭店、公园等场所也都设置了公共洗手间,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走到哪里,都感觉到如厕很方便。随着哗哗的冲水声,人们的排泄物进入了下水道。据说卫生间的粪便和污水经下水道进入下水井,实际是化粪池,在化粪池内发酵,化粪池满了,再由密闭式拉粪车把它从化粪池中抽到车上的罐内,或送往农村,或送往污水处理厂,抚顺就有几家污水处理厂。
高速公路服务区卫生间
现如今,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工作学习之外可能最渴望三件事,一是吃好饭,二是上厕所方便,三是能睡好觉。喜欢旅游的我,近几年曾自驾辽东、辽南以及河北省多次,感觉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公厕堪称星级标准,优雅的如厕环境真是一种享受。同时,厕所文化也在悄然兴起,什么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共识。卫生间的标识也颇为新颖,直接用男女字样的很少,多以卡通造型的图案区分男女,还有的用高跟鞋、烟斗来区别男女,看了总会忍俊不禁地笑一下。在周边国家旅游时,实事求是的说日本公厕相当干净,非但没有异味,而且有淡淡的薄荷香。韩国的水原市,离首尔不远,可在地图上竟赫然印着“水原领导厕所文化潮流”的广告语,而且在地图上厕所被标注的格外醒目,甚至超过了旅馆。
抚顺公共厕所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厕所的进化是从茅坑、茅房到厕所、卫生间、洗手间的,从几十号人共用一个简陋不堪的旱厕到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从出门找不着公厕到公共场所普遍设有洁净的公共卫生间,厕所革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
03-20民生记忆之十九:变化的勤俭观
-
02-22民生记忆之十八:怀念老电影院
-
01-30民生记忆之十七:票证年代记忆
-
12-21民生记忆之十六:见证家装演变
-
11-28民生记忆之十五:我的家庭相册
-
11-06民生记忆之十四:从“出门”到旅游
-
09-25民生记忆之十三:回溯农贸大厅
-
07-31民生记忆之十二:从独孩到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