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想起童年“模仿秀”
电影《列宁在1918》剧照
茅盾有句话:“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模仿是人的天性,自童年那双饥渴的眼睛、环境的耳濡目染开始。童年的模仿根植了孩子的爱好兴趣,老人们也时刻加着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小心。
记得十多年前的国际大专论辩赛上有个“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激辩不休的话题。那时我们大部分孩子都“向善”,都想“模仿秀”一把顶天立地的正面人物。记得小时候玩“打仗”游戏,扮演《打击侵略者》里潜伏的志愿军战士,猫在草棵子里的我,被小伙伴飞来的土块子砸在后脖颈上,眼冒金星也一动不动趴在那里。
电影《地雷战》
向善是孩子的本性,但提起“向恶”,那也是不少孩子的最爱。谁没“秀”过汤丙会那句“高,实在是高”、“高家庄、马家河子”?还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小兵张嘎》里胖翻译“别说吃你几个破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也不交钱”,《南征北战》那句“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哀嚎。我就学过阿尔巴尼亚电影《伏击战》里那个年轻的德国鬼子抚弄胸前的铁十字勋章,洋洋得意的那句“我是一个帝国的小军官”。
电影《小兵张嘎》里的翻译官
后来在学校,到工厂从事共青团工作,少时的“模仿秀”爱好真就在文艺活动派上了用场,赚得些“学啥像啥,文武双全”的名声。现在想想,当年童趣所致,连写作业都没有那股“钻研”的痴迷劲儿。我这是“向善”的例子,还有些小青年也迷上了《流浪者》,迷的却是拉兹当小偷时潇洒的“掏包”,有的甚至进了“局子”。
印度电影《流浪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徐洪:“抚挖”—抚顺最早的机械厂
- 下一篇:龙凤旧事:话说龙凤“名楼”
相关文章
-
05-25杨靖宇将军警卫员之王忠山回忆录
-
05-22龙凤旧事:话说龙凤“名楼”
-
05-221978:抚顺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
05-20杨靖宇将军警卫员之蒋国恩回忆录
-
05-18日本人当前侵略东北做了哪些准备?
-
05-15杨靖宇将军警卫员之刘金山回忆录
-
05-14周新哲:忆陈云同志视察抚顺铝厂
-
05-11苦乐记年华,妙笔写丹青——记知青画家马春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