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郭秀江:那时的文具

2018-06-11 09:32 抚顺七千年 郭秀江 897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入学的,小学生用的都是铅笔。那时的铅笔和我儿子八十年代的小学生用的差不多,只是后来没有了那种最便宜的,原木本色的
郭秀江:那时的文具 图1

  偶尔,为了点零碎东西,胶水啊,拉杆夹啊,到超市的文具区域或文具小超市转转,那一派琳琅满目,常常让我恍如隔世。

  从共和国初年走过的人,对那时的学生文具,恐怕都有些印象。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入学的,小学生用的都是铅笔。那时的铅笔和我儿子八十年代的小学生用的差不多,只是后来没有了那种最便宜的,原木本色的,外表没有彩色和装饰图案的铅笔。那种铅笔的圆柱表面,由顺长的条纹构成了凸凹,免得孩子们握笔时太滑。用这种笔写字,不一会小手指上便也印出了一道道条纹。

  对于刚上学的小学生,削铅笔是个技术活。那时还没有旋转的铅笔刀,就是有,最后那道工序—铅笔尖儿也得手削。当时我们常用的一种小刀叫足刀,可能因为立起来有些像人的足而得名吧。足刀的刃很锋利,不仅用来削铅笔,手工课剪纸时,细微处就用足刀来镂刻。


郭秀江:那时的文具 图2


  或许因为这种刀太锋利,而且刀刃是裸露的,安全系数太小,久已绝迹了。

  那时的孩子大多懂得节省,削铅笔时都很小心,一支笔用了很短也舍不得丢掉,小手紧紧地握着还坚持写。不知啥时灵机一动,把铅笔帽扣在笔的尾端,相当于延长了笔的长度,就得劲多了。


郭秀江:那时的文具 图3


  大概是上了小学高年级,要求改用钢笔了。那时几块钱一支的钢笔,也叫自来水笔,对有些家庭是项不小的支出,这恐怕就是蘸水笔产生的背景。不仅有蘸水笔,还有单卖笔尖的。困难家庭的懂事孩子,有的就单买个笔尖,弄一段高粱穗的杆,插上笔尖——齐活。

  蘸水笔的确有蘸水笔的麻烦,不仅写字时的频频蘸水,影响效率,还得随身带着墨水瓶子。这墨水瓶子挺麻烦的,时时得小心别打翻了,上下学还得拎来拎去。有的巧手的妈妈或姐姐,就用线勾个瓶套,这样拎起来就安全多了。

  自来水笔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成了那个时代书写的王牌工具,还成了文化的象征。

  那时相亲的男士中山服的上衣口袋里,都要插上一两支钢笔,以此增加自身价值的筹码。一些电视剧里也有这样的场景描述。


郭秀江:那时的文具 图4


  自来水笔独大的地位后来受到了油笔的挑战,再后来的碳素笔更是来势汹汹,他们连吸水的过程都省略了,与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合了拍。

  我的钢笔们也被束之高阁,那几只新新的名牌笔曾被我钟爱过,有的还是寄托了情感的纪念品。

  就像快餐吃久了,还是觉得家常饭味道更可口一些。用碳素笔写的字,没有了颜色的浓淡,没有了运笔的快慢,也没有了笔端的锋芒。硬笔的书法之美难以体现在碳素笔的笔端。

  另外我也觉得这种一次性的文具太浪费,哪都好好的,就那一管芯墨水用完了,就整体废弃了。不论大小,哪一种制品不是耗费资源才做成的。


郭秀江:那时的文具 图5

  说了半天笔,再说说本吧!

  小学用本基本上都是32开的,有方格本,小楷本,算草本,作文本,图画本。上了中学基本上变成了16开的。不再有小楷和方格,改用了只有横格的笔记本。

  记得小学时,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买一种大白纸,裁开订本。

  那时还没见过订书机,即使有,也与买纸订本的人家不搭界。订本都是用线固定,讲究点的,就像古本的线装书。

  印象深刻的是国家经济困难的三年,无论出版物还是学生用本,纸张粗糙,颜色黄黑,有人称为马粪纸,是不是真的马粪造的纸不知道,但那颜色和粗糙程度与马粪很相似。

  那时世风质朴,校风也崇尚艰苦奋斗。孩子们普遍都很勤俭。用过的本子不轻易丢掉,铅笔写过钢笔写。很少有人从作业本上随便撕下一张纸来,或在好纸上乱写乱画。

  这习惯我一直保持着。后来在企业的机关工作,纸张文具应有尽有,我还是舍不得轻易将另一面空白的纸张丢掉。

  关于运算工具,很多人也还会有记忆。

  用了上千年的算盘,直到我的学生时代,仍是运算工具的独家。不仅商业用算盘,工业用算盘,甚至国防科研都在用。

  小学开过珠算课,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算盘,五花八门。老式的,大算盘珠,上边是两排的。新式的,珠子小,上边一排,形状扁而长。有的同学家里没有就朝别家去借。

  那时学校很体谅家长的难处,不论文具或校服,从不要求一律。

  尽管开过珠算课,学生们实际用上的很少。从小学到中学,还是用笔算。学了几何三角后,也用了四位数学用表,我们就叫它四位对数表。

  七十年代,读了大学,学工科的计算量很大。做一个装置的标定核算,数据也海了去。那时我们用的计算尺,估计现在的年轻人见过的不多。

  计算尺由三条标尺并排组成,上下两条固定,中间的一条滑动。两面刻度,可进行多种运算,工程上的计算都可满足。但也可想见,用计算尺,是个很费眼力的活。

  后来有了计算器。8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进入了企业的管理领域。

  实际上,当年我们费劲巴力的许多活,如有人开发了软件,装进电脑,只消输进变量数据,结果也就一会的功夫。

  那时的我们,想象不出今天物质丰富的程度。也想象不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如此便捷。

  而新新人类,也难以想象往日的时光。

  2018年5月30日

该文章所属专题:郭秀江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