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古迹遗存

古迹遗存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2018-07-28 09:27 辽宁师专学报 张鹏 1607
原载: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清代抚顺城  一、历史沿革  “抚顺”地名起源于明初,是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为巩固边防而建立的城池,属当时新建“辽东十八城”之一,在明代九边中为辽东千户所城,《辽东志》、《九边图说》以及各版本《...

原载: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图1
清代抚顺城


  一、历史沿革

  “抚顺”地名起源于明初,是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为巩固边防而建立的城池,属当时新建“辽东十八城”之一,在明代九边中为辽东千户所城,《辽东志》、《九边图说》以及各版本《九边图》中均有“抚顺城”或“抚顺所”的记载。《明史·地理志》中记载:“沈阳中卫……又东北有抚顺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置。所东有抚顺关。”

  起名“抚顺”,是为了表明“顺之者以德服,逆之者以兵临”的国策军机。此后,抚顺成为明朝中央管辖地与女真部族的边界。明中后期,抚顺关内设置马市供少数民族贸易,以达到减少冲突、促进发展的目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以“七大恨”为由对明宣战,打下的第一个明朝重镇就是抚顺。史书记载天命三年:“壬寅,上伐明……上帅右四旗兵趋抚顺。明抚顺游击李永芳降,以为总兵官,辖辑降人,毁其城。”从此,明代抚顺城尽毁。

  清初以来,抚顺属于盛京承德县管辖。根据地方相关文献记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抚顺城置章京驻防。由于国家有保护龙兴之地,禁止关内汉人开垦东北的国策,故虽康熙年间距离努尔哈赤毁抚顺城已近七十年,但抚顺一地仍人口稀少,十分荒凉,甚至不如明朝时期。当时随康熙皇帝东巡祭祖的高士奇曾在《扈从日录》中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三月:

  “丁巳,鑾輿發盛京,過撫順舊堡,敗壘蓁莽中居人十餘家,與鬼倀為隣,惟一古剎塑像猙獰未經焚燬,爐香廚火亦甚荒涼,過之黯慘,時聞驚風,虎尾欲豎。撫順在奉天府東北八十餘里,前朝版圖盡於此矣”。

  这段话证明了抚顺一地在清朝前期的荒凉,也从侧面再次说明了抚顺作为明朝辽东边境的历史。

  清代抚顺城的建立是在乾隆年间,根据记载,乾隆皇帝在第四次东巡祭祖时曾以抚顺城为题作诗一首:

  洪武城抚顺,
  意在抚顺我。
  后季政令乖,
  乃并失辽左。
  国初开创时,
  首事天宠荷。
  遇雨将旋师,
  礼王言听可。
  遂致降永芳,
  余城悉下妥。
  户民给田庐,
  普俾毋失所。
  今经百余年,
  未免墉垣坠。
  戊戌命重修,
  兹来阅巍峨。
  永绎无正言,
  思难慎毋惰。

  这首诗清楚说明了清代抚顺城的建立原因。乾隆在皇帝位期间正好60年,每个干支逢一次,诗句“戊戌命重修”说明重修抚顺城的旨意下达是在1778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而这一年的七月二十到九月二十六日正好为乾隆皇帝第三次东巡的时间。《清史稿》记载这一年八月“甲戌,上谒永陵。

  乙亥,行大飨礼。己卯,上谒福陵。免奉天所属府州县明年丁赋。庚辰,行大飨礼。上谒昭陵。辛巳,行大飨礼。”

  乾隆皇帝的四次东巡都是以辈分次序谒陵的,先到兴京祭拜永陵,随后到盛京祭拜福陵和昭陵,而从兴京到盛京,抚顺是必经之路。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是在第三次东巡,即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乙亥日到己卯日的这四天期间经过抚顺时,看到此地百余年的破败景象,感念祖先功业而下令重修抚顺城。

  五年后,乾隆皇帝第四次东巡再次路过抚顺时写下这首诗。能让皇帝有此雅兴写诗也反映了新建的抚顺城在乾隆帝两次东巡间不超过六年的时间内便合格完成了建设任务,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根据市文化局提供的相关资料,有记载说道光九年(1829年),抚顺城曾经过一次维修。另有文献中提到这一年正好道光皇帝东巡祭祖,地方官员整修了已经建成50余年的抚顺城,果然道光皇帝经过时龙颜大悦并题诗。

  甲午战争后,东北地区开始被日俄等列强逐渐渗透,资源大规模开采,人口大量增加。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原承德县东部地区设立兴仁县。1908年,兴仁县移治所于抚顺城内,设为抚顺县。三年后,抚顺县治所便又转移到城南浑河对岸因近代煤矿而兴起的千金寨,但“抚顺”这一地名却作为地级行政区划传至今日。

  日俄战争期间,“从1905年2月20日日军鸭绿江军进入今天抚顺境内,经过五牛、马郡丹争夺战、抢渡浑河、高尔山激战,到3月10日日军占领抚顺城,历时半个多月结束中心战场的战斗。”俄国军队曾经在抚顺城北的高尔山上与来犯日军交火,导致抚顺城北门及北墙遭到严重破坏。此后,由于浑河以南铁路和矿区的兴起,抚顺城的地位逐渐下降,直到1950年城市规划将抚顺城南面残存城墙全面拆除,清抚顺城至此消失。

  二、城址情况

  由于建国初期拆毁抚顺城残垣断壁的记载未发现任何留存资料,且清抚顺城大面积基址被压在现有城市之下。故笔者根据文献记载与相关发现探讨清代抚顺城的规制,并结合一些民国、日伪时期老照片和当地居民记忆进行佐证。

  《钦定盛京通志》记载乾隆年间承德县抚西城:“今则周三里,东南北三门,盖明初为千户所,后改为镇城时重修也”。这里的抚西即是抚顺,抚顺的满文发音为fusi,因其满文音译与明朝所谓“抚顺”有相反之意故而有此叫法。其中南门最为壮观为正门,名为“嘉会门”。根据老照片分析,其门楼或称敌台为双层木质建筑,屋顶为歇山顶,二层由八根柱子支撑,主要空间为一层铺房,士兵可以在一层居住和休息。北门称“广润门”,与“嘉会门”南北相通,老照片显示,其城门上仅有一单房,而且内侧未设垛口,较为破败,应与日俄战争时期俄军的破坏有关。

  东门称“便门”,顾名思义,此门应为方便出入而设,应不具备南北门之规模,但当地老人说也有阁楼与敌台,故而推断三门在建制上可能大体相同,而老照片中北门上的单房很可能是原有城楼被破坏后简单补修。

  南门“嘉会门”石匾于2008年被退休教师白凤羽在抚顺高湾毛台村一村民家中石料堆中发现,并得到相关专家确认。笔者向抚顺市文化局咨询后得知此匾已被抚顺市博物馆收藏,见到了这块石匾。此匾长约97CM,高约68CM,厚约15.5CM,有边框。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图2
部分清抚顺城城墙基址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图3


  匾额字迹不明显,故流失多年被当做石料,仔细观察发现正面有满汉双语,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这种满左汉右的排列与沈阳故宫相似,但与北京故宫中牌匾上汉左满右的形式正好相反。满文横写的方式较为少见,其中左三读音duka,是满语大门的意思,可见满文书写顺序为从左至右,形式与同样记录在《钦定奉天通志》里的中前所城东门定远门匾额如出一辙,应为清代东北地区驻防城匾额的一种模式。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图4

嘉会门匾额示意图

  2010年6月17日,部分清抚顺城城墙基址在贵德街道路改造施工中被发现,根据市文化部门勘察,施工段部分暴露青砖墙体,南北长20余米,高0.6米,遗迹暴露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根据文献并结合具体地点,基址属于清抚顺城北门,即广润门遗址,并带有部分城墙。有关单位随之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和部分封闭式保存。

  根据当时报道:“由于遗址东西两侧轮廓比较清晰,广润门及城墙的结构已基本确定。广润门门道宽3.9米,东西两侧的壁墙宽分别是5.05米,城门东西全长14米,南北12.9米.城墙宽为9.4米,为砖包皮墙体结构,南北砖墙壁均厚一米,中间填土。”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图5

广润门结构示意

  综合以上发现和文献记载,基本可以确定清代抚顺城建制规整方正,城墙高约7米,外层用青砖包砌,中间杂筑土石。整个城墙都设有垛口,便于射击,也便于士兵巡逻。从西侧城墙的照片可以看出清抚顺城并没有护城河环绕,但根据50年代有填平护城河的说法并结合老照片,基本确定南门外有一条水沟,作用可能类似于汇集废水的污水沟,进而排进南面浑河。

  根据当地老人回忆和地方文献记载,清代抚顺城大致在今日西到宁远街,东到新华大街,南到新城路,北到抚顺城路的范围内。但这个区域东西可达800米,南北可达630米,明显大大多于清抚顺城周三里的范围,因此可以判定这个范围虽然正确,但却是以今天的主要道路作为框架,并不十分准确。

  文献中清抚顺城的“周三里”可参考现存基本完整的辽宁兴城明清城墙,即原宁远内城作为参考标准。我国古代一里折合有300步和360步两种标准,《钦定盛京通志》中记载盛京内城周长为9里320步,超出了300步的进制单位,可知当时记载所用标准为360步一里。同样文献中,宁远内城周长的记载是五里一百九十六步,今日所测周长为3274米,可得出《钦定盛京通志》中一里约等于今天的590米,清抚顺城的“周三里”约为1770米。

  因此可判定清抚顺城范围在今西至宁远街,北不超过今新城四路,南至怀德路,东至新城二街或再稍微向东右的范围内。依据如下:

  (一)北门遗址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固定的坐标点,即北面城墙的中点———广润门位置在今贵德街与新城四路交汇处略微向南的位置,故可确定北面城墙是沿今新城四路南侧分布的。

  (二)道路是人们习惯而成的产物,后世的道路形成必然与清代抚顺城的道路走向有关。目前根据发现北门及北墙位置可确定,其它三面城墙极有可能也是如今附近几条主要道路的内侧。这一区域内一直保留有南关北关的叫法,北关小区北部中间位置便是发现北门遗址所在,按照正方形城郭约1770米,边长约为443米并已知北墙中心城门点计算,南门位置应在今贵德街与怀德路交汇处附近,此处正好也保有南关的叫法。再者,从抚顺城南北二门间中轴线的今日贵德街看,其向南的道路从此处发生偏折。从曹魏邺城开始,中国古代城市便注重中轴线,明清筑城更是如此,贵德街向南走向的偏折和边长443米距离的估算两条线索都指向了南门的位置。

  (三)抚顺典狱修建于日伪时期的1936年,即后来著名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前身,当时清抚顺城轮廓尚在,其位置正好是城西之外。当时选址修建可能考虑到既要距城方便,又要注意看守管理,故选择没有城门的西墙外不远处,据此可以认为抚顺典狱东面正门与城墙间道路便是今日宁远街。

  (四)根据抚顺市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展出的日伪时期整个抚顺地区绘图,抚顺城火车站即今日抚顺北站正好在距城东北角一段距离的东部,正好是今日新华大街北端,根据图中相隔距离也能大致参照出清抚顺城东墙位置。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图6

日伪时期抚顺地区图局部

  以这样一个军事城堡守卫着奉天与兴京间如此大的一块丘陵间平原无疑是十分恰当的。清抚顺城北面距离高尔山大约410米,南面浑河因为当年没有如今的堤坝,河道宽度比今日要宽,推测清抚顺城在夏季丰水期时南面距离浑河大约900米。由此可见清代抚顺城的选址正好在山南水北的中心绝佳位置,北面依山却又与高尔山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有效避免那个时代远程兵器以弓箭火铳为主的敌人占领山上对城内较大的威胁。南面傍水又与浑河保持相对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夏季发生洪水时波及城内,抚顺城的位置对明清筑城选址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三、城市发展

  抚顺因明代辽东边防而诞生,因与女真部族马市交易而繁荣,因努尔哈赤的抚顺之战而毁坏。成为后金领土后,之前的贸易亦随之消失,故而整个明末清初年间都十分凋零。取代当地贸易成为清朝前期抚顺地方经济支柱的多为粮庄经济,因抚顺是明朝游击将军李永芳带领归降后金的,故努尔哈赤没有像占领其它辽东地方那样屠杀破坏,而是“命安辑从归降民千户父子兄弟夫妇,毋令失,所有亲戚奴仆自阵中失散者尽察给之,并给以田庐牛马衣粮畜产器皿。”其中包括“牛一千头以供食用,每户分给大母猪两口,犬四条,鸭五双,鸡十只”,而作为破坏仅是拆毁了原有的明代城墙。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图7

  后来皇太极创办汉军八旗,辽东地区汉人几乎都被编入其中,有了满人“户口”。不少汉人们为防止土地被圈占,主动向清朝报编粮庄,“借助粮庄的管理模式,将人丁、牲畜、土地登记,秋后报粮给内务府”。这样虽然表面上沦为国家的半农奴,承担着较重的赋税,实际上则借机继续经营着土地,逐渐向雇佣佃户的地主发展。故而粮庄的数量逐渐增多,特别在康熙平定三藩,国家获得稳定之后更是急速增长。

  另外努尔哈赤打下辽东后曾将大量土地圈定为“旗地”分给八旗兵丁,但旗地所有权属国家且不许买卖,更无需向国家缴纳税费,故而不列入地方经济发展之内,而且后来相当一部分人“从龙入关”,抚顺原有旗地必然大量减少荒废。

  康熙二十九年,抚顺设立守备章京,这与粮庄经济在辽东地区的发展应是有关系的,再加抚顺处在兴京盛京龙兴之地间地理要冲的位置,抚顺再次作为政治单元纳入清朝行政体系中。但需要强调的是,抚顺设立县治之前,即直到1907年的几乎整个清代,抚顺实行的一直是旗民分治的制度,即汉人的事由奉天府承德县治理,而旗人(包括汉军)由盛京将军管理,两者互不干涉。

  到了乾隆年间,新的城池建成后,抚顺城又有了军事重镇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辽宁地区因地处边境,属中原王朝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冲突、对峙的前沿,区域经济开发滞后,城镇仍基本属于地方行政治所和军事据点,政府规划的主导作用明显。”从清代抚顺城的修建规制不难看出,周长仅有三里的方城是典型的军城建制,而这种方城也代表了清代辽宁地区大多城池的修建规制。根据《钦定盛京通志》中对城池的记载,与抚顺同级别的佐领守备城池,如小凌河城、旅顺城、巨流河城等尚不如抚顺城周三里的规模。

  而作为清代辽宁地区多数军事城池中的一员,抚顺城也有其特点。第一,修建原因包含重要的纪念意义,并非出于单纯的国土防御军事角度。第二,抚顺地区虽然仍是中原王朝和边疆少数民族的混合区,但并不是冲突对峙的前沿,此地最多的少数民族满族恰是此时中原王朝的主宰者,像明代那样属于汉人和女真人边疆的抚顺城已不复存在,故而清代抚顺城建成之后并不是给人以军事据点形象,相反为当地提供了一个商业场所,城内也开始逐渐繁华。

  据地方文献记载:“清代抚顺城内商业比较繁荣。商店、铺房、作房遍布街市。较大的店铺有抚西丝绸店、福禄粮庄和一品味饭店。还有肉市、马市、柴市、工市。这里是辽东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

  近代随着东北地区在日本和俄国间危机日重,清末新政中,东三省建省,地方行政区划也随之改革,其中“有少量地区因事繁而析置,抚顺县就是如此。光绪二十八年六月一日,盛京将军增祺、奉天府府尹玉恒奏:'奉天省城附郭只承德一县,事务繁据,甲于诸城,拟划承德辖地之半,以分治之,名曰兴仁县'”兴仁县于光绪三十四年农历八月移治抚顺城,抚顺县从此成立。


张鹏:清代抚顺城考略 图8


  抚顺县的确立可以说是确定了本地区的政治单元,但抚顺近代的兴起得益于煤矿的开采,日本强行修建的安奉铁路甚至特意支线到抚顺煤矿,清代的抚顺城则成了与近代城市发展有着鲜明对比的传统老城区,风头被浑河南面因采煤而兴起的千金寨所盖过,抚顺县也在1911年移治千金寨。但后来随着日本对煤矿资源的攫取越来越多,千金寨逐渐沦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坑而消亡。“1937年12月1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发布403号敕令,抚顺建市。”

  1949年,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同时确立的全国行政区划,抚顺一度成为中央直辖市,可见其当时在全国城市中重要性。虽然

  城墙在建国后被完全拆毁,代之以新的城市规划,但抚顺的发展从此柳暗花明。1980年,抚顺被认定为我国34个传统特大城市之一。而以清抚顺城为中心的城市范围如今被命名为抚顺城街道,成为抚顺城记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赵现海.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残卷.史学史研究,2010,(3).

  〔2〕〔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中华书局,1974.4:956.

  〔3〕傅波,刘畅,王平鲁.抚顺地方史概览.抚顺市社会科学院,2001.10:77.

  〔4〕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太祖本纪.中华书局,1977.12:9-10.

  〔5〕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五十五.志三十地理二.中华书局,1977.12:1927.

  〔6〕〔清〕刘谨之.钦定盛京通志.卷二十九:16,19.

  〔7〕赵尔巽,等.清史稿.卷十四.高宗本纪五.中华书局,1977.12:512.

  〔8〕抚顺市地名委员会.抚顺史略,1983.8:156.

  〔9〕朱正义,曹德全,赵广庆.抚顺百科大事典.中华国际出版社,2002.5:93.

  〔10〕金辉,肖景全.日俄“奉天会战”中的抚顺“兴京方面战役”述略.东北史论,2011,(04).

  〔11〕徐懿.抚顺古城门匾额现身高湾.抚顺日报,2009.9.

  〔12〕王旭,刘博.北关遗址为清抚顺城北门.保护方案初步敲定.辽沈晚报(抚顺版),2010-07-12.

  〔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老档.中华书局,1990.3:63.

  〔14〕杨孝本.清代辽宁地区城镇地理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15〕朱正义,曹德全,赵广庆.抚顺百科大事典.中华国际出版社,2002.5:92.

  〔16〕任玉雪.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05-08.

  〔17〕抚顺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抚顺民国往事.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12:13.

  (作者简介:张鹏(1990 - ),男,辽宁抚顺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历史学、博物馆考古研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