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   > 抚顺传说

抚顺传说

孙相适:柜石哈达、石柱子的传说

2018-07-23 09:36 抚顺七千年 孙相适 2898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山岭纵横,多悬崖峭壁。对那些悬崖峭壁,百姓口语叫“砬子”,而满族人说满语管它叫“哈达”,哈达就是砬子。在我的心目中,新宾境内最壮观的砬子有两处:一处是上夹河镇马尔墩村柜石居民组与木奇镇水手村三道关居民组交界的柜石哈达,另一处是苇子峪镇三道关村的石柱子。  ...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山岭纵横,多悬崖峭壁。对那些悬崖峭壁,百姓口语叫“砬子”,而满族人说满语管它叫“哈达”,哈达就是砬子。在我的心目中,新宾境内最壮观的砬子有两处:一处是上夹河镇马尔墩村柜石居民组与木奇镇水手村三道关居民组交界的柜石哈达,另一处是苇子峪镇三道关村的石柱子。

  从进入柜石大沟的西南方向看,柜石哈达是一堵耸入云霄的石山,它刀劈般直削,那么雄壮,那么伟岸,让人惊心动魄。悬崖中间一道贯通上下的沟隙,将石壁分成两半。这形状恰如早年农家放在炕稍那板柜的两扇门,因而名之为“柜石”。


孙相适:柜石哈达、石柱子的传说 图1
从西南方向看柜石哈达  孙相适摄


  奇丽的山川肯定有奇丽的故事。石门后面柜子里装着人们神奇的想象。马尔墩小学花绍连老师曾在柜石单人复式班小学任教26年,他对柜石哈达再熟悉不过了。他应我之约于2003年3月12日将柜石故事的稿件交给我。花老师搜集到的故事是:

  很久很久以前,柜石山下有一独户姓刘,老两口,有个长着大脑袋的“彪”儿子。这一年,房东头自己长出一颗葫芦,葫芦藤上只结一个大大的长把葫芦。有一天,刘家来了两个南方蛮子,要买那个葫芦,价格可观,老两口答应了;还要买“彪”孩子,说是领到哪哪去享福,价格更是可观,而且马上就给白花花的银子,老两口也答应了。蛮子再三叮嘱:等葫芦长成了,我们自己来摘,你们千万不要摘。说完领着“彪”孩子走了。

  秋天到了,下了第一场霜,老刘头怕冻坏葫芦,就把那个葫芦摘了下来。可他忽略了这葫芦还没长成呢。

  过了几天,两个蛮子来了。他们已经把“彪”孩子的脑袋切开,取出长在里面的钥匙带在身上。蛮子见葫芦被摘了下来,很不高兴,却也拿走了。俩蛮子来到崖下,一个拿钥匙朝石门一晃,只听“哗啦”一声,柜石门开了,另一个人用葫芦顶住石门,不让它关上。两人进了柜子里面。里面很宽敞,一个金娃娃正赶着金马驹压金豆子。两人急忙往口袋里装金豆,装半口袋了,两人知道葫芦没长成,不敢久留,抬着半袋金豆子快速跑出来,取下葫芦,柜石门就关上了。

  蛮子回到刘家。老两口哪见过这么多黄澄澄的金子,非常眼馋,就问,蛮子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两口。老两口说:“能不能把钥匙和葫芦借给我们用一用?”蛮子说:“行啊!”老两口大喜,来到崖下,也是拿钥匙一晃,拿葫芦顶门,于是看见了金娃娃、金马驹、金豆子。老两口急忙行动,老太太抱金娃娃,老头牵金马驹。金娃娃太重,抱几步就得歇一歇;金马驹不让牵,直往后打坠,费好大力气才走出不远。时间太久了,没长成的葫芦承受不了石门的压力,瘫软折了,只听“咣当”一声,石门关上了,贪心不足的老两口被关在里面,再也没有出来。

  新宾县苇子峪镇的北部也有一个叫三道关的村庄,村庄南有座30多米高的直立石峰,突兀拔起,下积一泓碧水,名叫“石柱子”。2003年4月15日,我到此地游览,在石柱子南面一座看蛤蟆塘的简易房里,与其主人李景宏攀谈。李景宏老人讲了一则故事,与花老师的故事颇似:

孙相适:柜石哈达、石柱子的传说 图2
石柱子 孙相适摄

  石柱子下面很宽敞,里面有个金娃娃赶着金马驹压金豆子。很久很久以前,石柱子旁边住一户姓牛的人家,老牛头养了一头毛色全黑的黑牛,养很多年了就是不爱长。有一天,来了一个南方蛮子,对老牛头说:你这黑牛非比一般,它长成了能拉倒石柱子,石柱子一倒,金马驹就出来了,那人可就发了。蛮子说,你先喂着,牛长没长成我能看出来,等长成了,咱们再拉石柱子。

  秋天到了,老牛头心里盘算,我身边的金子怎能让别人得着!他套上黑牛,去拉石柱子,黑牛拉一下,石柱子晃一晃;又拉一下,石柱子欠欠屁股;拉第三下,黑牛累死了,它还没长成呢!

  过了一段时间,蛮子来了,见黑牛死了,万分惋惜,金马驹也就没有出来,还在里面。

  从石柱子归来,我期望到柜石哈达一游。2003年5月8日,天气晴朗,春意盎然,马尔墩小学因“非典”学生放假,老师值班没事。退休后仍然闲不住的我趁此机会求花老师陪我去柜石。姚新校长大力支持,他和李广海老师也去。村书记、村主任听说此事,竟派一辆吉普车拉我们,真是喜出望外。我们同仁4个,司机韩刚,一行5人驱车穿过三道关堡子,进入柜石大沟。

  仰望柜石的峭壁,我们赞不绝口:“真像柜子啊!”然而,花老师却说:“往前走,换个角度看,那才像柜子呢。”我们在山岩和溪流旁前行,逐渐将柜门移到身后,来到一片稍微开阔的农田稍事休息。大家回身一望,异口同声惊叫起来:“太像了!”一口巨大的立体的透视的板柜横放在大山之上。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孙相适:柜石哈达、石柱子的传说 图3
从西北方向看柜石哈达  孙相适摄

  接着,花老师带领我们去攀登柜石的主峰——板柜的顶面。

  在柜门北侧,先经过银矿洞,工人们正沿着矿洞把柜子深处的银豆子掏出来。我们还向洞里走了一段路。我心想:那对贪心的老两口是否还在?在洞口,我们询问看机器的郑师傅,郑师傅告诉我们:人们都管这座矿山叫银矿,其实,这里的矿石既含银,又含有镍,镍的成分比银的成分还高。我们都拣了一块矿石放兜里,拿回去作标本。

  过了矿洞,是个大背子,树木茂密,阴森潮湿,腐殖土很厚。花老师还有典故:在早先年,这地方长有许多人参。有一天,努尔哈赤被明兵追赶跑到这里。追赶的明兵被人参所吸引,只顾挖参,努尔哈赤得以逃到山顶躲过一劫。追赶的人走了,努尔哈赤按原路下山,突然,他发现乱石堆里有块石头闪闪发光。拿起来一看,银光闪烁,很沉。他认得这是银矿石。再仔细搜寻,在大树后面的山岩上也有几处矿石。他挑了一块带回赫图阿拉。然后命人到此地采矿,冶炼,据说真炼出了银子。

  事后,努尔哈赤对此山心怀感激,说:“此山乃贵山也!”于是有了“贵石”(柜石)之名。

  过了人参宝地,我们沿着努尔哈赤登山的路线,从后脑勺顺利地登上了峰顶。西侧是万仞绝壁,我站在壁沿上,左手抓牢树枝,右手扶着膝盖,探身下望,面对深深的空荡心惊头晕:“哎呀,太吓人了!”不能向前再迈一步。看不多久缩回身来,在习习的暖风中,我们坐在山顶的裸岩上,放眼四野:平日里只能仰视的高山峻岭此时全都挤挤挨挨集合在我们的视平线之下。鸟瞰千峰万岭,极目山天一色,我们宛如坐在主席台上观赏巨型的山脉团体操,又好像在参观大地展览馆的全景馆。我极力向南远眺,辨认哪条山岭是石柱子所在的山。此时此刻,不知不觉地心情豪迈起来,胸襟经受一次洗礼。

  冷丁地,想起了老刘家老两口和老牛头,还有那些明兵,心头掠过一丝沉重,感悟其悲:他们都失败在一个“贪”字上。

  归途中,大家以柜石为背景合影留念。

  写于2005年11月20日,有改动。

该文章所属专题:孙相适专栏

作者简介

    孙相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1941年生,满族,母亲爱新觉罗氏溥字辈闺秀。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迁居抚顺,专心研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曾任《清前史研究》刊物执行主编。2014年出版50万字专著《走进满族姓氏》。其散文、诗赋散见于抚顺报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