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多灾多难的大山坑
2018-07-23 14:25 抚顺七千年 徐洪
1728
端午期间随“抚顺书香”群友凭吊平顶山遗骨馆。目睹累累白骨(图一)、聆听老馆长佟达讲述日寇屠杀我三千同胞的罪行,再次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由此联想起从1905年到1945年的40年时间里,日本人疯狂掠夺煤炭资源,除平顶山惨案外,还残酷压榨广大矿工,因矿难而死亡、伤残者,累计达到23万人次之多的史实,...
端午期间随“抚顺书香”群友凭吊平顶山遗骨馆。目睹累累白骨(图一)、聆听老馆长佟达讲述日寇屠杀我三千同胞的罪行,再次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由此联想起从1905年到1945年的40年时间里,日本人疯狂掠夺煤炭资源,除平顶山惨案外,还残酷压榨广大矿工,因矿难而死亡、伤残者,累计达到23万人次之多的史实,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稿。
(图一)
1905年日军占领抚顺煤矿时,仅有的千金寨、杨柏堡和老虎台三个矿坑,日产原煤不到300吨,所用矿工并不很缺。随着大山坑、东乡坑和古城子等矿点的先后开发,日产量猛增至4000多吨。到1918年日产量上升到两万吨,劳力严重不足,急需补充大量劳工。
清末民初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山东更甚,有数以万计的难民外出谋生。煤矿当局看中了这个劳动力市场,于1911年首先在芝罘(烟台)开设了“招工所”,此后又陆续在青岛、即墨、济南、天津、山海关、辽西等地设立了11处“招工所”。他们用“千金寨遍地是黄金,吃的是大米白面,穿的是绫罗绸缎”等花言巧语,把数以万计的劳苦同胞骗进矿山。这些人来到矿山后便在日本人和把头的刺刀与皮鞭下,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挖煤奴隶,最终不是死于矿难,就是因累饿病残被榨干血汗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到1929年在册矿工就达40786人,而期间死亡、失踪、逃离者要远大于此数!
综合很多抚顺史料分析,抚顺煤矿的矿难频发、大发都相对集中在大露天掘之前的井采阶段。据1990年版《抚顺矿区志》(上卷)统计,从1909至1915年的七年间,抚顺十几个新老矿井就发生大小矿难13174次,年均1882次之多!而井下事故最多、最大的就属大山坑炭矿了。震惊中外的两起死亡千人以上的大矿难,均发生在这里。
(图二)
大山坑炭矿始凿于1907年底,位于原千金寨与杨柏堡之间(图二),即今发电厂向南大坑深处,南距平顶山3公里,以侵华日军总司令大山岩的名子命名。因处于抚顺煤田主矿带上,这里埋藏浅煤层厚煤质好,两年后投产当月就产煤四万多吨。是早期主要的高产煤矿之一(图三),同时也是高瓦斯煤矿。从投产到1931年封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日本人疯狂掠夺煤炭,井下安全毫无保障,大小事故频发不断。诸如瓦斯爆炸、火灾水患、片帮冒顶等屡屡发生,矿工因之死亡、伤残者不计其数。
(图三)
该矿最早的一次大矿难,发生在1916年4月14日。由于井下通风不良,瓦斯自燃引发大火。炭矿当局只关心煤炭的产量,不顾矿工死活。坑下发生事故的信息一传到地面,日本人立即采取了封堵井口的保矿措施,导致150名矿工惨死井下,是开矿以来较大的一次恶性事故。之后大山坑坑长米仓清在写给满铁的报告中,曾毫不隐讳地写到: “大正五年四月十四日午前十时,大山坑东入风道盘内着火,井内全部封闭,内死中国人150人。查坑内毫无损失,感到非常安心。”
之后时隔仅半年多,大山坑又发生了一次更为惨烈的大矿难。据《抚顺炭矿大事记》记载:“1917年1月11日22时40分,大山坑井下瓦斯浓度过高,发生爆炸着火。当时井下共有一千多名矿工,日本人为保护矿井,又采取封井保矿的手段,使917人(包括20名日本人)惨死井下,仅有170人侥幸逃生。”这与《抚顺矿区志》表述的“仅救出170余人,其余近千人完全惨死在坑内”的说法一致。笔者收藏品中有一枚老明信片,其上加印的一帧照片真实地见证了百年前的这次大矿难。
该明信片由“千金寨元町 田中博宝堂书店发行”。背面印有一帧为矿难死亡者送葬仪式的照片(图四),照片定格一个很宽大的广场,正前方巨大的灵棚前,有二十七具灵柩一字摆开,各个灵幡上当书亡者姓名之类。广场两侧站满了前来祭祀的人群,从服装上看是冬季。正中一人似乎正在作悼词或为亡者超渡,场面显得庄严肃穆。照片下方印有两行右读文字:“抚顺炭坑大山坑变灾殉难死亡者二十七名葬仪景。大正六年一月十一日与二月十日二回”。
(图四)
此尾句“大正六年一月十一日与二月十日二回”中的“二回”,指的是大矿难发生仅一个月后的2月10日,大山坑又连续发生一起事故。即本坑注砂井突然发生瓦斯爆炸,当场死亡13人。与前次相比当属“小型”事故了,但因两次比邻,故特予注明。关于一月十一日这场大矿难,民国六年(亦即日本大正六年,公元1917年)1月14日的《采京时报》,在“东三省新闻”专栏中进行了具体报导:
“顷据急电,十一日午前十时四十五分(与《大事记》记载的22时40分不同),抚顺全埠,电灯忽行熄灭。旋闻大爆炸声轰然震动天地。继见大山岩坑下风道喷出浓烟,须臾,抚顺全埠皆为昏黑。历时二十分,烟始消灭。不料数百丈之火柱喷出,高矗云汉,并将升降机吹出,而炭矿事务所及全埠人始知为炭坑有变,急鸣汽笛,召集消防军警,前往救援,无奈见火势特猛,不敢接近。且坑口深有一千三百尺……幸距坑口之五百米处,有注沙井一处,由此逃出七十三人,又由南之明立坑逃出六十四人,共计仅有一百三十五人得免于难(内日本人三名,余均华工),坑内之残余者,尚有日人十五名,华人九百八十名,生死未卜。”
矿难发生后,抚顺县知事谢祖元受时任奉天督军张作霖的委托,到炭矿递交了张作霖对大山坑事故的慰问电。2月下旬,抚顺炭矿为大山坑事故殉职的日本人举行殡葬仪式。该明信片背面所印的照片,即为当时殡葬仪式的一个场景。很显然这是炭矿当局为死去的27名日本人所举行的葬仪。摄入镜头的千余群众,当是被日本宪兵威逼、驱赶而来的矿工与群众。满铁炭矿绝对不可能为遇难的普通矿工举办集体葬礼的,这从明信片正面的信文(图五)便可得到证实。
(图五)
明信片正面左上角贴一枚日本菊图1钱5厘邮票,用日本梳式邮政日戳盖销,日期为6年(1917年)3月14日,即矿难爆发两月后,从抚顺“东三洋町"寄出,收信地址为日本国的XX县,是典型的日本客邮在抚顺使用铁证。明信片的下1/3处有竖写右读信文(图五),大意是向收信人“中岛贡”介绍这次矿难的一些情况。文中有“……大山坑爆发……殉难日本人二十七名,支那人一千余名之多……”字样。
矿难发生后第三天《采京时报》的报导,由于采发仓促,实事数据基本可信但略有出入。如“共计仅有一百三十五人”一句,笔者认为系“137人”之笔误。而“坑内之残余者”的中日总人数995名,则明显多于《抚顺旧影》的917名、而少于明信片上的“殉难日本人二十七名,支那人一千余名之多”的说法。据分析,此片的寄信人应是抚顺炭矿的日本人,该人了解大山坑矿难的详细案情并参加了遇难同胞的葬仪,因此书信内容是比较真实可靠的。也就是说,在本次大矿难中,遇难的中国矿工和日本人总计至少为1027名。一枚百年前无意中寄出的这页信件,所具有的重要文史价值可见一斑。
令世人震惊的是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年多,1918年3月29日,大山坑炭矿再此发生连续瓦斯爆炸事故,死亡矿工930人!关于这次矿难,各史料鲜有记载,笔者仅从1985年内部版《抚顺西露天矿大事记(1901--1985)》中找到只言片语。这恐怕与当年日本人故意封锁消息掩盖真相有关。
大矿难恢复生产后的多年时间里,仍小事故不断。一次死伤几人至十几人的事故,根本不是什么新闻,一些矿史文献也疏于记载。倒是炭矿自己例行的年度统计报表,每年死亡人数都填有几十到几百不等。显然这些数字也是打了埋伏的,实际上要比这多得多。
一直到十年后,或许相对稳定的掘采,麻痹了矿方和矿工,1928年4月9日5时50分,大山坑发生一次透水事故,80万立方米大水冲倒井下护壁砖墙,灌入各个巷道作业面,酿成巨大水灾。正在采煤施工作业的482名矿工,出逃无门,全部被淹死在井下,无一幸免!
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特大矿难,发生在1931年2月7日夜间,即在“平顶山惨案”发生的前一年。大山坑井下西二巷道由于缺乏安全设施,温度升高失火,引发井下特大火灾。日本人全然不顾工人的死活,仍旧采取封堵井口护矿的阴损作法,导致正在井下作业的3070名矿工,全部惨死于井下!酿成一次抚顺煤矿史上空前绝后的特大矿难。就其遇难人数来看,丝毫不亚于“平顶山惨案”。
当时,由于满铁炭矿对外严密封锁消息,有关矿难现场情况和死亡人数等,均没有实时对外公布。矿史档案与各种文献里虽有该词条记载,但均缺乏对这次大矿难经过的详细的记录。然“遇难死亡人数三千人以上”这一结论却是众口一致、较为可信的。
1931年12月这个多灾多难的大山坑停采废除,原址东西各坑合并开始大露天剥离,逐渐成为日后巨大的西露天矿坑。这些劳工被招工者花言巧语蒙骗,告别故乡家人从关内来抚谋生,最后却永远葬身于异乡的千米井下!用他们的血汗与生命开掘了震惊世界的抚顺煤矿,我们绝不该忘记他们。特建议有关部门选址为这些无名矿工立碑,雕刻上遇难日期与人数,作为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基地,警示后人不忘历史、继往开来。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 上一篇:徐洪:《抚顺最早的机械工场》补
- 下一篇:徐洪:从一组老税单看最后繁盛的千金寨
相关文章
-
07-23孙相适:柜石哈达、石柱子的传说
-
07-22抚顺县老干部大学举办国歌知识讲座
-
07-22郭秀江:看似无情却关情
-
07-20赵展:满族与锡伯族同为明代女真的后裔
-
07-18商古族的祖先来自辽河流域
-
07-17卢然:抚顺琥珀被发现利用时间或可追溯到千年以前
-
07-17《龙凤旧事》:打开阿金沟密闭的能手——富文忠
-
07-17知家乡 爱家乡 徐洪先生通过邮品讲述抚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