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网友投稿

网友投稿

宋建军:被遗忘的榆林

2018-10-11 11:07 抚顺7000 宋建军 1745
上世纪的榆林地区,以挖掘机厂为中心,西至电瓷厂,东至榆林大队,南至青年路,北至北大坝(如今的浑河南岸)。因为有电铁横穿,所以榆林以铁道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挖掘机厂在铁道以南,东大院、医院、学校等都在那边。铁道以北基本上都是职工住宅,大致可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东部...
  上世纪的榆林地区,以挖掘机厂为中心,西至电瓷厂,东至榆林大队,南至青年路,北至北大坝(如今的浑河南岸)。

  因为有电铁横穿,所以榆林以铁道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挖掘机厂在铁道以南,东大院、医院、学校等都在那边。铁道以北基本上都是职工住宅,大致可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

  东部叫新村,基本都是三层楼房,那种结实的苏联楼,后来厂子又在空地盖了一些插建楼,这边有个新村合社(即商店)。

  中部建有新村锅炉房,高高的大烟囱,上面写着建筑年代,大概是1967。

  锅炉房旁边有浴池和理发店,西面是当时的委员会(相当于后来的街道),委员会北面是老头合社和粮店,在粮食和商品匮乏的年代里,这里才是人们的希望所在。

  合社再往北是一大片棚户区,五十年代盖的临时房,一直临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动迁。

  西部主要是公汽车场,北面是二宿舍和三宿舍以及两排简易楼,再往西是一个小工厂。

  榆林地区数这片区域的变化最大,原来的老房子基本都拆除辟为商业用地,有花鸟鱼和宠物市场、钢材市场,加油站,体育健身馆,甚至还新建了一块草皮足球场,总算没有像铁道以南的东大院那般荒凉。

  如今这里还有几个仅存的老建筑,过去的锅炉房做了一家工厂的厂房,往日的公汽车场已经成了加气站。

  铁道依然,站台无存,榆林电车站变成了榆林道口,旧貌也换了新颜。

  老头合社和粮店居然还在,真是奇迹,虽早已荒废,但满满的都是回忆。

  过去的那个老榆林再也不见,对于眼前这个新榆林来说,谁是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榆林地区铁道以北,除了新村一带,在北大道和北大坝之间还有一大块地方。

  主要单位是抚矿技校,以前这里曾被部队占用,是附近居民健身锻炼的好地方,也为矿务局输送不少技术人才,现在已升级为技师学院。

  技校前面是二路车终点站,旁边还有榆林二校、仪器仪表厂等,东边是一大片电瓷厂职工住宅,大都是平房,楼房不多。

  如今这片地方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原貌。楼房基本没动,虽然平房已经动迁,但还有一些住户没有搬走,仍在那里居住,居住条件可以很差,可有些年纪大的习惯住平房,也算是一种选择。

  原来的榆林二校已经不见了,原地取代它的是榆林街道办事处,如今的榆林地区只有一所榆林小学,再往东很远的地方。

  仪器仪表厂还在,只是早已荒废,那种八九十年代的红砖建筑,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写满了沧桑。

  原来的浑河南岸的北大坝是土堤,早被抵御洪水能力强的水泥堤坝所取代。

  如今的榆林大桥和景观绿化带都是新的风景,足以让这里成为榆林最美的地方。

  当年榆林地区的主角是挖掘机厂,作为抚顺八大厂四大矿之一,抚挖有着辉煌的历史,未搬迁的老厂厂址就在铁道旁东林路的南边,正门在榆林道口西200左右的地方,附属的医院、幼儿园、俱乐部、学校等都在附近,那时的抚挖可是令人羡慕的。

  厂子东面就是有名的东大院。除了一大片平房外,原来有个大院合社和一家小饭店,还有粮店、豆腐房,再往东就是榆林一校和一片菜地。

  厂子北面是职工医院和派出所,旁边还有几排楼房和平房,但这里的平房条件较好,上下水、煤气暖气都齐全,属于高级平房。

  因为铁道路基较高,所以东大院是通过一个桥洞子和铁道北的新村连接的,如今这个桥洞子都找不到了。

  榆林地区的核心就是挖掘机厂。当时的工厂担负了一定的社会职能,所以五脏俱全,人们在这里上学工作,过着虽然清贫却很知足的生活。

  由于采煤造成的沉陷,八十年代末,抚挖被迫搬迁到河北的施家沟,成立了新厂。居民也陆续搬走,所谓的东大院就不存在了。

  如今在这里,已不见老抚挖的痕迹,原址上建有酒店和养殖基地等,还有部分成了东露天矿的地盘。

  由于沉陷的影响,东林路已移至铁道北,而且仍在面临沉陷的困扰。

  东大院的一部分做了二手车市场,其余部分,除了榆林一校相对完整一些外,遍地荒草,断壁残垣,这里几乎成了被城市遗忘的角落,是老榆林地区最破败的地方。

  榆林,榆林,看得到你的过去,怎么看不见你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榆林  回忆  今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