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2018-09-05 13:44 抚顺七千年 姜斌 2367
  在我们北方,冬季取暖可是大事,尤其是抚顺,基本是全省夏天最热,冬天最冷的地方,取暖就显得更重要了。这些年每到临界取暖期的时候,各供热企业窗口和银行代收网点都是插肩摩踵,只要缴纳了取暖费,就等着开栓供暖,享受惬意的北国之冬了。但我还是不时想起一些有关取暖那些事的点滴回忆。  小...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1


  在我们北方,冬季取暖可是大事,尤其是抚顺,基本是全省夏天最热,冬天最冷的地方,取暖就显得更重要了。这些年每到临界取暖期的时候,各供热企业窗口和银行代收网点都是插肩摩踵,只要缴纳了取暖费,就等着开栓供暖,享受惬意的北国之冬了。但我还是不时想起一些有关取暖那些事的点滴回忆。


  小时候,记忆中的抚顺特别冷,说是滴水成冰似乎有点悬,但冬天家里没有热乎气可是真的,山墙的一侧时而会结冰霜,酸菜缸有时也被冻得硬邦邦的。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2
“盘火炕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央大街以西的大部分住宅区平房居多,一直延伸到欢乐园、粮栈街、道街和葛布地区。一排排平房拐弯抹角的胡同,形成了那个年代的大街小巷,小孩们只能在家附近玩弹玻璃球,踢毽,跳房等游戏,因为有太阳的时候,外边比家里暖和。

  我念小学的时候是六十年代,不仅校舍资源匮乏而且破旧不堪,教室里的取暖设施基本靠一个站炉子,每天有值日生先到教室点燃火炉,上课是暖和了些,但有时会把人呛得咳嗽或淌眼泪,与现在学校里暖融融的课堂不可同日而语。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3
八十年代热力总公司办公楼


  到了“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日子,学校放寒假,孩子们大都在家里“猫冬”,有时真得老老实实地在热炕头盖着被子取暖儿,中午有太阳的时候再出去玩。那时候没有条件住上日本楼的人家,都用火炕取暖,家里一般都有个站炉子,一炉两用,既取暖,又做饭,屋里有几节烟囱通向窗外,同时还要糊窗户缝,把“窗户纸糊在外”的东北“三大怪”之首发扬光大。有的人家还在两屋之间砌了道火墙,当年还感到挺先进似的。

  火炕是平房居家过日子的“大床”,有的人家孩子多就盘成对面炕,即屋里两边都有炕,中间是站炉子。那时候盘炕可挺有学问,有的人盘炕不但好烧,而且火炕通热面积大,可也有的人家盘的炕就不太好烧,还要看风向,风向不对时而倒烟。

  这方面我岳父是个盘炕的行家,我们婚后的炕就是他亲手盘的。那时候烧炕大多用煤坯,点站炉子则多用块煤,记得胡同里常有卖煤车吆喝,谁家缺煤了可就近买点。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4
穿越将军桥的供热管线


  “文G”期间,欢乐园地区的大人和一些半大男孩基本都去大坑背过煤,铮明瓦亮的大亮块就是从那时候认识的。煤坯是用模子把煤泥打成砖型,晒干后储存在煤棚里,随时取用,一般人家都有间煤棚子。记得参加工作后,单位搞福利把每年为职工拉一次煤泥算做一项,一般都趁着煤泥的稀劲直接打成煤坯,那个年代打煤坯的活可是没少干。

  这样的取暖方式延续了几十年,直到1976年父亲单位分配了一个道街的小套间后才戛然而止。房间里有了暖气片,楼群之间有个锅炉房,家里暖气不热的时候居民们会去锅炉房问询,司炉工总是有点抱怨地回答,一会儿说煤的质量不好烧不上去温度,一会儿说是排烟温度高影响的,再问就有点听不懂了,反正多找几次还真的热乎了。那时候虽然室温不太达标,但我们心理上还是可以接受的,起码不用点站炉子和烧炕取暖了。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5
地面循环水管线


  八十年代初,欢乐园地区动迁上新楼时,我又搬回到老地方住了几年,那时候的欢乐园已是今非昔比,低矮的平房一扫而光,旧社会遗留的痕迹恐怕只剩下三盛东永记百货店了。暖气全部进入到欢乐园地区的家家户户,因离发电厂近,热源自然是来自发电厂的循环水。

  据有关资料显示,八十年代初期的抚顺循环水供热工程是关乎民生的大项目,是分两期逐步推进的。其中热网主干线自然来自抚顺发电厂,由厂区向外部延伸,地面施工和架空敷设同时进行,穿越电铁和国铁至南河堤,再随桥跨越至北岸;从北河堤再向东架空敷设至原体育场。敷设管道总长28公里,其中焊口就有5900个左右,累计焊缝长度达44公里,相当于抚顺到沈阳的距离,可见工程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有时骑自行车经过一些路段,能看见多处施工现场,有的是地面挖沟敷设管线,不时可见电焊的火花四溅;有的是一段架空起来的管线,外敷一层厚厚的保温膜,就连将军桥的下方都有循环水管道贴敷在桥体下方穿河而过。有了循环水供热,寒冬时节家里变得温暖如春了,欢乐园地区离发电厂最近,应该是最先的收益者。后来又听说原来的市煤气热力公司一分为二,抚顺市热力总公司应运而生,这是1983年7月的事。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6
抚顺市热力有限公司办公楼


  从这时候开始,抚顺城市住宅建设开始突飞猛进,特别是河东地区的开发更是令全市瞩目。长春街以东,一排排漂亮的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宽阔的路面,合理的绿化,俨然是一座新城。为适应河东用热市场的需求,热力总公司先是在河东地区建设了6台锅炉,业内称调峰锅炉房,不仅解决了循环水末端供热不足的问题,又进一步扩大了河东地区的供暖规模,调峰锅炉房运营10年后从热力公司分离了出去,成立了抚顺市新东热电供暖有限公司。还有新建成投产的中电投抚顺热电公司在提供热源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据说提供热源的还有抚顺矿业中机热电、辽宁能港发电、辽宁东方发电等公司,使抚顺这座不缺水,不缺电的城市,同样不缺热源。

  有了热源还要转化成暖气进入千家万户,除了热力总公司以外,还有许多企业加盟,如抚矿暖气厂、新东热电、新北方供热公司、罕王集团古城子供热公司等30多家,但有少数企业还在以锅炉房的方式维系运转,但拆炉并网集中供热是发展方向和目标。

  2005年11月,热力总公司吸收合并了将军供暖有限公司,组建了抚顺市热力有限公司,形成了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股份制经营模式。时任抚顺市热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的张文超,回忆公司转制以后的情形时说“公司转制以后,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管网改造上,为的是供热能力不断提升,供热质量不断提高,供热成本不断下降,看来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在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7
热力工人在敷设管线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8
热力汽网分公司


  百姓们可能顾及不到一个行业的的体制改革,最关心的还是冬天室内的温度。近年来,有的住户在居室外墙粘贴泡沫板保温层,多见于旧住宅或一些经济适用房,虽然外观显得有些不协调,但不失为冬季室内保暖的一个选项。

  翻阅《抚顺市城市供热条例》,有这样的规定,“在供热期内,应当保证用户的卧室、起居室(厅)温度不低于18摄氏度”。现在看来大多数住宅楼盘或许都高于这个温度。从我家浑河两岸几次迁徙的情况看,冬天的暖气一般都在25度以上,在家里穿衬衣就觉得很舒服,有时更热些。但一些老旧住宅可能差些,如不达标还有供热办电话、民心网等渠道投诉。如遇到管线爆裂抢修,就比较惨了,令居民们叫苦不迭。据热力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每年过了取暖期,就进入了实质性的三修阶段,各供热企业都会对低压管线、泵站、电器等进行重点检修,还要对用户立杠进行维护或改造,以预防和减少取暖期的“突发事件”,全力让市民过个暖融融的冬天。

  现在热力是商品已在市民中形成共识,按时缴纳取暖费就成了市民在取暖期前必办的一件事。近年来抚顺基本维持在26元/平方米左右的价位。但取费标准是沿袭以往的按建筑面积计算,这引发不少市民质疑。房屋的建筑面积含使用面积和公摊面积,还有墙体的面积,而这些面积并非都有供热设施,因此按建筑面积计算的方式就显得不尽合理了。但取暖费是有福利政策的,很少有人为这事较真儿。多年以来抚顺的百姓都是自己先行缴纳再回单位报销,似乎已成惯例,就是人们常说的“暗补”。


民生记忆之二十二:取暖的那些事 图9
热力抢修管道爆裂


  根据2014年出台的《辽宁省城市供热管理条例》中关于报销的规定,采暖费“暗补变明补”是供热报销制度改革的方向。但由于抚顺的破产倒闭企业较多,有的要自己垫钱缴纳这笔费用,至于报销或许还要慢慢等待。好在从2017至2018年供暖期,抚顺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采暖费“暗补变明补”开了先河,也带动了一些企业开始施行,终究有个良好的开端。

  取暖方式的变化和进步,佐证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红利,见证了百姓生活越过越好的历程,也展示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该文章所属专题:姜斌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姜斌  民生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