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诗《雷锋之歌》问世前后那些事(附关山朗诵)
2019-03-05 20:11 抚顺七千年 综合
2433
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激励了千百万热血青年,点燃了那段激情岁月。
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激励了千百万热血青年,点燃了那段激情岁月。
珍贵录音:《雷锋之歌》(关山朗诵)
“1963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激励了千百万热血青年,点燃了那段激情岁月。
1963年的早春,乍暖还寒,北京医院病房内,开国上将、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刚刚动完一次手术,躺在病床上看报纸。王震看的是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他为雷锋的苦难童年而悲愤不已,看着看着,这位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将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他请来了诗人郭小川、贺敬之和柯岩。
贺敬之和王震虽然在1962年才得以相识,但他早就对王震十分景仰。
贺敬之和柯岩。
王震非常动情地说:“你们这些诗人都看了没有,应该写写这个雷锋!担当起学雷锋、写雷锋的时代重任,我们这些老头子都要向他学习呢!”三人听了王震的一番话,深受感动。作为喝过延河水、吃过陕北小米的老兵,郭小川、贺敬之自然掂出了其中的分量,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在与三人作别时,王震特别叮嘱:“诗,一定要写好雷锋精神!”
1963年2月,东北大地银装素裹,柯岩作为第一批深入连队采访的文艺工作者,冒着风雪严寒,马不停蹄地到雷锋生前的部队进行采访。她下连队、进宿舍、到伙房,采访雷锋的战友和领导,走访驻地群众。她跑遍了雷锋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含泪聆听指导员和战友们讲述雷锋的感人事迹,聆听群众讲述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故事,流着泪阅读了雷锋写的20多本日记。这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让她全面了解了雷锋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在抚顺深入采访一个月,柯岩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洗礼。
柯岩回到北京已经是3月初,她迫不及待地向贺敬之讲述雷锋的事迹,讲着讲着,泪水奔涌而出。她就一边流泪,一边讲。贺敬之也是一边流泪,一边听。贺敬之的母亲见了感到奇怪,寻思着这两口子干吗呢,又哭又说,还以为两人吵架了呢。这时,柯岩又把“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事迹给老人讲了一遍。这位来自山东农村的老太太听了也不由得大哭起来,边哭边说:“这么好的人怎么能死呢?他应该活着,让我这个老太婆去替他吧。”
柯岩对贺敬之说:“雷锋的事迹你也听了,也感动流泪了,赶快写出来吧!”
贺敬之说:“要写,就要写出新意来,这很难,不知有没有把握。”“你这个人,要有信心嘛!我看你肯定能写好,你就写嘛!”柯岩一边鼓励他,一边把自己采访到的关于雷锋的所有材料抖落在贺敬之的桌子上。
贺敬之得到柯岩的鼓励后,伏案而写,几段后,又感觉没有把握,就念给柯岩听。柯岩听了以后说:“太好了,比我写的那几首都好,而且不是好一点半点,是好很多!”柯岩的话使贺敬之受到极大的鼓舞。他被雷锋事迹所感染,文思泉涌,夜不能寐,一鼓作气写下去。
1963年3月上旬,贺敬之完成了《雷锋之歌》的前四节。每当他写出几段后,都要念给柯岩听,柯岩成了他的第一位读者。
原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关山回忆朗诵《雷锋之歌》
关山,本名丁威,原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是我国首批5名播音指导之一,至今已播出和朗诵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数百部。他的《雷锋之歌》、《欧阳海之歌》、《林海雪原》等许多播音作品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曾影响了几代人。
原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关山
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在著名播音员关山的寓所,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近八旬,却精神矍铄的长者。当记者请他谈谈当年朗诵长篇诗歌——《雷锋之歌》的情节时,老人仿佛又回到了1963年的那个春天,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3年,年仅29岁的关山就已经小有名气了。那年,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群众活动,贺敬之的长诗《雷锋之歌》就写于那个时期。据关山讲,当时电台文艺部的编辑将这首长诗急匆匆地交给他,郑重地告诉他,一定要播好。
关山说,雷锋的事迹在当时虽然已经家喻户晓了,但自己对其了解也仅限于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已有8年播音工作经验的他明白,想要读好作品,不仅要字正腔圆,要会用力用气,更主要的是得抓住神韵,而这神韵则是要靠大量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及人物性格、事迹等等之后才能把握好。
关山赶快找来身边有关雷锋的所有资料,包括雷锋日记和各种报刊,只要有提到雷锋的,他都一字不落地仔细看。
关山的夫人高琳回忆说,当初关山在准备录播《雷锋之歌》的时候,近乎于一种痴迷的状态。关山说,在那一周的准备过程中,还有一段难忘的小插曲——自己和《雷锋之歌》的作者贺敬之互通笔墨。
在诗中有一段话,关山琢磨了半天也搞不明白。“年轻时的我性子急,也没多想,提笔就给贺敬之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没想到,他竟然很快就给我回信讲明了诗文的词意。”待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关山慷慨激昂地一气呵成地完成了长达47分钟、一万多字的《雷锋之歌》。当走出录制厅后,大汗淋漓的他看到编辑们眼中含着激动的泪水:“太棒了,太棒了!”
录制后的第二天,《雷锋之歌》在电台公开播放了。关山守着收音机静静地听着,“那一刻,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听众,我在捕捉一种力量,一种从声音中传达出的强大的雷锋力量,我感受到了,我知道自己成功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
03-03杨永青连环画:《雷锋小时候的故事》
-
03-03雷庆林:在农村过了一个“革命化”春节
-
03-02看看,雷锋牺牲前《人民日报》是如何报道他的事迹的?(附雷锋录音)
-
02-28论周初的肃慎族与周人对东北的经略
-
02-28王尧:老抚挖辉煌的文艺事业(六)
-
02-28金代大官屯窑始末
-
02-27李云泰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