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50、60年代抚顺市顶级文艺团体和文艺“轻骑兵”,老抚挖文工团经常被安排到大型厂矿、农村慰问演出,执行抚顺市重大外事活动任务,在时代的轨迹里留下许多令老团员们难忘的欢乐往事。
车开到本溪附近,后面突然风驰电掣追上来两辆军用摩托车,车上坐的是警察和军人,超车后紧急劫停了文工团的大卡车,勒令全体队员下车,把身上的枪交出来,接受检查。
可这一回,队员们胸前、背后挂着的明晃晃的“枪”,加上一路上在车上冻得连吼带叫骂天气的“凶相”,惊动了沿线派出所。派出所接到报告说有一帮坐卡车、拿枪的武斗队不知道要上哪儿武斗,紧急通知了当地驻军,开了两台摩托来追这辆大卡车。听文工团带队领导说明了情况,又反复检查了队员们的“枪”后,警察和军人这才放行。
5、60年代,工厂领导经常下车间,为在劳动竞赛中打破生产记录的班组、模范送喜报。送喜报时厂领导带队到生产现场,鞭炮齐鸣,宣读喜报,给模范戴红花。老抚挖文工团常常敲锣打鼓、吹吹打打地随行鼓劲,有时还替工会客串鸣放鞭炮。
老抚挖文工团刚成立时,乐队的编制“缺件儿”,没有吹喇叭的乐手。后来临时招收了一个姓齐的会吹唢呐的,姑且称他为流浪艺人吧(实际上是刚解放时的“盲流儿”,名字不详),常带着他随厂领导下车间送喜报。有一次到结构车间生产现场送喜报,车间现场到处是铁块、钢板,这位老齐是临时工,也没发劳保鞋,穿的是布鞋,他怕铁屑扎了脚,就踩在现场的铁板上吹喇叭。结构车间一位电焊工一边看热闹,一边拿着焊枪“滋……滋……滋”地焊铁板。
老抚挖文工团想把老齐留下来,无奈此人流浪习气太重,不知道珍惜,又在厂外沾花惹草,对方都找到了厂子,最后只干了一年多就被辞退了。
那场宴会让队员们挺开眼,喝的是苏联烈酒“伏特加”,吃的是西式“烤乳猪”,满场弥漫着酒香和古巴雪茄的香味。整场伴奏很累,队员们也想吸烟解乏,就撺掇报幕员高俊章拿几支雪茄尝尝味道。高俊章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是后来长挖文工团不可或缺的主心骨。他借着主持人的优势,若无其事地一口酒,一支烟,跟外宾搭讪,顺手就给乐队带回来几支雪茄。那时高彦和也吸烟,就拿了一支到阳台去抽。因为还得伴奏、时间紧,高彦和点着了雪茄猛吸了一口。
没想到古巴雪茄闻起来香,要像抽旱烟那么往肚里狠吸可受不了,他一下子觉得天旋地转,扶着栏杆恶心得要吐。可乐队一口菜也吃不着,什么也吐不出来,这份难受啊,跌跌撞撞赶回来喝了一大杯水,算是勉强过劲儿了。快60年了,谈起这事儿,高彦和还酸溜溜地对高俊章说:“那时你们在台前多风光啊,净露脸儿,还吃得着好的喝好的,我们这乐队却干看着,偷着抽口烟还倒了霉。”
下篇笔者将写到远赴长挖的文工团员的往事,有许多值得怀念的故事等着您。(待续)
文章首图放大图
抚顺挖掘机制造厂的前身是日本政府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辽阳烟台(今灯塔)修建的为掠夺抚顺煤炭资源服务的机械修配厂,当时工人不足100人,主要从事采煤机械的检修。翌年工厂迁至抚顺千金寨西竖坑(大官屯南),作为抚顺采炭所机械所内的一个工厂。以后工厂又先后改名为中央机械工场、抚顺煤矿机械工场、抚顺炭矿机械制作所等。工厂迁到抚顺后,主要为抚顺煤矿维修机车、蒸汽机、挖土机、电铲等设备。
1948年11月1日抚顺解放后,工厂隶属于抚顺矿务局。当时工厂除担负煤矿设备维修外,还担负修理榴弹炮和其他远程火炮的军工任务。1950年试制成功了飞机辅油箱,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3月,工厂由第一机械工业部主管,改厂名为抚顺重型机器厂。
抚顺挖掘机制造厂是国内液压履带式起重机最早、最大、最全的生产基地,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率先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合机械式挖掘机,曾被誉为“我国挖掘机制造工业的先驱、工程机械行业的骨干”。
1977年经国家批准确定抚顺市浑河北岸施家沟为新厂址。从1979年10月开始破土动工,到1985年,经过6年奋战新厂区已初具规模,迁建第一期工程于1987年完成,之后企业遭遇一系列生存困境。
2003年12月19日,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公司被浙江宁波民营企业家徐楗元整体收购,成功转制为民营企业。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