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院里也有美食—吃上难以忘怀的杀猪菜
编者
抚顺作为满族故里,民族风俗源远流长。连绵不绝的山岭,四季分明的气候,取之不尽的资源,长年累月的劳作,逐渐形成满族所特有的饮食习惯。苞米面大饼子、大黄米干饭、高粱米小豆干饭、苞米馇子粥,为庄户人家的“家常便饭”。家里来了客人,焖大米饭,烙白面饼,以示热情款待。此外,他们还根据季节的变换,家人的口味,精心制做诸如粘火烧、粘豆包、豆面卷子、菠椤叶饼、苏子叶饽饽、酸汤子、杀猪菜、小鸡炖蘑菇,以及农家大酱、酱缸咸菜等传统食品。时至今日,在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面前,我依然喜欢吃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东西。因其老少咸宜的色、味、香、形,不仅使我大饱眼福口福,而且还使我回忆起那种永远割舍不断的乡愁。
在东北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时会看见“杀猪菜”的招牌。杀猪菜三个字确实让人垂涎欲滴。可是,往往人们一旦跨入饭店,吃上几口所谓的杀猪菜,其味道和口感与农村地地道道的杀猪菜,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充其量只能算作邯郸学步罢了。
那是去年腊月的一天早晨,太阳明晃晃地悬挂在天空,感觉天气一点也不寒冷。我接到家住乡下表弟庆国的电话,说他家定于今天宰年猪,盛情邀请我前去品尝。反正距离市区不算远,我打辆出租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他家住着一明两暗的砖瓦房,宽敞的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庆国指着长得肥头大耳、滚瓜流油的猪,说:“就是这头。”只见三四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齐上前七手八脚将肥猪掀翻在地 ,并把猪的上下嘴巴和四个蹄子拴得牢牢实实......
庆国满脸挂笑地对我说:“杀猪没什么好看的,我领你瞧一瞧这里的山水。”我们走出屋舍俨俨、炊烟袅袅的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峦和蜿蜒的溪水,虽然均被茫茫白雪所覆盖,但仍能够观赏到旖旎的辽东山区风光。
在返回的羊肠小路上,庆国无不自豪地说,今天之所以请大哥远道而来,是让你尝一尝土生土长的东西。就拿这头猪来说,喂的就是苞米、豆粨、酒糟、野菜,没有一点“拔苗助长”的添加剂,完全是清一色的绿色饲料。去年上秋抓的猪崽,养了一年零四个月,才长到三百斤左右,是头名副其实的“笨猪”,那肉的味道是养猪场的猪无法比拟的。
再说酸菜,我家种的“小核桃纹”白菜,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上足底肥,三铲三趟,当霜降之前收割时,棵棵壮心,颜色翠绿。你说用这样的白菜渍出来的酸菜能不好吃吗!
当我们返回到庆国家里时,系着帆布围裙的操刀师傅正在卸肉,一位年逾五旬的老汉已经将血肠灌好,表弟媳妇熟练地把酸菜切成细丝,放到清水里漂洗一遍攥成一个个团。厨房里两个大真字锅,一个焖大米小豆干饭,一个放少许豆油用葱花炝锅,注入多半锅清水,里面适当放一些花椒、大料、姜片、精盐,而后将几条五花肉、前槽肉、腿棒骨、腰椎骨放进锅里,先用大火烧开,后用文火慢炖。
等到猪肉熟透时将其捞出来,将酸菜下进去继续加火熬煮。把腿棒骨、腰椎骨上面的肉撕下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拆骨肉”,分别装盘摆上餐桌。而把五花肉、前槽肉切成薄片,重新放进锅里与酸菜一起加热。此刻,我们看见一大锅猪肉和酸菜,咕嘟嘟、咕嘟嘟地直冒热气,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等到酸菜即将熟了时,将切好的血肠放进锅里。于是,一锅道道地地的杀猪菜就算大功告成了。
庆国家的南北大炕各摆放一桌,屋地中央也放一桌,二三十号人坐得满满当当。每张餐桌上都是用两三个大海碗,盛着热气腾腾的主菜——杀猪菜,周围还有尖椒熘肥肠、里脊炒蒜苔、肚丝拌凉菜、肝片烩圆葱,以及拆骨肉、护心肉。同时,还备有各种调料,如酱油、麻酱、腐乳、蒜末、辣椒油、韭菜花等。酒是抚顺著名的特产:千台春白酒和天湖鲜啤酒。
全猪宴即将开始时,庆国站起身端起一杯白酒,来一个话语极为亲切的开场白:“今天光临寒舍的都是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希望大家不要客气,吃好,喝好,尽兴。现在我提议:为我们的友情干一杯!”客人也都站起来,举起杯一饮而尽,向主人深表谢意。杀猪在农村也是一宗大喜事,大碗吃肉、大杯喝酒更能显示农民本真、豪爽和粗犷的一面。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将这次宴请推向了高潮。
杀猪菜成为大家争相品尝的一道美味佳肴。脆嫩的酸菜化解了猪肉的油腻,淳香的猪肉增进了酸菜的爽滑,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谓一对优势互补的好搭档。特别是血肠明亮、鲜美、细嫩,蘸着蒜酱吃上一片,浓香挂齿,鲜嫩爽口,实在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
这次亲赴农村参加表弟家的全猪宴,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杀猪菜味道的纯正,乡土气息的浓重和自然环境的优美,那是城里任何饭店、餐馆和酒楼所不能比拟的。
作者:王连仲
王连仲,曾任抚顺日报社财贸部、农村部、广告部主任,现已退休。先后出版各种文学和新闻作品集《春华秋实》、《王连仲游记》和《紫气东来》。
相关文章
-
04-26庄稼院里也有美食—让我牵肠挂肚的酸汤子
-
03-19庄稼院里也有美食—记忆犹新的菠椤叶饼
-
03-12庄稼院里也有美食—百吃不厌的粘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