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徐洪:说说抚顺城建史上两个站前“一条通”

2019-06-16 22:02 抚顺七千年 徐洪 1133
  在家乡城市建设史料中,有一枚标注为“一条通”的明信片十分惹人注意。很多人根据画面上的建筑、文字,认定这里是今天抚顺南站前面的东西一路——日伪统治时期的“一条通”。而且写成文章在网络上传播。而事实上,抚顺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火车站前的“一条通”,这张明信片上的“一条通”并非今天南站前的东西一路,而是...

  在家乡城市建设史料中,有一枚标注为“一条通”的明信片十分惹人注意。很多人根据画面上的建筑、文字,认定这里是今天抚顺南站前面的东西一路——日伪统治时期的“一条通”。并写成文章在网络上传播。而事实上,抚顺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火车站前的“一条通”,这张明信片上的“一条通”并非今天南站前的东西一路,而是千金寨火车站的“站前街”。


徐洪:说说抚顺城建史上两个站前“一条通” 图1

(图一)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侵东北的沙俄,修建了东清铁路抚顺支线。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人为掠夺煤炭资源,霸占接管了抚顺矿山、铁路。满铁在原木板房火车站基础上,改扩建了“千金寨驿”,是早期抚顺运输煤炭与乘客的重要交通设施,也是抚顺最早的火车站,1913年改称为“抚顺驿”。

  由于本照片没有将该车站摄入画面,否则从车站建筑我们就可以进行判定了。该车站后来在露天掘中扒掉,至今已近百年了,又很少有史料留世,使我们这些不能目睹的“后人”,费尽脑汁地进行推测、考证。所以出现判断上的谬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原“抚顺驿”位于千山台(今千台山)北山根下,坐南朝北正对着“日人街”的“本町”。这与后来重建的坐北朝南的“新抚顺驿”——今抚顺南站正好相反。图二定格的是一帧千金寨“抚顺驿”站内乘客候车的瞬间,该站舍正面(北)为“本町一条通”,背面隔铁路对面为千台山,火车在向东行驶。

  当年的“日人街”自西向东共规划建设了南北向十一个町(街),“本町”西侧是“吉野町”和“寿町”,排在第三位,东邻“春日町”。图一明信片上所印的片名“抚顺本町一条通”,已经准确地告诉了我们该街的位置。而这个“本町”就相当于今天的南站正前方的中央大街,只不过按站舍朝向论是由南向北,而中央大街是由北向南。 


徐洪:说说抚顺城建史上两个站前“一条通” 图2

(图二)

  从照片上的光影分析,摄影者是在春季某日的上午,在火车站站前东北角的路北边,斜向西南低角度、远景深拍摄的站前出口处的街道景色。因此照片的景深定格的是“本町一条通”的西方,再向远处延伸则为古城子方向。当年日人街共规划建设了东西向七条通(路),站前街为“一条通”,向北依次排到“七条通”。如此看来这个“本町一条通”就相当于今天南站前的东西一路了。如不考虑方位,与今天的南站站前的格局非常相似,难怪令人误判了。

  还有照片上的两个建筑,近景三层建筑是火车站的右侧(东厢)、远处的三层建筑是火车站左侧(西厢)。如果说该照片是今天南站站前街的话,那么这两处建筑就应位于今天南站广场的西、东两侧,而事实上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大家知道千金寨“日人街”从1905年抚顺沦陷后就开始兴建,经过20年时间早已形成一个街衢规范、设施先进的“国中国”,特别是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抚顺驿”前,更是要优于居民区的建筑。从这一点上分析,这张照片所定格的景物也一定是原千金寨火车站的站前街,而绝不是后来新建的“新抚顺驿”(南站)站前街。 


徐洪:说说抚顺城建史上两个站前“一条通” 图3

(图三)

  “新抚顺驿”(南站)的位置,原为一个仅有十几户的农家村落——小官屯。1924年底因大露天掘而迁出的“千金寨驿”,刚在此地选址迁入。当时的站舍还是木板房呢,作为附属建筑的东西厢怎么会有如此气派的建筑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至于今天我们看到的南站站舍建筑,那已经是十年后的1934年,在原木板房站舍西侧重建的砖瓦结构的“抚顺驿”(图三)。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车站的东侧仍是一些平房,根本没有三层建筑。日后站前街区逐渐发展起来,日本人将站前东西向马路也称作“一条通”,这也是为后世造成与千金寨“日人街一条通”相混淆的根本原因。

  图一明信片正中央盖有一枚圆形紫色旅游纪念风景戳,显示盖销的时间:“15.7.25”,即大正15年(1926年)7月25日。从时间上更有力地证明了这段史实。因为明信片的印制时间要早于使用盖戳的时间,而印制明信片所选用的照片,拍摄时间肯定还要早。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在“千金寨驿”尚未拆除之前,正常使用时期拍照的,彼时新的“抚顺驿”(南站)还没有建成使用呢,怎么可能穿越拍照出照片来呢?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