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文化

东北文化

劲爆发现:“活字印刷术”竟然是辽人发明的

2019-07-18 23:10 辽沈晚报 张松 1327
  辽代契丹、汉文、西夏文铜活字与字盘。冯永谦 摄  近几年,隶属沈阳市的法库县的辽文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行走法库,处处可见标识鲜明的辽文化痕迹。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法库拟在辽风小镇的文化墙两端和东湖中学的教学楼墙面上镶嵌的“字砖”,居然是以...

劲爆发现:“活字印刷术”竟然是辽人发明的 图1

  辽代契丹、汉文、西夏文铜活字与字盘。冯永谦 摄


  近几年,隶属沈阳市的法库县的辽文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行走法库,处处可见标识鲜明的辽文化痕迹。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法库拟在辽风小镇的文化墙两端和东湖中学的教学楼墙面上镶嵌的“字砖”,居然是以整盒的契丹字模为蓝本制作的。

  法库想通过此举告诉世人,闻名世界的活字印刷术并非产生于北宋,而是由千年前的辽人发明创造的,当年辽代的印刷术具有令人仰望的国际领先水平!这一震惊说法的诞生,绝非法库人的异想天开,而是有大量辽代相关传承遗物与史料线索为证的,是由冯永谦、黄镛等辽文化专家多年研究考察,才得出的谨慎论断。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史料存疑

  据沈括《梦溪笔谈》所载,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宋朝的平民毕昇,时间大约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

  遗憾的是,关于毕昇的生平履历,沈括没有交代清楚,只笼统说此人是“布衣”,还有人揣测毕昇可能是个老锻工或冶金匠。而且,究竟是“毕昇”还是“毕升”,这是一个人名字的繁简体两种写法,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他是中原人、还是杭州人、四川人?史学界至今争议不休。

  有学者指出,宋真宗当政时,民间确实有个叫毕昇的老铁匠,但毕昇的发明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一个老人再活上几十年,已近百岁之龄,这样高寿的老人,果真能发明活字印刷板吗?令人生疑。

  简言之,连毕昇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都无确凿证据,又在这个身份不明者头顶硬罩上“活字印刷术发明者”的巨大光环,就难免被外界质疑,说话自然便底气不足。

  更麻烦的是,前些年,某国际鉴定组织曾对中国的泥活字印刷进行了考核。依据沈括《梦溪笔谈》对北宋毕昇所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的详细记载,进行了技术还原,发现泥活字印刷根本行不通,无法进行印刷,例如印刷时会出现“泥字破碎”“不牢固易脱落”“印刷字体模糊不清”“大片油墨污染”等状况……所以,该国际鉴定组织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仅仅停留在理论实验阶段,不过是一个设想,并未实施推广,更谈不上发明成功!这便给韩国否定活字印刷术诞生于中国,提供了口实。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院文化景观研究所所长、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镛表示,虽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用泥烧成活字,用来印刷,但这只是一个记载,既没有泥活字的实物传下来,也没有用这种泥活字印刷的东西传下来,而在韩国清州则发现了印刷于公元1377年的《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

  2001年6月,经韩国申请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此印刷品被说成是“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由韩国政府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州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公开承认韩国人在金属活字上具有世界第一的发明权。但从目前国内发现的大量传世活字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还是在中国,即便是金属活字印刷术,中国也要早于朝鲜半岛至少250年!


劲爆发现:“活字印刷术”竟然是辽人发明的 图2
辽代活字(本网配图 图片来源:网络)

劲爆发现:“活字印刷术”竟然是辽人发明的 图3
辽代活字(本网配图 图片来源:网络)


  辽人向四邻之邦

  推广活字印刷术

  高丽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时间晚于中国,而北宋的造字史料又严重存疑,那么,唯一的解释是:无论是北宋、还是高丽,他们学到与改进的活字印刷术,都是从辽朝传过去的!

  尽管韩国拟将活字印刷术申遗,并提供了所谓的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制品,还搞了个金属活字印刷的技术还原,但据国内辽史专家考证,早在辽太祖执政时,辽人就已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并印刷了大量的契丹文、汉文书籍。

  据辽史学者裴元博研究,辽人用了大概八十年的时间,发明了各种材质的活字并将活字印刷术推向四方,其时间顺序是:公元921年,石活字出现;公元938年,木活字使用;公元974年,泥活字诞生;公元1000年,铜活字铸成。这期间,大辽王朝通过馈赠、赐予、贸易等方式把这一高端科技成果推广至周边邻邦,如北宋、西夏、高丽、日本及那沙等中亚国家。

  裴元博表示,大辽邻国所接受的活字印刷术各有区别,如宋朝的毕昇学会的是泥活字印刷术,西夏人在域内试行的是木活字印刷术,高丽人承接的是铜活字印刷术,直到德国人谷登堡(1400年—1468年)研制出铅合金活字和木制印刷机,才开创了印刷机械化的先河。

  高丽人来辽朝学习中华文化,获得大量印刷品,并将活字印刷技术带回朝鲜半岛,这在辽代史料中是多有暗示的。《辽史·圣宗纪》载:统和十三年十一月,高丽遣童子十人来学本国语”“开泰六年十二月,归州言其居民本新罗所迁,来习文字,请设学以教之,诏允所请”。《辽史·道宗本纪三》载:咸雍八年(1072年),“赐高丽佛经一藏”,著名的《慧琳音义》即由此时传入高丽……这些记载说明,辽人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远早于高丽人,高丽人自称独创的铜活字,应是辽王朝多次赏赐和高丽赴辽留学生借鉴吸纳的结果。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颁给韩国,实在是不够严谨,更难以服众。

  辽朝的活字印刷术不仅早于高丽,也早于北宋,因为辽朝建国比北宋早近半个世纪,辽发明石活字印刷术时,北宋尚未建国。如果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早于辽国,不仅时间上理不清,逻辑上也说不通。

  各类精美活字

  遍布大辽腹地

  辽国早于北宋、高丽等国至少百余年,率先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大量历史遗物为证的,这就是遍布大辽腹地的各类活字、印刷品,特别在今辽西与内蒙古赤峰一带,辽代的各类活字尤多。

  2010年6月22日,在“契丹文明密码解读文物精品展”上亮相的辽代石活字有九箱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字。这之后,又先后传来北京收藏家王加勋倾巨资搜购到三箱辽代铜活字两千八百八十字、两箱辽代泥活字一千余字,梅华搜购到三盒辽代木活字八百四十字的消息。以前专门研究古籍善本的王加勋先生,还从民间收藏品中拣选爬剔出一批据他讲是辽代雕版与活字印刷的汉文或契丹文的印刷品,其中有佛经、医书、兵书、春宫图、科举用书等。

  据裴元博、于志勇等学者推测,契丹大字整理颁行于太祖神册五年,即公元920年,当时称为“国字”。据《辽史》记载,太祖生前就已经用“国字”印制出普及契丹大字的《字书》和部分儒家经书,时间大约在公元921年。目前发现的这九箱含众多契丹大字在内的辽代石活字,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活字实物,若推论成立,那么,辽代《字书》便是已知的中国古代唯一的一部石活字印刷典籍,比所说的宋代毕昇的泥活字发明要早至少120年。

  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用少数民族文字印刷的书籍,大辽《字书》比西夏文木活字版印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早了近300年!尽管因战乱,《字书》没有流传下来,但所幸印刷《字书》的辽代石活字得以保存至今,实乃不幸中的万幸。

  辽代石活字应是活字印刷术的源头,石活字直接源于印章,是受印章刻制的启发而产生的。辽上京附近盛产巴林石,巴林石质细腻,硬度却比一般印石软,宜于治印或雕刻,为上乘印料,很多辽人的印章,都是以巴林石刻制的。于是,辽人就地取材把印书需要的字都刻成一个个大小相同、高矮相同的巴林石单字印章,然后把它们按书籍内容排列,分段起首用空白字填充,把它们固定在结实的框架内,字下用毛毡垫平,上面用平板压平,四周再用楔形板条使字牢牢固定,使活字结合成一块平整的活字雕版,上面涂好墨,就可以反复印书了。先进的印刷方法——石活字印刷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石活字虽然可以印刷,并为印刷辽代典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大辽文化的发展,印刷典籍的需要量急剧增长,石活字开采刻制费工费时,成本过大的弊病逐渐显现,在这种背景下,辽代泥(陶)活字应运而生。

  目前发现的辽代泥活字,不少字模浑身粘满腐泥似的黑色包浆(据推测,可能是干结的墨迹,即炭粉),其貌不扬,形状为边长与高均为17毫米的正方形,约等于现代的特号铅字。

  此时的辽代活字印刷术,已形成两个产生过程完全不同的体系,一个是雕刻法,一个模铸法,都分别向更轻便更迅捷更易制的方向发展。不久,大约在辽景宗保宁年间,雕刻法就开始了木活字的制作。辽代木活字大多以香柏雕制,这是鉴别辽代木活字的重要依据,从目前王加勋、梅华等收藏家手中购藏的几盒木活字看,基本都是用古香柏木雕制的,加之深沉自然的包浆,经专家鉴定应是辽代木活字真品。

  由于泥活字、木活字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辽代印刷业的发展,到辽圣宗统和初年,大辽五京内基本都有了专业从事印刷事务的书店 、铺子等,各大寺庙也都有了自己印刷佛经佛书的作坊。辽代的木活字各种字号齐备,各种佛像、世俗人物插图版都镂刻的精细入微,显示了辽代活字印刷术已进入成熟繁盛阶段。这时,象征活字印刷术顶尖技术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已悄悄向大辽国走来。

  大约在辽圣宗统和年间,精美的辽代铜活字横空出世!据推测,铜活字的制作,应是参考了泥(陶)活字模铸法和先进的铸钱工艺综合研制的。仅以目前发现的一枚铜活字为例,其铜质应为辽代铸钱惯用的高铜三元合金,锈色为生坑红斑绿锈,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可见锈已呈入骨状态,由其铜质的氧化腐蚀情况看,铸成时间已达千年。

  这些材质各异的大辽活字不是出自辽代墓葬,它们也不适合做随葬品,而是来自辽代城市遗址与辽塔。如王加勋先生收藏的辽代泥(陶)活字便出自一座荒芜的辽塔,总数约十七八盒,伴随辽代泥活字一起出土的,还有两盒千余枚古代不知名文字的泥活字,据有关专家辨认,认为可能是古回鹘文。拾得辽代铜活字的内蒙古牧民不识它们为何物,随手抛弃,散失了不少,剩下的被当作废铜卖给了收破烂的,收破烂的发现铜块上有字,就转卖给收古董的,收古董的把这些铜活字当作古代印章卖到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古玩商店,古玩店一直将其当作契丹花押印对外销售。

  近些年,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河北丰润天宫寺塔、内蒙古巴林右旗辽代庆州释迦佛舍利塔(俗称庆州白塔),共发现309件辽中晚期佛教印刷品,虽经初步鉴定认为是雕版印刷,但据裴元博分析,里面应混有活字印刷品。

  活字印刷产权归辽

  学者呼吁正本溯源

  既然千年前的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何发明权先被北宋毕昇、后被高丽人所占?为何关于这一伟大的辽代发明,后世鲜有提及?辽宁资深考古学家冯永谦认为,辽代发明活字印刷术,却后世无闻,主要是因为辽代书禁极严,当时各种书籍不准出境。

  辽朝统治者把契丹文字视为国家机密,只用于刻纪功碑、符牌、符祝、钱币、墓志、祭文,殉葬器物铭文、诸部乡里之名,写诗译经书等,如此一来,活字印刷术基本只能印《契丹藏》等佛经,把原来准备用于全民使用的契丹文字缩小到仅限于统治阶级上层内部使用,辽人发明的石、泥、木、铜活字,就很难被大量投入印刷,印出的少量印刷品估计也已毁失殆尽,能流传至今的辽代文字印刷品、特别是契丹文的活字印刷品,其珍贵程度犹如凤毛麟角,致使辽代的典章书籍失传,只字皆无,因此也使活字印刷术之事外界不知,故而无闻了。

  此外,金灭辽后,金朝对辽代的文化遗存、史料文献进行了惨烈破坏,再加上大量辽人远走他乡,融合汉化,丧失了民族本体性,也便逐渐失去了捍卫自身文化的话语权,在活字印刷术一项上,被宋人、高丽人后来居上,反客为主,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冯永谦补充说:“辽代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基础的,中国早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就铸有技术难点极高的多字铭文。春秋战国时期带有文字的铸币在各国兴起,而独步世界为外国所无的印章也同时出现,一路发展下来。仅就印章说,就有铜、陶、玉等不同的材质,普遍流行于当时社会,朝廷官印、个人名章、押印等,不仅有刻的,更有铸的,治印与制印刷的模字,仅是用途扩展,一步之遥。辽朝受高度发展的唐文化影响,因此辽朝创制出印刷的活字,应是意料中之事。尤其现在,我们见到了辽代的铜活字,铸制精致,技术成熟,文字量大,不仅有汉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而且还有西夏文,这些不同文字的铜活字,确为辽代遗物,从而就更可证实了这一点:千年前的大辽国,才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地!”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张松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