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郭秀江:那时的行囊

2019-07-22 14:55 抚顺七千年 郭秀江 1116
  那时的行囊——乘车有感(2)  出门在外,奔波行旅,行囊是免不了的。古时书生赶考,有书童用扁担挑着书箱。穷人百姓逃荒逃难,常用扁担挑着箩筐,一头是孩子,一头是活命的几件家什。而富人或官员出行的车马轿子上,载的多是箱笼。 &em...


  那时的行囊——乘车有感(2)


郭秀江:那时的行囊 图1


  出门在外,奔波行旅,行囊是免不了的。古时书生赶考,有书童用扁担挑着书箱。穷人百姓逃荒逃难,常用扁担挑着箩筐,一头是孩子,一头是活命的几件家什。而富人或官员出行的车马轿子上,载的多是箱笼。

  我们从戏剧舞台上看到最多的百姓行囊,是用一块大布当做包袱皮,把衣物等放在中间,其中两角对裹,另外两角相系,由背后斜挎到身前。这种行囊,恐怕跨越了我们历史上多个朝代。就连学童们上学的书,也是用小包袱皮包着的。

  时光走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当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改用书包了。记得当时买的书包好像是帆布的,书包盖有一侧延长过来,搭到另一侧中部,有黑色的铁卡子链接固定。书包带子的长度可调,可单挎可斜背。

  但是女孩儿们用这种买的书包少,大都是妈妈们用花布手针制作,主要是为省钱。再后来手巧的的姐姐们还会用钩针勾出鱼骨型的兜状来,套在布面的外面,给书包添些花样。

  到了六十年代,军用挎包成了人们最时尚的随身行囊。它同绿军装,红袖标一起,成就了红卫兵的标准形象。

  我的乘火车长途旅行史,就始于那的时代。也就从那时起,我见识到时代和阶层的行囊特色,在火车的行李架上,得到集中地展示。

  那时布制的旅行袋成了外出行囊的主体,因大小,式样,材质,做工而分出高低上下。还有用皮革制做精良的旅行袋,但在硬座车厢的行李架上,就很难看到了。手提箱也不很陌生,同样,也是旅行行囊中的高档品。

  那时商品经济不发达,物资流通性差,人们探亲休假出门,总要带很多东西,我自己就深有体会。

  知青期间农闲回城,口粮是必带的,那时粮食按人口供应,每家都没有余富。二三十斤粮食装在口袋里,外用毯子裹着,打成背包的模样背在背上,比拎在旅行袋里省力,这种方式的选择,也因为还有些学军的遗风。

  工作后,探亲时从大庆回抚顺,把平日里企业发的保健面票攒到一起买些挂面带给父母,返程时再把家里费力从农村亲戚家换来的大米,带回大庆,每次往返,都如牛负重。通常是把两个旅行袋用毛巾一系,一前一后搭在肩上,这形象,当时是出门人的常态。

  那些年探亲常乘三棵树与济南之间往返的列车,在这次车的行李架上,大大小小的行李卷,布袋子可以把旅行袋埋没。在那些年里,山东的老乡们与东北之间的往来很频繁,东北煤矿里的矿工,北疆黑土地上的农民,很多就是他们的乡亲家人。因为亲情的想念,因为老家地少人多糊口谋生的需要。源源不断地踏上出关的路。带着行李卷的,是准备到东北投亲谋生,而布袋子里,恐怕多是地瓜干或带在路上吃的大煎饼了。或许投亲不遇,或许谋生不理想,或许老家有了情况,由此来来往往。

  八十年代,民工潮涌现在中国大地。农民从田地,从边远山区涌向城市,涌向有开发建设动力的地方。而此时国内石油化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民生方面很有体现,那种聚乙烯织成的编织袋,不仅可以包装工业产品,也使农民工兄弟的行李卷多了一层屏障,不再裸露。

  同时,这种聚乙烯的编织品,也被加工成可手提的袋子,大大的扁方形,上口还安着拉链。比起旅行袋来,它具有容量大,成本底的特点,很被农民工群体青睐。于是,那个阶段,硬座车的行李架上,除了白色的鼓鼓的装行李的大聚乙烯袋子,还有为数不少的聚乙烯的大方扁型手提袋。那红兰白相间的格子或条子,给这种手提袋增加了些美感,也使行李架上的色彩鲜亮了几分。

  这种提袋我也用过,上下车检票排队拥挤时,也可和旅行袋用毛巾系在一起,搭在肩上。那时乘车旅行拥挤的地方太多。

  应该也是八十年代里,一种皮或人造革的黑色夹包,成了流行的男式随身手袋。里边盛着合同,合约,手章公章的男人们,多是底层新兴的商人,小企业主,他们携着夹包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工地,商场,企业和基层政府机关,饭店酒楼,他们在体制的边缘游走,急切地寻找开拓发展的空间。

  至于女士的手袋,更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价格低廉的十几块钱,贵的有价格达数万元的国际品牌,当然这种包包的功能与行囊的本来意义,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渐次地,旅行袋的式样,讲究丰富起来,有了背提两用的,用着方便了许多。可以把手解放出来。

  要说行囊革命性的飞跃,应该是拉杆箱的出现。既保持了箱子盛物的优势,又克服了笨重的缺点。轮子和箱体的结合,再加上拉杆收放自如的设计,让使用者轻松体面。在车站里,站台上,走起来,一改过去背包罗伞受累的沉重,整个人都会挺了起来。无论形象和感觉,都找回了几分尊严。

  这些年南北方的折腾,拉杆箱也用坏了几个,其实,箱体是好好的,只是轮子不行了,又没处去修。这次回来,儿子把他的旅行箱给了我们,这个箱子是新式的,轮子是万向轮,可以360度转。近几年乘车时常看年轻人用,推着,拉着转向自如,如今亲身体验,那种灵便自如的感觉更上了一层楼。

  如今火车的行李架上,多是新式的箱包,车站进进出出的旅客,也一派轻松的走姿。物资丰富,又极度流通,出门没多少东西要带。社会的进步,真好。

  孩子们的书包已进化为双肩背式的,只是书包里的内容越来越沉重,有的竟用上了拉杆包,看了叫人不由得有些心疼和担忧。2019年7月

该文章所属专题:郭秀江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