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明末女真在辽宁地区兴修的城寨及发展特点

2019-10-01 08:20 《兰台世界(上旬)》 2011年第5期 王雁 2357
明朝末期,女真主要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生活在辽沈地域的女真主要是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中的一小部分。此时,女真内部征战不已。《满洲实录》谓:“各部环满洲国扰乱者,有苏克素护河部、浑河部、完颜部、栋鄂部、哲陈部……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1]。女真大小首领据地为王...

明朝末期,女真主要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生活在辽沈地域的女真主要是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中的一小部分。此时,女真内部征战不已。《满洲实录》谓:“各部环满洲国扰乱者,有苏克素护河部、浑河部、完颜部、栋鄂部、哲陈部……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1]。女真大小首领据地为王,修建了许多城寨,一般大首领住城里面,小首领住在城周围的寨里。这里所说的城寨与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城镇或是城市有很大的差距。

一、明末女真在辽宁兴修的城寨

1.努尔哈赤兴兵之前的主要城寨。古勒城,在《建州私志》上记载,“寨在塞外百余里,三面壁立,壕堑深固。”[2]建州右卫的王杲在古勒山崛起,他对山城进行较为早期的修筑。古勒城三面环水,一面背山,城墙随山势而建,以土石垒砌而成,城墙周长260米,面积约2200平方米,城有东西两门,城中建有瞭望台两座。到了阿太时期,又进行了扩建,将城址向东拓1000米,在原城址的基础上形成三重城墙,城势更加险峻,以至李成梁率军久攻不下,“其城倚山险,阿太御守甚严,屡屡亲出,绕城冲杀,围兵折伤甚多,不能攻克”[3]。后来才用努尔哈赤的父祖行反间计而一举攻克。古勒城经过两次修葺,到努尔哈赤打败九部联军时又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伦城属于苏克素护河部。经过踏查,应为今抚顺县境内李家乡苍石伙洛村东北的转湾子南山城。图伦城东墙利用了面对小山城内的悬崖,为天然墙壁,北墙、西墙、南墙均为45米,内濠49米至65米不等,只有一座城门。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仅凭遗甲十三副,起兵攻尼堪外兰;尼堪外兰事先得到消息逃跑,努尔哈赤攻下的图伦为一座空城。

兆嘉城,据张德玉研究员的考证,认为在近新宾县下营子镇的赵家村附近,有吕家村古城遗址和西韩家古城遗址。经过分析认为,西韩家古城遗址更似兆嘉城。

安图瓜尔佳城,《盛京通志》称“在吉林城西南五百四十里”。现经过考察认为,今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上夹河村西堡北山城似为安图瓜尔佳城。今有南墙30米,北墙90米,东墙80米。

栋鄂城是建州女真栋鄂部的一个重要的城寨。《盛京通志》记载:“东峨城周九里,东西三里,南北二里,四门。”[4]其具体位置目前史学界众说纷纭,《满族大辞典》称其在“辽宁省桓仁镇南34公里雅河之境附近。”据桓仁当地的研究认为似乎更应为韭菜园子村。

牛毛寨是建州女真栋部的城寨,在今桓仁大雅河与六道河子之间的牛毛大山东北谷的山脚下。该山谷东南西三面都是高山,北面是山谷,沟谷中下段地势平坦,最宽处约有六公里,牛毛寨就在沟谷中上部分的大甸子河左岸。

雅尔古寨在桓仁县城北八公里处,距烟囱山五公里。雅尔古寨在烟囱山主峰,古寨遗址非常隐蔽,从山下往上瞭望,根本看不到山寨遗址[5]。此外,栋鄂部还有齐吉达、翁哥洛、玛家等城寨,都相距不远[6]

以上是清史记录中辽宁境内比较重要和已发现遗迹的城寨。

2.努尔哈赤兴兵之后所兴修的城寨。努尔哈赤在兴兵伐明之后,开始修筑新城,相继修筑了费阿拉城、赫图阿拉城、界凡城、萨尔浒城、东京城和沈阳城。

费阿拉城是努尔哈赤早期兴建的第一座城,万历十五年(1587)“太祖于首里口虎拦哈达下,东南河二道,一名夹哈,一名首里,夹河中一平山,筑城三层,启建楼台。六月,二十四日,定国政,凡作乱窃盗欺诈悉行严禁”[3]。《盛京通志》载:“老城,城南八里,周围十一里零六十步,南与东各一门,西南、东北共二门。城内西有小城,周围二里零一百二十步,东与南各一门。城外有套城,自城北起,至城西南止,计九里零九十步,正西、西南、正北、西北各一门。”[4]

费阿拉城是最早的城池,而最著名者,首推建州部女真努尔哈赤创建的赫图阿拉城,在今辽宁新宾县永陵乡老城村。此城始建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即成为努尔哈赤建后金的第一都城,也是努尔哈赤建国称汗的第二个都城。其内城周长五里,外城十里。全城居住两万余户,约十万余人。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克辽阳,遂弃赫图阿拉,将都城迁到辽阳。皇太极时期,改赫图阿拉为“天眷兴京”。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派遣“夫役万五千人,赴界凡,运石筑城”[7]。界凡城地处浑河与苏克素护河之间,依山筑城,地势险峻。城“周围一里,东一门。又一小城,周围一百八十步,西一门”[4]。城的规模比先前的费阿拉与赫图阿拉城还要小,可见界凡城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临时军事指挥所。

明万历四十八年,后金天命五年(1620),努尔哈赤决定“自界凡迁往萨尔浒地方,汗亲往勘视,指拨众贝勒建房居住之地”[8]。城建尚未竣工,努尔哈赤就将其都城“自界凡迁至撒尔湖,筑军民庐舍,至十一月乃成”[7]。萨尔浒城在兴京“城西一百二十里,西接舍里卫”[4]。城“周围三里。南与东各一门,西南、西北各一门。外城周七里,四面各一门”[4]。萨尔浒不仅是后金都城,更重要的是在此取得了对明战争的重大转折。

辽沈之役后,努尔哈赤决定迁都辽阳,于是“移辽阳官民,居于北城关厢,其南大城,则上与贝勒诸臣,及将士居之”[7]。在此暂短居留之后,努尔哈赤于天命七年(1622)三月,“遂筑城于辽阳城东五里太子河边,创建宫室,迁居之,名曰东京”[7]。后金开始兴筑宫殿、城池、庙坛、衙署,据《盛京通志》记载:东京城在太子河东,离辽阳州城八里,天命六年建。周围六里零十步,高三丈五尺,东西广二百八十丈,南北袤二百六十丈五尺。城门八:东向者左曰迎阳,右曰韶阳,南向者左曰龙源,右曰大顺,西向者左曰大辽,右曰显德,北向者左曰怀远,右曰安远[4]

沈阳城是清朝时期辽沈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明朝末年,沈阳不过是隶属于辽阳的沈阳中卫城,城中居民以驻军家属为主,城周长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提议迁都沈阳,率领迁都大军在天命十年三月“庚午(初三)自东京启行,夜驻虎皮驿,辛未(初四)至沈阳”[7]。当时的沈阳“城大而低,身高不盈丈余,面仅五六尺,其砖皆削坍塌可登而上”[9]。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简单地对城墙进行加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还是在皇太极时期。

除了这些作为都城而兴修的新城,后金方面还出于军事原因兴修了一些新城。天命八年(1623),在明朝海州卫旧城东南隅修建新城,即海州新城(今海城市),新城周围长二里一百七十六步,增建城门一座。“天命十年八月,上欲毁耀州城,更加修治,命土穆布禄、阿尔代、毛海、光石等,率兵屯守耀州。”[7]天聪三年二月,“上南巡,阅视边境城垣颓坏者”[10]。“车驾次牛庄,环视城郭,命筑新城,高二丈二尺有五。加雉堞。除四隅外,每面建腰台四座”[10],并修葺了穆家堡、耀州、海州、辽阳等地城堡和城内建筑。“天聪六年九月,先是,盖州之地未设兵防守。至是,复修其城,移民以实之。”天聪七年(1633),皇太极派济尔哈朗贝勒率兵驻扎岫岩,并监修岫岩城。之后又相继修复揽盘城、通远堡城、碱厂堡城等,并驻兵设官[10]。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的旧族号,改族称为“满洲”。据朝鲜方面的记载,“盖闻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清人缮修义州卫废城,先为根本,距锦州八十里,翌年己卯(崇祯十二年,1639),大发兵紧逼锦州,筑长围三匝以困之”[11]。清实录中也记有,崇祯十三年(1640)三月,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义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短短的十几年间,出于军事原因,后金修建十余座城池。

二、明末女真在辽宁地区兴修城寨的特点

1.从城镇的规模来看,这一时期女真修筑的城寨普遍不大。在赫图阿拉有六祖城,据史料记载“五城距黑图阿喇远者不过二十里,近者不过五六里”[3]。在赫图阿拉周围一带地方,现共发现十多座基本上可定为后金时期的城址。在有限的地域能够容纳如此众多的城寨,可以想见此时城寨的规模并不大。女真兴修的城寨或是城镇,无论是规模还是设置,与同时期的汉族城镇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从遗址看,女真有的城寨城周仅几百米,城墙有的是“栅木为城”,有的是“杂筑土石,或用木植横筑之”[9],还有的在遗址中发现了以鹅卵石和土杂筑而成的城墙。据《辽东志》记载,同时期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辽阳城,为砖石结构,周长达到二十四里多,同期的其他卫城城周在十里左右的有三座。

但是,随着努尔哈赤的迅速崛起,女真的城寨规模不断增大,功能也更加完善,尤其迁都沈阳发展至顶峰。沈阳城中建有天命汗宫、大政殿和旗王亭等。尔后从天命十年(1625)至天聪五年(1631),后金将明朝所修筑砖城进行改建扩建,“因旧城增拓,其制内外砖石,高三丈五尺,厚一丈八尺,女墙七尺五寸,周围九里三百三十二步”[4]。加高城墙,并改四门为八门,将原来的“十”字形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形四条街。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创天地坛壝,营太庙,建宫殿,置内阁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等衙门,修学宫,设阅武场。而京阙之规模大备。”[4]

2.从城镇功能来看,体现了较突出的军事功能。早期城寨的军事功能以自保为主,到后期转为便于进攻,尤其是努尔哈赤的几次迁都最能说明这一点。从赫图阿拉迁都界凡,是为了进攻明朝的需要。努尔哈赤对诸王大臣所说:“吾居界凡,牧马于此,至八月又可兴师矣。”[7]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攻下辽沈后,努尔哈赤称:“国之所重,在土地人民,今还师,则辽阳一城,敌且复至,据而固守,周遭百姓,必将逃匿山谷,不复为我有矣,舍已得之疆土而还,后必复烦征讨,非计之得也,且乃明、朝鲜、蒙古接壤要害之区,天既与我,即宜居之。”[7]努尔哈赤深知辽阳为形胜之地,不应得而弃之。兴筑东京城则是因为“辽阳城大,年久倾圮。东南有朝鲜,北有蒙古,二国俱未弭帖。若舍此征明,恐贻内顾忧,必更筑坚城,分兵守御,庶得固我根本”[7]。随着努尔哈赤实力不断增强,他不仅要征服明朝,还要征服蒙古和朝鲜,称:“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殿,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7]于是选中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便于用兵的沈阳,并于天命十年迁都沈阳。

3.从修建的地域位置来看,女真城寨主要是建在山区,有的甚至是建在山顶。“马儿墩山下,见山势陡峻,乃以战车三两并进,路渐隘,一车前进,二车随之。将近城下,路愈隘,令三车前后,联络上攻。”[3]攻李岱时,“时值大雪,至刚哈岭,山险兵难进,凿山为磴,鱼贯而上,将马以索系拽上岭,至李岱城下。”[3]可见这些城寨建于山上,交通不便,而且非常隐蔽。而且早期城寨往往依靠山壁作为城墙。如古勒城“陡峻,三面壁立,壕堑甚设”[12],图伦城的东墙也是峭壁。

明末女真修建的城寨经历了由山区进入平原的发展历程。从较早期山中城寨,到赫图阿拉城,其地理形胜“东缘柳条之边,西距三关之险。其东南与北,则万山峥嵘,三川之所滥觞也;其西南与西,则千峰回护,五城之所映带也”[13],再到形胜之地的沈阳,基本是交通便利的平原了。

综合以上三点,明末女真城寨的变化验证了女真的成长历程。女真的城镇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山区逐步走向平原、由自卫到驻守的过程,见证了从城寨到城市的转变以及女真实力由弱变强的历史发展历程。但是除了后期修建的几座城镇,大部分城寨在女真的统一战争中已被毁坏。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时期的城寨位置,史学界难以考察,对当时城寨存在的具体位置还普遍存有质疑。

参考文献

[1]满洲实录:卷 1[M].

[2]海滨野史.建州私志:上卷.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潘喆,孙方明,李鸿彬.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 1.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M].中国人民出版社,1984.

[4]阿桂,等.盛京通志[M].辽海出版社,1997.

[5]李学成.深山中的建州女真遗址[J].兰台世界,2010.

[6]孙诚,傅波,张德玉.建州女真遗迹考察纪实[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7]清太祖实录[M].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满文老档·太祖:上册[M].注释本.中华书局,1990.

[9]程开祜.筹辽硕画[M].

[10]清太宗实录[M].

[11]邱瑞中.谁赴松锦吊忠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

[12]苕上愚公.东夷考略·建州.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M].中国人民出版社,1984.

[13]兴京县志:卷 1[M].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