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徐洪:迎请红宝书

2019-10-21 12:08 抚顺七千年 徐洪 1081
  我读高中的抚顺县第十二中学,位于千金公社唐力大队,现新抚区千金乡唐力村。以唐力岭为界,有上半区和下半区之分。每当召开全公社大型会议,就要占用中学的操场。比如召开全民运动会、全公社批判大会等。一到这时我们就要停课,或作为一个单位参加活动,或当大会的服务人员。  那是一年的秋天,...
徐洪:迎请红宝书 图1

  我读高中的抚顺县第十二中学,位于千金公社唐力大队,现新抚区千金乡唐力村。以唐力岭为界,有上半区和下半区之分。每当召开全公社大型会议,就要占用中学的操场。比如召开全民运动会、全公社批判大会等。一到这时我们就要停课,或作为一个单位参加活动,或当大会的服务人员。

  那是一年的秋天,学校通知我们停课一天,说是公社开大会迎请“红宝书”,即《毛泽东选集》。班主任说,停课不停学。要求我们回去参加本地的“迎请”活动,然后写一篇“讲用稿”,留作班级“活学活用”交流会上发言用。

  “迎请”的头一天,大队的广播喇叭就播放了大队的通知。说公社指示要每个大队出80人,穿戴要整齐、有彩旗仪仗队、扎彩车等。让各小队做好准备,统一列队出发。我所在的关门三队积极响应,立即从青壮劳力中选了20 来人,还包括我们几个中学生。

  当晚小队长给我们开会训话:“把新衣服都穿上,走步要齐刷点。要听从指挥,上万人的大会,走丢了自己负责。还要自备午饭,……”结果到了出发时,全大队才勉强凑合到60来人,有的小队还没有我们三队人多呢。但时间紧迫只能如此了。

  彩车没有扎,我也头一回听说“彩车”这个词,没见过。但大队托人从市内华丰厂借来了20面红旗。出发后打旗的仪仗队,四个一伍组成方队走在前头,大队长率领队伍喊着口号、唱着革命歌曲,翻过北岭向三十里外的唐力屯进发。


徐洪:迎请红宝书 图2


  唐力是原千金人民公社的所在地,是那时候全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主要大街上悬挂着大字块宣传横幅,墙壁贴满了新旧标语。平日宁静的校园,这时彩旗飞舞、锣鼓喧天。临时架设的广播大喇叭,反复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流行的语录歌曲。操场内嘈杂的人群越聚越多。足有两万人之多。

  我们找到了大会给统一安排的位置,编好队形站好等待开会。这时左右相邻的大队也都陆续到场,但人家的服装比我们的整齐,颜色形制比较统一。还都有鼓乐队,他们边站队边相互较着劲地敲打着锣鼓,震耳欲聋。相比之下,我们关门大队就逊色了许多。但我却没有见到什么“花车”出现。

  “迎请”仪式开始前,大喇叭放送着《东方红》、《万寿无疆》等乐曲。待会场整体做完“三忠于”后,“迎请”仪式正式开始。先由公社的一位什么领导,宣读了第一批“红宝书”的重要意义及分配方案。接着各大队贫下中农代表,按照先后次序登台,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用红布带包裹着的一套《毛泽东选集》(图二),台下台上爆发出一阵阵掌声与锣鼓声。

  各大队“迎请”完毕后,公社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内容无外乎如何学习、认真领会、活学活用等等。然后大会宣布文艺演出开始,首先是各大队的“花车”巡游。我们翘脚四处张望寻找,原来都将“花车”藏在了胡同与民房的后面了。伴随一曲曲欢快的配乐,有十几辆“花车”依次入场。

  那时的“花车”,基本都是用木棍将几辆带车子绑到一起,再用彩纸表糊成各异的车棚造型。由几个着装艳丽的演员推着,一辆跟着一辆地在会场巡游了两圈后,回到各自单位的排尾停下。我们发现这些“花车”制作单位都是岭北下半区的,上半区或许因为隔岭、路远,都没有制作“花车”。我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花车”。

  紧接着开始演出文艺节目。也都是各个大队带来的,但关门没有节目。记得演出的节目有“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选段、三句半《认真搞好斗批改》、三东快书《奇袭白虎团》、忠字舞《我爱北京天安门》等等。在那文化生活贫瘠的农村,能欣赏到这些真人表演的节目,尽管还不太专业,演出水平也参差不齐,但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徐洪:迎请红宝书 图3


  “红宝书”请了回来,无论识不识字,家家都分了一套。队长学着外队的经验,安排木匠制做“宝书台”——就是一个简易的小书架。各家有的是木头,每家做一个,忙坏了姓郎的老木匠。队里又给他配了一个后生做助手,帮他破木板、搭下手什么的。以便尽快完成制作任务,说是很快大队就要下来检查的。

  我们几个识字的中学生,一到晚上,就参加队里的集中学习,给到会的社员们读“毛选”。每晚人到齐了,按照程序先做“三忠于”。敬祝完事了,再领唱几首革命歌曲,然后就开始轮流选读《毛泽东选集》里面的的文章。读的最多的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即后来被称作“老三篇”的经典文章。不过社员们大都听不进去,偏爱唱《东方红》《红军不怕远征难》和“通红的水”(《洪湖水浪打浪》),说这些都带“红”字,唱起来好听、亲切。

  后来大队又通知各小队去“请领”小“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按照要求每个社员人手一册,并用语录袋背在身上,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三队大虎队长双手叉腰,站在村中间的石碾子上,斜挎一个红布缝制的小语录袋,哨子吹得震山响,喊各家各户到队部请“小红书”,贫下中农人人有份。                

  按照先来后到,分着分着就不够了。原来大队只给了30本,没有分到的十多名社员不干了,要到大队去告他偏心,自己家四口人一个不落、队里女社员也都给了。还说队长就爱围着老娘们转,……

  大虎队长见事不好,连忙把自己背着的语录袋摘下来,递给那个叫的欢的社员。并解释说:“这个先给你,我再向大队要。先发给妇女们,是让她们照样子缝小红包,没别的意思,大家不要误会。”自己给自己下了台阶。

  我们学校也发放了《毛主席语录》。妈妈用旧红领巾给我做了个语录袋,每天和背书包一样,随身背着。后来陆续又出版了红塑料皮精装本的语录、毛主席的“老三篇”、“老五篇”袖珍本等,我们都争相购藏、学习。有些常用的语录和文章,在书中什么位置、多少页,我们都记得住。很多段落、名句,我们都能熟读和背诵下来。

  那时我们除课本以外,课外读物见得很少。偶尔谁弄到一本小说什么的,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在别人面前阅读,弄不好会给你扣上一顶“复古”、“白钻”的帽子。但是读“毛选”、学“语录”是必须的,也是很时尚的,学好了还会得到表扬呢。我当年还曾经用《毛泽东选集》的塑料封皮,包着《西游记》、《红楼梦》阅读过。且一直没被别人发现过。

  日月如梭,那个疯狂的年代,转眼已过去四十多年了。如今每当我欣赏所收藏的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时,就会想起当年请宝书、读语录的情景。感慨之余,略为小文以记之,不知今人读起来是否相信、可以理解吗?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