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二十|仇永德:部里的“尚方宝剑”
部里的“尚方宝剑”
作者近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收集项目技术资料是当务之急。我们三人很快出发了。我们先到四机部计算机局,通过我的大学同学吴光志的引荐,认识了计算机局的田处长,她给我们开了四机部计算机局的介绍信,并委托我将了解的全国计算机状况的信息写一份考察报告给部里。
有了部里这把“尚方宝剑”,我们的计算机考察就会畅通无阻。北京738厂是我们重点考察单位。738厂是当年全国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厂家之一。
六个像立柜那么高的主机排成一列,犹如一面高墙,型号为TQ2,即“图强”的汉语拼音前两个字头。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计算机普及率很低,只有几个国有大型企业,如鞍钢、首钢及几个大型化工企业使用TQ型计算机。
那时,炼钢工人们宁可用自己的眼睛,凭经验观察钢水的熔炼成度,也不愿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操作工艺流程。传统观念阻碍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几天的劳顿,刘素芬倍感身体不适。走在前门人行道上,她突然蹲下,两手捂着肚子,一脸的痛苦表情,脸色苍白,让我和刘明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她也不吱声,我俩有点发懵。刘明信把军大衣给她披上,过了半小时她才慢慢缓过劲来。那时她还没结婚,那不是什么病,是正常现象,吓得我们俩个大男人腿都麻了!
刘素芬努力进取,自学日语成才,在后来的情报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离开北京,我们到了苏州。苏州计算机总厂有解放军三道岗守卫。
幸亏我们带着四机部的“尚方宝剑”,否则,我们连第一道岗也进不去。展示部里的“尚方宝剑”,每一道岗的士兵都向我们点头,以示尊重。我们终于被准许进入计算机机房。机房很大,宽敞明亮,新刷的地板散发出Laker漆的味道。靠北面的白墙竖立着两台135型计算机。靠墙根一排电缆还裸露在地板上。
机房主人给我们介绍135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适用范围。主机箱有一米多高,比起TQ2大型计算机要精美多了,大部分部件都采用了集成电路。这是我国计算机由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大规模集成块的过渡阶段。键盘和字符显示器摆在桌面上。桌子旁边是磁鼓。
机房人员告诉我们,135型计算机总共生产了100多台。通过参观我感觉到,我国的计算机生产和设计正在起步,尽管还没有大批量生产,但中国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了。
在清华大学参观时,我们有幸看到了清华研制的“05”型台式计算机。虽然只组装了几台,但是,在大规模集成块的使用上已初具规模,为我国台式计算机的研发,有了令人鼓舞的突破。在南京,我们参观了南京图形显示器厂(714厂)。
当我看到,操作人员用光笔在屏幕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时,让我们惊叹不已!今天的年轻人当然不知道光笔是什么,因为它早已被鼠标所代替。但当时那可是“神之笔”。我预感,我国计算机事业将很快有个巨大的飞跃。(待续)
仇永德,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本科。一生主要从事德语口译工作。1966年陪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技代表团,1987年陪同国家体委邀请的德国赛艇教练艾力克先生,并翻译出版体育专业教科书《赛艇》,1989年—1992年应市政府委派在抚顺驻德国办事处工作。1996年在抚顺市进出口公司退休。
相关文章
-
01-23王尧:“援建三线”大迁徙——长挖英雄史(三)
-
01-23家庭相册:35张图片记录抚顺一家70年岁月沧桑!
-
01-22黄韬:清原早期共青团特支书记张观的传奇人生
-
01-22郭秀江:岁末感怀
-
01-21杨曙群:清原印象
-
01-20《亚细亚大观》抚顺影像之三
-
01-20卢然:再论辽东之“辽”源于沼泽
-
01-20徐洪:来过抚顺的联对才子王尔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