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抚顺知青

抚顺知青

郭秀江:女宿舍(二)

2020-04-30 16:27 抚顺七千年 郭秀江 1402
  第二年春天,大队安排我们女宿舍迁到村东的孙家。  辩证法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新旧宿舍环境和氛围的确有所不同。  孙家一溜正房五间,西边两间做了我们的宿舍,没打间隔,靠里堆放着杂物和粮食,我们仨的行李挨着炕头一溜排开,...

  第二年春天,大队安排我们女宿舍迁到村东的孙家。

  辩证法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新旧宿舍环境和氛围的确有所不同。

  孙家一溜正房五间,西边两间做了我们的宿舍,没打间隔,靠里堆放着杂物和粮食,我们仨的行李挨着炕头一溜排开,装衣物的箱包放在炕梢。地上一桌一凳,桌子是小学校学生的课桌,凳子就是磨刀人用的那种,有了它,洗脸不至于蹲在地上,但由于太窄,盆得放正了,洗脸动作得小心。

  每读古典诗词,最不耐烦,最不求甚解的地方,就是贵妇们的装扮细节,往往略过。其中绝没有酸葡萄的意思。只因为没有共鸣,也没兴趣。    

  东边两间住着孙家祖孙五口。男女主人也就三十多岁。都是本村人,我们分别称之为二哥和大姐,根据是各自在家的排行。长辈大妈五十多岁,三个孙辈有男有女,大的也还不到学龄。

  孙家的房前屋后面积都很大,但都开垦出来了。前院种了蔬菜,只留下过道和屋门前不大的面积,做院子的功能。后院种了庄稼还有几株果树。秋冬季节,后院还堆了柴草垛。

  孙家没有刘家那样的高墙大院,所谓院墙,不过是用裸石垒砌半人高,以挡挡猪啊鸭啊,不叫祸祸园子。从院墙外老远就看见了房间的玻璃窗,基本上是开放的。

  不仅院落和住房,比起刘家来,孙家的生活用具也粗简了些。但家庭生活的氛围,  过日子的心气,孙家更胜了一筹。

  二哥人勤快精明,收工回来,就前院后院地忙活,从没见他休闲一刻。大姐操持全家一日三餐,饲养鸡猪,不见有愁苦的时候。大姐乐天派,啥话到她嘴里,劲劲道道的,可逗乐了。大妈帮衬着带孩子,一家人忙和得快快乐乐。常见婆媳俩聊天打唠,热热闹闹的。

  关于孙家的特色,我曾有篇散文《灯火门前笑语》发在抚顺7000平台上,在此不重复。

  由于新宿舍是我们的独立空间,比起和大妈同住,多了些自由度。高兴了我们可以聊到很晚才熄灯。心情郁闷时大家默默无语,也不怕房东多心。孙家两个大点的孩子显然被家长教育过,不咋来我们房间。天不冷,月亮又好时,我也会拿起我的大众琴,爬上柴草垛上,对月亮播弄一会。老乡和同学都厚道,不嫌我的水平是噪音。

  如果说,刘家大院里的日子是平和的,孙家的气氛则是红火的。那时时兴阶级分析,孙家属于贫下中农,所以自己在心中,把刘家与孙家的区别当做中农和贫下中农的区别,对孙家的辛勤乐观,红火劲头,给与更多的嘉许。他们那种脚踏实地奔日子的尽头头,至今都还记得。

  两年后,大队给我们知青和五保户一起盖了新房,我们又从村东搬到村西。

  大队计划给知青盖四间专门宿舍,西边男生两间,东边女生一间,由灶房相连,门对开。我们女生觉得这样不方便,我们宁愿和五保户大妈对门,共用灶间。大队尊重我们的意见,结果当年冬天,我们的任性就受到了惩罚。

  刘家大妈的一日三餐,保证了火炕热热乎乎的。孙家人口多,一个灶倒不开,我们这边时时也借些光。如今我们每日烧水洗漱的那点火,远远烧不热炕。冬天到了,炕冰冰的,越睡越冷。我们也想了办法,去生产队要了两捆谷草,回头铺在炕席下边。外队的同学来,戏称我们的炕叫丘陵。炕不再冰人,可也不取暖,当时的辽西,火炕是主要甚至唯一的取暖方式,我们有炕却没有火。

  因为是新房,可能到处吸热,晾在室内的衣服,都冻的硬邦邦的,忘了多长时间才干,还亏得辽西的冬天不是太长。

  知青几度,宿舍三迁,虽然平常,也是经历。那些平凡的人和事,都蕴含着社会和生活的营养。相处间他们给予我们的善良和厚待,不时地温暖后来的岁月。(2020年4月)

该文章所属专题:郭秀江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