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历史  

徐洪:萨尔浒大战

2020-06-06 13:25 抚顺七千年 徐洪 1619
  我上学时不爱学历史,囫囵吞枣地答个及格了事。很多一知半解的史实,都是在50多年后退休赋闲时才补的课。比如发生在家乡的“萨尔浒大战”,就是我最近才系统学习的。趁着宅家的空暇,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一、初试牛刀,轻取抚顺城——大战的前夜&e...

  我上学时不爱学历史,囫囵吞枣地答个及格了事。很多一知半解的史实,都是在50多年后退休赋闲时才补的课。比如发生在家乡的“萨尔浒大战”,就是我最近才系统学习的。趁着宅家的空暇,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一、初试牛刀,轻取抚顺城——大战的前夜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立国称汗后,并没马上公开与明对抗,而是明顺暗违表面臣服朝廷,实际上又用了两年多时间,东征西讨,统一了除叶赫部以外的各女真部落,实力大增。同时还在大力组建训练八旗官兵、四处打探明军情报,秣兵厉马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面对明神宗统治下的昏庸腐败政局,努尔哈赤觉得时机到了。便以“七大恨告天”的形式,于4月12日正式向明朝宣战。两天后他率兵2万从古勒寨(今新宾木奇一带)出发,直奔首个攻击目标——抚顺城。同时又分六千精兵,由大贝勒代善统领奔袭东洲和马根单(今救兵镇马郡村)两城。


图为迄今所见最早的努尔哈赤画像。  


  此时的抚顺城乃明洪武年间修筑明代抚顺城,城内设千户所为军政管理机构,是专门用来控制建州女真的戍边要塞。由同为朝廷命官的李永芳将军率千余人镇守。该人铁岭籍,正三品指挥使,另担负督察女真动向之权责。虽官价低一品,但努尔哈赤亦不敢轻视小瞧。以便在他眼皮底下卧薪尝胆、远谋大业。

  通过一天的疾行,14日傍晚,后金兵马悄然运动到抚顺城附近潜伏;并早有化装成商人的很多金兵混入城中。在李永芳毫无戒备下,将城内格局与明军守备情况等,打探得一清二楚。并向城门聚集,准备接应攻城。第二天一早,万余兵马突然围住城池,里应外合很快便攻下抚顺城。主将李永芳见大势已去无路可走,只好着官服率部跪地投降。与此同时代善也传来捷报,东洲和马根单两城均被顺利拿下!

  抚顺之战作为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第一次于明朝的正面交锋,以大获全胜收兵。此役共捣毁城池三座、占据村寨几百处、劫持人畜三十余万。尤其重要的是收降了抚顺总指挥李永芳,成为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随即努尔哈赤下令焚毁抚顺城池,然后押解装着战利品的浩浩荡荡几十里的车队,凯旋老营,论功行赏。八旗官兵士气大增,城中老少欢庆数日。

  如换个角度站在明廷立场思考,与努尔哈赤同为朝廷命官的李永芳是失职的。他1613年“官游击,守抚顺所”,与努尔哈赤也相识多年。就任后六七年来,在他的眼皮底下,努尔哈赤韬光养晦称汗祭天、组建八旗操练兵法、四处刺探明军情报等等,他竟然丝毫没有察觉?甚至见面时还在三里外就下马,拱手相迎客套寒暄。从客观上助长了后金势力的发展,终酿成大患。这也反映出明末官吏因循度日、慵懒无作为的现状。

  一位重要的戍边指挥官的投降,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其意义均非同小可,具有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自然清楚这一点。故在委以三等副将,仍统领原班原制人马、辖千户以外,尚妻以七子阿巴泰之女,称“抚西额附”。 此重礼笼络既为日后使用汉将打出了样板,也果然颇奏成效。李永芳在日后攻打清河、铁岭,出击辽阳、沈阳等战役中,身先士卒、屡立战功,成为后金一员得力的名将。

  明代抚顺城也从此废弃荒芜长达160年之久,一直到康熙四十三年(1778年),入主中原的清廷才想起先祖的功业,开始重新修筑抚顺城。现今我们从文献、图片上所见到的均是清代抚顺城。




  二、以少胜多,大战萨尔浒——大战的经过

  抚顺城毁掉,明朝丧师失地。惊醒了已30年不理朝政、带头敛财的昏庸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他急忙招集众臣磋商对策,决定调兵遣将发大军征东伐金。然而此时明朝内库藏银为千古之冠,腰缠万贯的官员比比皆是。而太仓(国库)空虚无几,军费开支无着,官兵懈怠涣散,毫无士气。只好一面向百姓加赋,一面紧急备战,调动了七八个月仍难以成行征战。这反倒给后金创造了休养生息、壮大成长的机会。

  就这样,从1618年4月努尔哈赤攻克抚顺城后,万历皇帝发出讨伐圣旨,一直到翌年2月底才从各地调动完20万兵马,聚抵辽阳。并对外谎称47万雄兵,而实际上只有不到10万(另有17万之说)。主帅辽东经略杨镐是个善于投机钻营的文官,在军事上并无突出建树。由他持尚方宝剑坐阵沈阳指挥,开始了“倾天下之力以征伐”的剿金平乱战役。

  按照总的部署,西路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率3万人马,作主力经抚顺东进赫图阿拉。北路由开原总兵马林统兵1万,另有当地叶赫兵1万相助,从开原、铁岭进攻赫图阿拉。南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领兵2万,出清河城经鸦鹘关奔兴京担任助攻。东路一万余人出宽甸越崇山峻岭,向北挺进兴京,主将为已退役召回的辽阳总兵刘铤,另有朝鲜兵万人相助。四路兵马定于3月2日围攻赫图阿拉,一举全歼叛贼,平复东北隐患,一劳永逸。

  而此时努尔哈赤八旗兵总共才6万余人,面对强敌只好“亦出倾国之师,兴亡存灭赌此一举”。事先明军的意图、部署,早就被后金刺探得一清二楚。知己知彼方能运筹帷幄,努尔哈赤与众将们认真分析了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局势。一致认为明军虽然人多,但因远道而来疲惫不堪,且分为四路各行其是。便制定了“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抓住战机集中兵力攻其一路的方针。


图为当年萨尔浒大战明金双方进退形势图。


  努尔哈赤最先锁定的目标,便是动作较快的西路主力杜松。努尔哈赤只派小股观察另三路的动态,自己则亲率4万多兵马,迎战第一个目标。勇猛善战、目中无人,但谋略不足的杜松争功心切,根本没把努尔哈赤放在眼里。他率部2月29日就抵达了抚顺,不等与北路马林会师,便连夜疾驰,于3月1日渡过浑河,在萨尔浒扎老营留下1万人马。然后率领2万抵达吉林崖(铁背山),攻打正在修建中的后金行宫界藩城。

  努尔哈赤根据准确情报,只留下老少妇孺守城,率六旗精锐,避开杜松直奔萨尔浒明军老营。明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慌忙应战3倍于己的对手,其后果可想而知。结果努尔哈赤以绝对的优势速战速决,然后立即赶赴吉林崖追剿杜松。旗兵利用险峻的地形,与山上守军前后夹击,将杜松2万人马悉数屠杀。战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浑河浮尸二十余里。主力杜松的覆灭,宣告了明军“分进合击”围剿后金计划的彻底失败,努尔哈赤赢得萨尔浒大战胜利已成定局。

  3月2日,另三支明军中行进速度最快的北路马林,在距赫图阿拉30余里时,得知主力杜松全军覆没,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停进布阵等候将领。不料被得胜后飞马赶来的金兵团团围住。一介书生马林的部下,怎敌得过骁勇的金兵,经过一番惨烈的短兵搏杀,不到一天时间亦全军覆没,最后仅剩马林一人单骑逃回开原,继续习文弄墨去了。而叶赫部闻讯慌忙掉头逃走。

  这时东路的刘铤尚不知西、北两路惨败,正星夜兼程由南向北登山爬岭逼近兴京。这位智勇双全的战将,与主帅杨镐向来不睦,拨给他的都是些老弱兵卒,还让他做配角。但这位带老兵的老将并不服气,也想争立战功。此时的努尔哈赤并没有胜后轻敌,亲自从正百迎敌,派几个儿子作左右翼配合。皇太极借杜松降卒、腰牌和约号等,取得了刘铤信任。用计引1万明兵入瓮,然后父子俩里应外合将其全部围歼。剩余的5000朝鲜兵投降归顺。

  3月4日,三军覆灭的消息传至在沈阳坐阵的杨镐,惊恐之余快马命南路李如柏立即收兵。而老奸巨滑的李如柏,一直磨磨蹭蹭缓慢行进,以观其变。接到战报后大惊失色,也正合其避战之意,便急忙下令调头逃回辽阳。此时侧翼突然响起金兵暗哨的战鼓和呐喊声,明军以为大军追来,如惊弓之鸟,慌乱中自相踩踏死伤无数,辎重军备也损失许多。

  至此,前后仅用了五天时间的明金萨尔浒大战,以努尔哈赤完胜明兵、明兵阵亡5万余人的结果而告终。之后努尔哈赤又乘胜于6月袭战开原杀马林,并迁都至界藩城。7月夺取铁岭、8月剿灭叶赫部。之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占据了沈阳和辽阳及周边大片地区。

  而明军主帅杨镐由于指挥不利,使明军损失殆尽,被捕入狱后处死。李如柏亦畏罪自杀。明朝势力由强变弱,对后金只能喊口号清剿,而无实力行动了。自此后金由被动防守转向了主动出击,一路向南步步为营,开始了挺进中原的宏伟大业。



图为现今赫图阿拉故城遗址标志碑。

  三、逐鹿中原,揭开新篇章——大战的意义

  按理说无论从兵源数量上,还是经济实力上,偏居一隅蕞尔“小国”绝不是明王朝的对手。是明末腐败堕落的朝政和危机四伏的世态,为自强不息的后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加上努尔哈赤过人的军事才能,终造就了后金就势崛起的局面。萨尔浒大战作为清初满族兵家谋略的典型战例,是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役,也是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战役。



图为立于萨尔浒风景区内的清太祖努尔哈赤雕像。

  1、对明战略由防御转为进攻。大战之前后金面对明朝,一直处于伏臣防守地位。经过20年的强筋壮骨般积蓄力量,努尔哈赤的实力不断壮大。萨尔浒一役彻底扭转了军事防御的局面,开始走向主动军事进攻,奠定了日后逐鹿中原、夺取全国政权的基础。

  2、由渔猎部落转向农耕的封建社会形态。女真族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比较晚的一个少数民族。明末以前始终是“强凌弱、众暴寡”的渔猎经济部落。通过萨尔浒大战,他们走出了深山,开拓了视野,改变了原始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农耕的封建社会。加快了民族文明进步的进程,为日后走向中原打开了大门。

  3、加快了满汉文化的融合。正是从这场战争开始,女真人跳出原始社会的藩篱,接触了封建社会的辽沈地区。由于他们广泛地接触汉民族的生活,快速吸收了先进的汉文化。满汉文化相互交融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推动了中化民族文化的进步与创新。使东北地区的满汉文化日益繁荣、丰富多彩。

  4、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战争不断,兵法、兵书、战例和军事家,构成了一部丰富的中华民族军事史。而明末的萨尔浒大战,对其进行了灵活的总结运用,努尔哈赤以其高超的军事谋略、成功的战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古代军事思想,成为后世优秀的军事遗产。

  后朝的康乾二帝东巡祭祖至铁背山,均曾谒吊先祖战迹留下诗文。1776年乾隆亲撰3350字“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碑文,言萨尔浒大战使“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因该石碑处于大伙房水淹区,于1978年拆移至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为辽宁省一级文物。

  (作文曾参考《煤都抚顺》、《抚顺地方史概要》、《抚顺文史资料选辑》等文献。借此一并致谢!)

该文章所属专题:徐洪专栏

      徐洪,(1956-2023)  原中共抚顺县委党校副校长。现任抚顺市关工委报告团副团长、市邮协秘书长、市作协纪实委副主任、县关工委副主任等。1980年起在省内外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辽宁省作家、集邮家。
标签:萨尔浒之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