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王尧:阿乐的故事(中)

2022-03-30 16:33 抚顺七千年 王尧 1263
  令行如电,雷厉风行  一个半月的时间,要拿下500台轧钢机的生产任务谈何容易。图纸、资料、原材料准备、冷热加工,哪个不需要时间呢?但在广大职工努力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争做贡献的火热激情中,只要迸发一颗火星,就会燃起一片熊熊火海。乐于红厂长的动员报告,立刻在全厂近万名职工中...

  令行如电,雷厉风行

  一个半月的时间,要拿下500台轧钢机的生产任务谈何容易。图纸、资料、原材料准备、冷热加工,哪个不需要时间呢?但在广大职工努力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争做贡献的火热激情中,只要迸发一颗火星,就会燃起一片熊熊火海。乐于泓厂长的动员报告,立刻在全厂近万名职工中掀起了“夺机保钢”的浪潮。

  黑色冶金设计院的轧钢机设计图纸如流星急火,在三天之内就变成了工艺文件,下发到加工车间。各车间的誓师动员大会相继召开,决心书贴满了办公楼的墙壁。副厂长姜维华、总工程师金作江、生产厂长张永祥等厂部的领导几乎全是吃住在厂,调度会一天一次。生产的问题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全厂上下都在为500吨轧机的制造而全力拼搏。

  请亲爱的读者们一定特别注意下面这一大段充满专业技术术语的文字:

  “生产新产品面临新的困难。如原材料不是不够、就是不全。翻砂造型的砂子不好,铸钢件的进度拖下来了,借来的生铁材质混杂、品质不好,冷硬铸铁的轧辊15个就裂了11个。28吨的大型铸件金工车间吊车吊不起来,设备缺门,工厂进口的洋设备也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大型加工件。但厂党委早在年初就分析了将来在迎接更大、更好、更全面的生产任务中,设备能力不够的问题,把自制“土”设备提到为轧钢生产、矿山设备制造同样重要的地位,自制了一批闪刨、牙刨、滚齿机、卧齿机、插齿机、万能铣床、拉床、大小立车等“武器装备”,全厂职工早有准备迎接新的任务(作者注:而且,自制设备补齐短板成为了老抚挖的传统,在日后60年代“援建三线”,因将大批“精大稀”设备拨付长江挖掘机厂,出现严重的设备缺门时,老抚挖又自制了60多台生产设备,很快恢复了生产能力)。

  “工厂开辟了第二战场,扩建还未竣工的土设备厂房。没有暖气,下雨屋子漏水,“地利”不利,土松下沉,车床吃一刀要找一次正,时间比机动时间要多出好几倍。困难虽多,可是在工人面前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3月8日,主、“土”设备全面出动,从加工到装配,周期是那么短,短兵相接在金工车间首先打响了。500吨轧机的速度加快了,技术难关一个接一个被攻克。铸钢工人用提高炉门槛的“土办法”使3吨电炉交出了高达32吨的铸件,号称“茶壶煮猪头”。大型铸件儿解决了,金工车间把小牛刨架起来加工,几米高的轧机“牌坊”也试验成功了。五米多长的减速机中,模数50的人字齿也被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啃”了出来。加工轴孔的大型设备120落地镗床,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安装完毕。损坏的减速机中间轴在72小时内重新换了一跟”。

  “工人们发挥了最大的智慧和最大的干劲,千方百计提供加工件的生产速度,内外上下全力合作,“土设备”的镗孔机、断面儿铣床、天桥铣车、移动式牛头刨在一个活件上“万弩齐发”,几个车间集中工种,清铲、气割、划线、加工在一个活件儿上并肩作战,分不清谁是铆焊工人,谁是清铲工人,谁是装配钳工,谁是技工。党委和厂部又发出了号召,全力以赴的支援精装车间,组织了科室和其他车间钳工出身的干部投入第一线,突击战斗。在为完成轧钢机的战斗中,分不清谁是党政群干部,谁是工程技术人员,谁是领导谁是工人。兄弟厂矿也全力支援老抚挖“夺机保钢”。建筑六公司从工地上现抽了3吨、4吨卡车,星夜不停地为我们赶运轧辊,沈阳市重机厂和其他工厂借了床子给我们加工,感谢兄弟厂亲爱的同志们!”

  以上这段带着声音、带着画面,描述如火如荼的奋战岁月,紧张繁忙的生产景象,朴实无华又极具专业性的叙述、点评的作者,正是老厂长乐于泓1959年为《抚顺日报》写的《新的跃进 新的胜利 全体职工胜利的完成了760薄板轧钢机》这篇文章,再现了当年老抚挖生产包钢薄板轧钢机的史实。

  读了这些文字,您能想象到,一个受过“洋墨水”高等教育、英语熟练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提笔著文、上马杀贼的解放军将领,一个熟谙民族和外交事务的高级官员,一个伴随伟人们筹划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员”,竟然能对一个螺丝钉、一台车床、一道工序这样谙熟于心、如数家珍吗?这就是乐于泓,我们的乐厂长。

  在1984年老抚挖建厂80周年之际,已76岁高龄的乐于泓寄来他在25年前的这篇回忆文章,满篇融满了对干部、职工旺盛的热情的歌颂与深情,唯独没有提到自己一个字,更没有提到他作为一厂之长,“万金之躯”亲历的一场决战,一场可能令他再度丧失生命健康的决战。

  ——正当500吨轧机制造的关键时刻,严峻的情况出现了。锻造车间退火窑的烟道崩塌了,导致大型铸件的退火工序不能正常进行。乐厂长下了死命令,锻造车间的烟道必须连夜抢修完毕,决不允许拖延500吨轧机的生产速度。

  “半个肺子”抢修浓烟高温的烟道

  锻造车间退火窑烟道崩塌,需要人钻进烟道,把残破倒塌的烟道补砖。这下可难坏了包修班长老常和瓦工陈师傅。烟道是退火炉的咽喉,开炉时温度有上百度,停炉后,窑温仍然很高。他们坐在退火窑的烟道旁一筹莫展。陈师傅叹道:“哎,常师傅,这烟道现在至少说也有60、70多度,咱们进去怎么受得了啊?”“是啊,没个3、5天,这烟道的温度也不会凉下来,可任务就这样紧。老陈,你在外边儿准备耐火砖吧,我先钻进去看看”,常班长说着就要动身。

  “慢着,还是我先进”,随着一声浓重的南方口音,一个高高的身影走了进来,常班长和陈瓦匠定睛一看,原来这位正是常班长在工厂领导干部下车间劳动时收下的“徒弟”,——乐于泓厂长。

  “你们谁也别争,我是瓦匠哩,应先进去”,陈瓦匠看看可亲的老厂长,一边激动的说,一边披上了沾水的草袋子,第一个钻进了烟道。紧跟着后面,乐厂长和老常也钻进去了。一会儿,三个人就呛得剧烈地咳嗽起来。烟道损坏的部位很大,光清理碎砖也得10多分钟,何况这些工作是在高温烟尘中进行的。抢修了一会儿,乐厂长在艰难的呼吸中下了撤出烟道的命令。他们艰难的从烟道里爬了出来,汗水和烟灰把他们滚成了泥人。三人对视,不禁大笑起来。乐厂长笑道:“今天的工作就到这儿,剩下的慢慢干”,说着就回厂部去了。

  乐厂长并不是无法忍受这种残酷的工作环境,他是要对两位工人弟兄负责,特别是对那个身患肺病的锻造工人陈瓦匠的健康负责。

  但工人们尽管知道乐厂长在战争年代受过伤,不知道的是,乐厂长身上只有“半个肺子”在工作。

  只有“半个肺子”的进藏英雄

  乐于泓幼年曾患肺结核,当年叫“肺痨”的绝症,后来家里千方百计延医治病才治好,30年代到青岛作地下工作时被捕,在反动派的狱中又饱受摧残。1950年1月30日,时任南京市总工会文教部长的乐于泓,突然接到华东局转来中央军委的电报:调乐于泓重返十八军准备进藏。西藏与原英属殖民地印度相邻,多年来英国对西藏图谋不轨。乐于泓出自教会大学(东吴大学前身),英语熟练,对英美历史知之甚多。他知道,军委的调令一定是十八军老战友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府提议的。

  但当1950年4月10日乐于泓抵达重庆准备进藏时,却被查出一侧肺子已高度萎缩,不宜进藏。但乐于泓坚决要求进藏。最后确定:可以试一试,如身体不行,即速返回。1950年5月20日,乐于泓随十八军进藏。乐于泓接任了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后,立即会同专家、学者给刘伯承、邓小平写了一份西藏历史及现状、进藏路线的报告,为党中央、西南军政委员会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准确、详实的资料。乐于泓作为十八军联络部长和中央代表团重要成员,在雪域高原,与西藏高层进行了多轮艰苦的谈判。十八军的老同志都知道:乐于泓是“带着半个肺子进藏的”。

  眼前灌满浓烟和超高温度的锻造烟道,对于只有“半个肺子”的乐厂长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歇息了一会儿,常班长说:“老陈,咱们来个车轮战术,隔半个小时进去一趟,一次干四五分钟,到天亮只能把烟道修好,”“行啊,就这么着”,说着,两个人重新披挂,准备进窑抢修。

  “别忙,喝点儿水,咱们一起干”,随着话音,那个高大的身影又回来了。乐厂长手里拎着一把大暖壶和两个茶缸,“这是我的龙井茶,喝了再干。”热腾腾的水汽飘着西湖龙井的茶香,伴着三个满身涂满烟灰的泥人,三个人边喝边谈。常班长和陈瓦匠品着茶,周身暖洋洋的,不由得陶醉其中,有点犯困打盹。

  “啊,厂长不见了!”常班长从瞌睡中猛醒过来,急忙叫起来。“我在这儿”,烟道里传出了乐厂长的回答。陈瓦匠也慌了,他们暗恨自己贪杯误事, “怎么让乐厂长一个人进烟道呢?他可是受过伤的啊!”

  一位千军万马的厂长,一位基层的班长,一位朴实的工人,经过四个回合的搏斗,损坏的烟道终于修补完了。三个人拖着劳累的身子,脱掉已经沾满灰尘的工作服,都靠在休息室的铁凳子上沉沉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陈瓦匠和老常发现,乐厂长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可他们那套沾满灰土的工作服,也已经被乐厂长洗得干干净净,晾在休息室的铁丝上。

  500吨轧机在一个半月内终于被争分夺秒地生产出来了,这是罕见的高速度,这是一场汗水与钢铁的搏斗。整个抚顺重机厂沸腾了,人们欢呼着,绕厂一周游行庆祝。暴击的锣鼓擂得震天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雄壮地响彻在厂内外。500吨轧机的生产成功,凝聚了全厂干部职工的决心、智慧和勇气,也赢得了上级的高度赞誉,信任和支持。几乎是与500吨轧机制造成功的同时,一份国家第一机械部关于由抚顺重机厂继续制造750薄板轧机、800轨梁轧机的决定,又从省机械厅送到了厂部。


王尧:阿乐的故事(中) 图1

 (老抚挖工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制了300多台土设备,满足了生产要求)


该文章所属专题:王尧专栏


王尧,1964年生人,先后在我国首家挖掘机制造厂——原抚顺挖掘机厂、市外经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工作,现任抚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多年来,撰写近200篇以老抚挖为主题的工业历史轨迹及家庭生活的回忆文章。

标签:阿乐的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