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光:建设祖国的“金豆豆”
2022-07-20 18:23 《人生征途乃匆匆》 陈荣光
1095
作者简介:陈荣光,1929年出生,沈阳金德胜屯人(今天沈阳市浑南区金德胜村)。1948年考入抚顺仁山高中补习班及抚顺第一中学。1949年至1951年,在抚顺矿山高级职业学校学习。1949年加入新民主主义共青团。后在鞍钢任技术员。1960年调入陕西冶金地质公...
作者简介:陈荣光,1929年出生,沈阳金德胜屯人(今天沈阳市浑南区金德胜村)。1948年考入抚顺仁山高中补习班及抚顺第一中学。1949年至1951年,在抚顺矿山高级职业学校学习。1949年加入新民主主义共青团。后在鞍钢任技术员。1960年调入陕西冶金地质公司工作。1979年调入西北有色地址研究所,任所长兼党委书记。
10月下旬的一个拂晓,我在抚顺露天煤矿工人宿舍里,被“隆隆”的炮声惊醒。打开窗,只看到星空中群星闪烁,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后来我才知道,在表面的平静下是历史的巨变——抚顺解放了。我们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天亮。
11月2日,东北解放军攻占沈阳,自此东北全境解放。我回乡时,在抚顺-沈阳的公路上还看见大、小汽车仓促西跑,原来是国民党已不击自溃了。此时全城戒严,我向守卫说明了学生身份后,才得以放行,从山路返回农村。
时过半月我重返抚顺,从校方处得知,原抚顺一中、东北高职等学校打算再招些新生,在原仁山中学旧址成立抚顺矿山高级职业学校。学校于1949年3月开学,开学的头一年主要是学习政治形势,搞民主鉴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人们戏称的“洗脑筋”。
学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思想也多种多样,对共产党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拥护共产党的多是穷人出身,反对共产党的多是出于豪门的纨绔子弟,怀疑共产党的多是出于知识分子和工商界家庭的人。不管哪种人通过一年的学习,听大报告、参观、开展民主大辩论和忆苦思甜进行阶级历史教育,在思想上都有所改变。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平静、安定的生活是最有力的说服,人们从心底里真正接受了共产党。
几个关键性问题对我教育极大,是我奠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启蒙教育和基础。一是克服对国民党盲目正统观念的认识,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领导人民走向光明,造福人类的信念;二是克服了狭隘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共产主义信念,相信依靠群众,劳动创造世界等。
经过学习,心情豁然开朗了,觉得天也高了,地也宽了,祖国一下子变样了,到处呈现一派生机,自己也有使不完的劲儿。三年的学校生活像开弓的箭一样,飞逝而去!
1949年9月,我作为第一批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学生,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政治身份。在祖国刚刚迎来解放的复苏时期,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使我感到自己陡然长大了,我的未来与祖国的未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读书不再仅仅是为了光耀门楣,它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初步领悟到一个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更名为共青团。1950年4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校方尚未公开)。那真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年代,虽然物质上并不充裕,但是思想解放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使人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仿佛世界就在自己脚下,只要坚定信念,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做不成的事业。组织号召过了政治关,还要闯技术关。在组织的号召下,1950年我开始学习业务技术。当时被分配到采矿专业,人们称采矿专业是“四块石头夹一块肉”,意思是将来要下煤矿工作,十分艰辛。
我不管这个行当如何,不嫌脏、不怕苦,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累点当然不在话下,这些对我而言是家常便饭,早已习惯了。然而论学习,我可没少吃苦头。我的初中生涯可谓一波三折。学校一直在变动中,没有稳定的环境让我一步一步地学习知识。
我只得私下用功,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当然会遇到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只能靠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真正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别的同学都是按部就班读上来的,相比于这些“正牌军”,我这个从“旁门左道”钻出来的学生,自然在功课上要吃力很多。同时,我还担任班长,兼职工作不少,社会活动较多,占去了很多宝贵时间。
怎么办呢?父亲教育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既然你是班长,就要事事带头,决不能在学习上让人看笑话。父亲说得对,我下决心用别人几倍的功夫“偷”着学习。晚上迟睡觉,在被窝里背功课;清晨比别人早起,借活动时间看书;每天室外锻炼时间都在怀中揣着书,到树底下学习。当时校方规定,课余时间不准呆在教室里,辅导员会撵学生到室外活动。因为在那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确有不少学生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我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只要有一刻空余时间,就一定要抓紧时间看书,那种执著的精神常被人笑为“像入了魔似的”。尽管我后来得了胸膜炎,以致失眠,常去医院看病,也未放松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关总算闯过了。现在回想,如果当时稍微一松劲,就会成为千古恨,后悔莫及啊!
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每年暑期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做一个月的现场实习--下矿当工人,在工人老师傅的带领下做“煤黑子”,在坑内按照生产的整套工序进行实地操作。实习能够把学到的书本理论付诸实践,也锻炼了我们的思想和意志。在这种考验下,有些人受不了苦和累,先后退学了。原来五个班,毕业时只剩下三个班了。在煤矿实习时,工人们称我们是“经济建设先锋队、未来的红色专家、后代人的造福者”,这样的赞誉让我们倍感骄傲。
因为工作需要,从1951年开始我任兼职辅导员,半工半读,作业只好开夜车来完成。在一番努力下,毕业时考试成绩全部合格,顺利领到了毕业证书。
在毕业典礼大会上,校长荣世方送给我们一段赠言,这番话至今在我脑中清晰无比,每每回忆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他说:“把你们的积极与模范行为,推广到群众中去。当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遇到个人利益与祖国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你们要回忆我们祖国的那些英雄们是怎样不怕苦难、不怕牺牲地战斗着!”这就是那个年代青年心中所怀有的热忱,这种热忱伴随我们一生,使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困境,都不曾退缩,不曾动摇。如今,这样的革命斗志在小年轻中几乎荡然无存,我想是因为他们并未经历过艰苦的岁月,他们也未曾亲眼所见革命先烈真实而惨烈的付出,在他们的心中,生活的平顺是理所应当,是生来如此的,因此他们不能体会我们对安定环境的珍惜之情,也不会如我们一般沉醉在学习和工作之中。
青年团组织的离别赠言告诫我们:“你们应牢牢地记住,团对你们的嘱咐,以年轻愉快的心情,战斗胜利的信心,坚定顽强的意志,接受伟大祖国所给予我们的任务,并以赤胆忠心将这个革命的任务奋斗到最后。”
1952年春天,我们完成了人民交给的任务,带着一身本领离开母校走上了工作岗位。我被分到了鞍山钢铁公司,记得离开学校的那天,校长、老师和同学都到火车站为我们送行。分别的场景至今难忘,以致后来每当我听到“呜--呜-”的汽笛声,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一天老师和同学的目光。在火车启动时喷出的白雾中,老师和同学的面容渐渐模糊,也渐渐走远。就这样,我挥别了自己的青春时代。
我们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勘探技术人员,当时任校长的是抚顺矿务局局长王新三,他曾在一次大会上对我们说:“你们是建设祖国的‘金豆豆’。”是啊,我们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批地质勘探队员,虽然现在还渺小如豆,但是假以时日终将会落地、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而我们手中的知识和本领不就是散发着金色光芒?祖国的大好河山等待我们开发和建设,结束了三年多的同窗生活,我们这些“金豆豆”各奔东西,在祖国的不同角落发出了自己的光和热。——本文选自陈荣光自传《人生征途乃匆匆》(中西书局, 2013.04.出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关于赵亚州的爱国事迹以及攻打沈阳情况
- 下一篇:王尧:作“自己”的歌迷
相关文章
-
07-18高玉宝:苦乐年华青春之歌
-
07-15王尧:一场工业巅峰决战
-
07-14中国电力建设史上的“首场战役”五〇六工程
-
07-05抚顺美树系列之九西岗子的神树
-
07-02陈贵芳:八旬老兵的三线记忆
-
07-01徐洪:抚顺高尔山“东塔”勘考记
-
06-30特殊工人回忆:战俘劳工青年敢死队的斗争
-
06-28抚顺美树系列之八马圈子大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