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网友记忆

网友记忆

刘明扬:少年纪事之捡松树塔

2022-08-12 17:13 抚顺七千年 刘明扬 815
  我们这一代人,生长于困苦年代,天性顾家。少年时代,谁没有挑过水、劈过柴、背过煤、打过煤坯呢?还有一少部分人捡过松树塔,翻过崇山峻岭,在茂密的松树下徜徉,虽然劳累,却也有无限的乐趣。  那是1969年初春的早晨,我与一位邻居和几位同学去元...

刘明扬:少年纪事之捡松树塔 图1


  我们这一代人,生长于困苦年代,天性顾家。少年时代,谁没有挑过水、劈过柴、背过煤、打过煤坯呢?还有一少部分人捡过松树塔,翻过崇山峻岭,在茂密的松树下徜徉,虽然劳累,却也有无限的乐趣。


  那是1969年初春的早晨,我与一位邻居和几位同学去元龙山捡松树塔,因为心里有事,睡不踏实,天蒙蒙亮就收拾上路了。大家几乎是一样装束:上身着棉服,外面罩干活时穿的破外衣,拎着用麻绳捆起来的麻袋卷,随意背着草绿色书包,里边放些玉米面窝头和咸菜之类,看起来像给人家帮忙的小工。

  邻居四宝的打扮略有不同,他是农村人,比我们大两三岁,长得瘦高,穿着八成新的黑棉袄,没有罩面。四宝来城里时间不长,主要是因为他哥哥在钢厂上班,文革期间参加了武斗,不幸阵亡,遗体埋在了雷锋公园东侧。最初很多红工联死难的所谓“烈士”,包括魏国栋,都召开隆重的追悼会,埋在那里,后来才逐步挪走。他哥哥死后,他嫂子年纪轻轻,带一个三四岁的女孩,整天忙于工作,家里一堆活,再加上住平房害怕,就把他从乡下找来做伴。

  四宝操一口河北口音,为人随和,大家怎么开玩笑都不生气,和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大家聚集后,开始向电车站出发。到元龙山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车上别人逗四宝,问他:“你来时在农村搞对象没?”。四宝说:“没有”。别人又问:“不对呀,农村像你这么大年纪,都搞对象了”。四宝反驳道:“谁说的?俺们那这个年龄有搞对象的,但也有很多没搞。”四宝年龄稍大些,又生长在农村,知道一些男女间的事情,有时也和大家摆龙门阵。别人又问:“你有没有相好的?”四宝脸色一红,摆摆手说:“去!”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出了元龙山车站后,要先爬一个缓坡,再下一个陡斜的大坡。大坡由矸石和泥土堆成,站在坡上,向远处眺望,但见一轮红日在几户农舍上空喷薄而出,橙黄色的光芒,一泻千里,由远及近,落在了坡下东洲河宽阔的水面上。

  河对岸是一条土道,沿河岸的土道径直向南,穿过村落和原野,直插元龙山山里。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我们像滑沙一样,连滚带跳滑到坡底。其实东洲河看起来很宽,但适逢枯水季节,河面只有两道分开的水流,每道宽约八、九米。贴着水面架着用两棵枯树并排搭建的木桥,供行人通行。水有没膝盖深,清澈见底 ,河中间和两边岸边裸露出几片微湿的沙地。

  桥窄只能供一人通过。当我们行于河中间沙地,再准备过第二道木桥时,对面走过来两位小姑娘,她们一前一后上了桥,并一边走一边唱歌,歌声非常动听。我们只能驻足等待。两位小姑娘大约都十六、七岁,长相周正,体态轻盈 ,扎着短辫,走在圆木搭成的桥面上,左右摇动,不得不伸出两臂,像机翼一样控制着平衡。我觉得她们在跳舞,那无意间扭动的腰肢,像随风摇曳的鲜花,无比自然,异常优美。她们还在唱歌,我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歌,也从未听过,但那快乐的旋律,像风掠过草尖,像浪拍打沙滩,有如天籁之音。我认真聆听着,终于听清了一些歌词,那是:“为什么太阳这样暖,为什么热泪盈眶流不息?因为我们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一首政治意味很浓的歌曲,能用这么简洁明快的歌词歌曲表现出来,令人非常震惊。

  后来我知道了这首歌是《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这两个小姑娘走远了,她们的背影融入朝阳的霞光里。她们的歌声在我脑海中回荡了五十多年。这两个小姑娘比我大,按理我不该称她们为小姑娘,应去掉“小”字,但她们的声音中,还隐隐夹杂着一丝稚气,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说小姑娘也合乎情理吧?

  走在进山的土道上,我的脑海里尽是歌曲的旋律,对两旁的村庄和原野熟视无睹。我小时候很喜欢歌曲,尽管唱不好,但会唱很多歌。尤其喜欢文革前的一些电影插曲。比如《红日》《怒潮》《洪湖赤卫队》《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等电影插曲。有时唱《美丽的哈瓦那》,唱到“孩子你已长大,仇恨要发新芽,你日夜想念的妈妈呀,她再不能回家。”心情会格外沉重。歌曲的魅力无穷,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唱着《喀秋莎》歌曲冲锋陷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

  进山里以后,大家商定中午在一个山包的松树下集合,然后各自散开,分头拎着麻袋捡松树塔。山里风很大,刮得松枝不停摆动,像唱着一首千古不变的歌谣。我们在地上捡稍新的松树塔,因为新松树塔含油多,易燃。在地上忙活一阵子,不知不觉就翻过了几道山梁,你在山坡上呼喊同伴,根本听不到回应,只有山谷的连续空鸣。有时地上捡不够,就爬到树上,摇晃树枝,把即将脱落的松树塔晃下来。树上风强致远,偶尔能看到远处大伙房水库的鳞鳞碧波。爬下树的时候 ,身上会沾上松树油脂,洗也洗不掉,能体会到穿破衣服的好处。四宝刚来,穿着在农村的衣服,还没有人给他准备劳动时穿戴的外衣。

  大约中午,大家陆续赶到集合地点,各自把捡来的松树塔倒在地上,空出麻袋以备再用。然后是吃午饭,粗茶淡饭不用谦让。有人渴了,可是山里没水,只好忍耐。黄昏时分,大家收获满满,取松枝扎好麻袋口,花好麻绳背在身上。麻袋有半人高,宛如几个蚂蚁搬着重物,走下山来。山脚有时会有车辙印,里边残留一些积水,大家蹲在一边,用手舀着喝。真正喝水还得走到路边的村庄,从深井里提出冷水,端着水桶在井沿边喝个够。喝完水,望向远处东洲河边黑黝黝的陡坡,太阳已经落山,坡上横亘着几道火烧云。那火烧云仿佛在心底燃烧,无比光明,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作者刘明扬,曾任市总工会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已退休)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刘明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