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文化

东北文化

黄韬:中国绿的故乡——清原

2022-09-22 14:53 抚顺七千年 黄韬 1544
  我写过的一些文章中都誉清原为辽东“绿都”,拜读了赵广庆老师的文章才知道乃井蛙之见。清原岂止是辽东,她是祖国绿之源。在远古,在祖国大地上,湾甸子地区最先显现出绿色,清原是中国绿的故乡。  赵老师在《由“抚顺桦”说开去》中写道:“1984年...
  我写过的一些文章中都誉清原为辽东“绿都”,拜读了赵广庆老师的文章才知道乃井蛙之见。清原岂止是辽东,她是祖国绿之源。在远古,在祖国大地上,湾甸子地区最先显现出绿色,清原是中国绿的故乡。

  赵老师在《由“抚顺桦”说开去》中写道:“1984年我偶然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那展墙上悬挂着一块大型展板。画面是用现代科学手段模拟的我国原始森林还原图。我国最早的原始森林出现在哪里?它对物种的起源和进化有何意义?看了图板的人,尤其是抚顺人会为之一振。科学家们的研究结论是,生存在现今抚顺东部山区的密林,它最先有了花,有了果,最先完成了由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的进化过程。因此被称作抚顺桦,它开辟了我国生物进化史的新纪元。


黄韬:中国绿的故乡——清原 图1


  抚顺桦Betula fushmensis Chen和二列Metasequoia disticha(leer)Miki

  抚顺桦: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纲-桦木目-桦木科-桦木属。叶宽卵形,两侧微不对称,最宽处在叶中部以下,顶端渐尖,基部圆截形、偶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较大,尖锐的重锯齿。叶柄长约2.5厘米,柄端膨大。中脉强,侧脉7-9对,三次脉纤细,四次脉构成不规则的多角形小网。

  二列水杉:隶属于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柏目-杉科-水杉属。小枝化石长约4-8厘米,叶交互对生,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叶线形,长达1.2厘米,宽0.12厘米,叶顶钝尖,基部圆形,中脉明显,叶与轴的交角一般在70度左右。

  抚顺桦生存范围包括哪些地方?我有幸访问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毅忠先生。他说:‘对这点,科学家们也有个研究和论证过程。起先判定在清原滚马岭及其山脉,它的中心地域在现今清原县湾甸子一带地方。我们发现这里遍地都有松明子的遗存,由此判定这里是松树的故乡。后来,科学家们又把抚顺桦的生存地带扩展到东至新宾境内的岗山,西至抚顺西部的浑河冲积平原,南北在清河和北太子河两河流域中间地带。’这个地域就相当广阔了。由于抚顺桦生存区域在整个抚顺地区,因此才把这种植物群命名为抚顺桦。

  我国最早的原始森林用‘抚顺’名字命名,并且存留在中外生物进化史的宝库里,这非同寻常。它犹如发现宇宙中的星座一般,谁最先发现了它,就用谁的名字命名。

  抚顺桦由于它最先有了花有了果,也就最先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食粮,最先给人类创造了生存条件。这些‘最先’,造就了特殊的历史荣耀,奠定了抚顺特殊的历史地位。”

  事后的1989年,在辽宁抚顺始新世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00万年的被命名为“抚顺桦”的物品一个标本。该标本现保存于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标本编号是EP-1-1,首次发现者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两位年轻学者马欣祥、李富强。

  他们的发现意义非凡。使抚顺桦有了佐证,使科学界聚焦于清原。 


黄韬:中国绿的故乡——清原 图2


黄韬:中国绿的故乡——清原 图3


  抚顺桦哺养了辽东古今人类,抚顺桦最先发现于湾甸子地区,很可惜,因为名声小,而与冠名“清原”失之交臂。不过,湾甸子地区最先有了绿的元素,造就辽东第一片大森林,确实早已记载于史书。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刑部主事何秋涛在考察辽东以后,写了一本《朔方备乘》的书,这书中“艮维窝集考”一节,艮维即东北,窝集是森林。概括地考证了东北地区的森林分布和名称、方位。书中列举了48处大窝集,其中 “纳噜窝集”就位于现在的辽宁省境内。根据提供的方位推断,这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就在辽宁的东部山区。“艮维窝集考”一条下注有“在吉林城西南五百四十九里,即分水岭之南,密林葱郁,周数十里,城西南诸河,及兴京(今新宾)县内诸河,俱发源于此”。这清楚的说明“纳噜窝集”的具体位置,应在清原县的湾甸子一带。

  “纳噜窝集”是后人的称谓,满语,意思是像韭菜一样的茂密森林。它茂密到什么程度?清朝光绪年间奉天巡抚唐绍仪曾派专人做过调查。认为抚顺境内清河以南、太子河以北的林海,面积约占全地区森林面积的87%,是这个地区森林积蓄量最高的地方,他的蓄积量大约占辽东东部山区森林蓄积量的60%以上。

  《奉天通志》也记载,“本省……东有长白山,山势绵亘,连干分支,其天然之森林,弥漫无际,兼之开垦较晚,地旷人稀,需材无多,砍伐尚少,故所在林木葱茏,蓊翳益德,逐其生成”。《柳边纪略》描述纳噜窝集情景时也说,“其中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近有好事者伐山取道,乃漏天一线,树根盘错,乱石坑呀。秋冬则冰雪凝结,不受马蹄。春夏高处,泥泞数尺,低处汇为波涛。”形象地再现了原始森林的自然景观。

  抚顺桦哺养了辽东古代人类,衍生出浩翰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早期满族人从长白山地区逐渐西迁后,一部分便定居在这一带,他们以狩猎为生,森林使他们逐渐强大,因此,自觉地育林、爱林、护林成为民族的显著特点。满族的先世所建立的王朝,都把护林当作国策,并制定了许多法规和政策。金章宗明昌三年颁布《金律》,其中就有“禁势力家不得固山泽之利”条文,严禁权势人家动用山泽,严禁滥砍盗伐树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王朝之后,建立了若干森林拖克索(林庄),选派官员和八旗兵丁保护森林。发动旗民按期间伐和栽植。现在的新宾县烟筒山就是朝廷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努尔哈赤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森林的法律,比如他指示八旗兵丁“不许把牛马拴在树上,以防啃磨树皮”“不许在林中搭锅点火,以防烧毁树”......这片原始林区一直到清朝末叶,仍然保持完好。

  然而,晚清慈禧太后大兴土木,“自光绪三十一年龙山开禁后,木使木商源源而来,木材之输日增日盛”。同治年间,山东遭灾,大量灾民迁入关东,砍伐焚烧森林,开垦山地种植,龙岗山一带、浑河、苏子河流域森林遭到大肆破坏,森林资源陡然减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统治东北十四年间,对抚顺地区森林采取掠夺式采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森林资源枯竭。据《新宾县志》记载,“伪满时期,采取所谓伐木安民政策,雇用大批民工登上岗山将原始之果松砍伐殆尽,伐根高达1米至1.5米。雇用农民用牛爬犁将木材捞下山后,继而运往日本国内”。1936年,日伪为“剿灭”抗日武装,对抗联经常活动的地区森林“彻底皆伐”。1940年和1941年,日伪当局连续两年为日本关东军提供木炭,并向“抚顺煤矿”“满炭”“满铁”运出大量坑木和枕木。

  日本战败投降后,1946年至1948年国民党军队占据了抚顺地区。为挽回覆亡之颓运,国民党军队肆意破坏森林资源,大量砍伐林木用于构筑军事工事。其间,官商与军队勾结,盗伐倒卖木材活动十分猖獗。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湾甸子地区原以天然红松为顶级群落的茂密的原始森林不复存在,除高山冈脊深谷尚存少量天然红松、沙松、臭松等针叶树外,绝大多数已成为以柞树为主,混生杨、桦、椴、槐、柳、胡桃楸等次生杂木林。

  为了恢复这一片原生态森林,1956年3月1日,国营清原县湾甸子林场成立,场址设在湾甸子,由副场长孙静山主持工作。1962年10月将国营清原县湾甸子林场等4处林场划归为国家林业部直属林场,由辽宁省林业局代管。场名改为辽宁湾甸子实验林场;1978年划归辽宁省林业厅直属,改称辽宁省湾甸子试验林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几代人的拼搏,成为辽东地区大型国营林场。1985年经验总面积125,524亩,其中人工林68,490亩,天然林36,484亩,蓄积量868,799立方米。1998年4月25日辽宁省试验林场森林公园正式更名“浑河源森林公园”。园内春夏苍翠欲滴,秀色可餐;仲秋,五彩缤纷,枫红如火;冬季,雪皑皑,树潇潇。瞻“杨树王”,感知二百年风雨;登瞭望塔,领略一览众山皆小。这里处处树与水交相辉映,时时如诗如画,不愧为人间仙境。难怪人们撰出大将军薛仁贵路过都因贪恋此地景色,而不慎滚落马下的美丽传说。

  清原人民应该感谢马欣祥、李富强,他们的辛勤劳作,坐实了湾甸子是绿的起源地,把湾甸子的名字写进人类发展的历史。清原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绿的故乡,不负历史,始终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着这片绿。往昔,树叶落了又绿,树木伐去又植,看今朝,秉持“两山”理论,林海浩翰,绿波荡漾,福荫清原人民,更惠及辽宁7个地级市2300万人民。生活在祖国绿的故乡的35万清原人民,骄傲吧!

该文章所属专题:黄韬专题

  黄韬,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散文协会、辽宁省传记学会会员,近年专注清原地区近代史历史研究,有近百篇小文见于报刊及文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