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抗日英雄李敏焕的奋斗历程(二)

2022-12-01 16:37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611
  1931年7月2日,日本驻长春总领事馆指使日警在长春万宝山村,向中国农民开枪,打死3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万宝山事件”,恶意挑拨朝鲜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一罪恶行径,中共清原县委按照南满特委的指示,决定于8月29日组织群众进行反...
  1931年7月2日,日本驻长春总领事馆指使日警在长春万宝山村,向中国农民开枪,打死3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万宝山事件”,恶意挑拨朝鲜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一罪恶行径,中共清原县委按照南满特委的指示,决定于8月29日组织群众进行反日大示威,斗争的主要目标是北山城镇的日本领事馆和驻北山城镇的军阀于芷山。

  为了领导这次反日大示威,中共清原县委专门成立了暴动委员会,提出分三路向北山城镇集结,在那里进行革命活动。李敏焕是暴动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第三路的指挥,这一路包括草市、横道河子等地。这一地区距北山城镇远,山河纵横交错,群众居住的也比较分散,不易发动和组织。为了把反日示威大军建立起来,李敏焕起早贪黑,日夜奔走,带领同志们翻山越岭,走遍各个沟岔,挨门挨户地做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把三四百名群众组织起来,并建立了通讯组、宣传组、标语传单散发组和护卫组。

  8月29日早晨,在李敏焕的率领下,草市、横道河子一带的示威群众,高举锄头、斧头和棍棒,浩浩荡荡地向北山城镇进发。一路上,示威群众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高呼口号,发表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所到之处,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沿途上不少人加入了示威队伍。当示威大军快要抵达北山城镇时,听到镇内枪声大作,大批警察向示威群众鸣枪射击,反动当局已宣布戒严,阻止示威队伍前进。在这种情况下,示威群众毫无惧色,斗争情绪更加高涨,反日的口号声震天动地。为了保护群众,李敏焕等根据总指挥部的命令,派遣一部分人进镇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进行反日宣传。同时指挥游击队和赤卫队掩护群众撤退。由于他们组织得好,示威群众在北山城镇无一人被捕或伤亡。这次反日大示威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锻炼了群众,扩大党的影响,给了敌人以有力的打击。

  同年秋天,清原农民普遍缺粮,没有饭吃,纷纷要求减租减息,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为满足农民的要求,中共清原县委派人到南山城镇三间房,同大地主白明久和冯永才交涉,要求这两户地主减租减息,由于这两户大地主对农民的要求置之不理,中共清原县委决定于9月,发动南山城三间房一带的农民进行秋收暴动,反对封建剥削。暴动前,中共清原县委和南山城区委召开了群众大会。李敏焕代表县委在会上做了动员报告。他口才好,话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非常吸引人。他把地主对农民的压迫揭露得淋漓尽致,号召大家一致行动起来,坚决把减租减息的斗争进行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他的报告激动人心,不时被掌声、口号声所打断。

  会后,在他和中共清原县委及南山城区委领导同志的带领下,三间房及其周围10余个村屯,二三百户人家的7百多农民,高呼“坚决要求减租减息!”等口号,浩浩荡荡地向白、冯两个地主的大院挺进。这两个大地主闻讯后十分恐惧,立即敲梆子,召集地方反动武装进行阻击,后见示威群众前仆后继,不可阻挡,这两个地主从后门仓皇逃跑。最后他们两个被迫答应了农民的要求,把“五·五制”改为“三·七制”(地主收三,农户得七)。党领导的农民斗争取得了胜利。

  在以李敏焕为书记的团清原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清原团的工作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成绩。11月17日,团满洲省委小贺,在巡视南满团的报告中介绍了清原团和青少年组织的情况,指出“县成立中心县委,海龙、柳河、通化等属之(还属东丰和西丰),执委7人,常委4人,经常2人在外巡视,内有一同志任妇女部长。区委3人,支部11人,同志73人(女5、汉族1),少先队230余人,童子团300人,农协青年部290人”。这时团清原中心县委直属团满洲省委,团满洲省委在清原建立一个发行站,“传达省委的一切刊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领导下,白山黑水之间抗日烽火遍地燃烧,各种名称的抗日武装纷纷出现。1932年秋,党派李敏焕到柳河三源浦建立革命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柳河于1928年建立了我党的地下组织,群众基础和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1932年春,在我党的大力帮助下,包景华在三源浦率众起义,宣布抗日,建立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李敏换到三源浦地区后,紧紧地依靠地方党组织,在农民中积极开展工作,于1933年春建立了一支有30余人组成的“农民自卫队”。

  此后他又陆续吸引了一批16、17岁的青少年。农民自卫队刚成立时,使用的是大刀、长矛和棍棒,只有几支枪。为了增强武装力量,李敏焕带领战士们想方设法从敌人的手中夺取枪支,武装自己。

  1933年7月,有10多个伪军在柳河和三源浦之间的四五道沟一带,监视一大群老百姓修筑公路。李敏换见了计上心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队员们说了,都表赞成。第二天,他带领几个队员手拿锹镐,混在人群里,也装作修公路,他边干活,边监视敌人。劳动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他派遣的几名小队员,有的挎筐,有的提篮,从劳动现场路过。伪军们见小孩的筐和篮子里装的都是麻花、鸡蛋和梨之类好吃的东西,喜出望外,凑上前去,嬉皮笑脸地上前伸手就拿,张口就吃。这时几个小队员和伪军争执起来,大喊大叫。有的说这些东西是给亲戚家送的,捂着筐不让拿;有的说东西是卖的,争着和伪军要钱,弄得劳动现场乱哄哄的,修路的人全围上来看热闹。随着李敏换雷吼般地一声令下,战士们一齐向伪军扑去,把他们按倒在地,夺取了他们的枪支。几个逃脱的伪军跑了一阵子,见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河,后有追兵,吓得面色如土,赶忙跪倒在地,举手投降。这一仗,李敏焕他们无一伤亡,共缴获三八式步枪13支,短枪两支和子弹千余发。

  李敏焕智勇双全,善于出奇制胜。1933年夏,为了把三源浦的敌人吸引出来围而歼之,李敏焕把队员们埋伏在三源浦附近的打牛沟,监视敌人,然后派几名队员进入公路的一座桥下,把桥的有关部分锯断,只留一点儿相连。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派人到霍家街放火烧了日军的草垛。一时间,霍家街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三源浦的日本守备队接到急报后,立即派出两辆汽车的日本兵赶赴出事地点。这两辆汽车呼啸着速度很快,当第一辆汽车开上桥时,桥就塌了,汽车栽进了河里。第二辆汽车躲闪不及,撞到桥架子上,最后也栽到河里。这时木桥四周杀声四起,李敏焕带领队员们从公路两旁冲杀过来,投手榴弹和开枪射击,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就把30余名日本兵全部报销了。

  1933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后,柳河农民自卫队改编为独立师直属少年连,李敏焕以团级干部的身份任少年连政委。1936年4月中旬少年连扩编为少年营,李敏焕任营政委。

  李敏焕善于治军,带兵有方,他总是置身于战士之中,和他们打成一片,经常给他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讲革命故事,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和民族自尊心。他把战士们带到日本侵略者屠杀我同胞的现场,气愤地说:“你们看,敌人多么凶残,不论大人小孩一律杀害,大家能容忍吗?”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怒火满腔,一致表示要紧握手中枪,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为乡亲们报仇雪恨。李敏焕注意做思想工作,战士们有什么思想问题和困难,他都能掌握,并及时加以解决。他还经常给战士们讲战术、战例,教他们看地图,选择地形和作战方法。他常说:“打仗一要勇敢,二要智谋,不能硬拼蛮干。”正因为这样,少年连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经常打头阵,打硬仗,打漂亮仗。“前堵后憋八、九连,冲锋陷阵少年连”,这句赞颂少年连的话语,当年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中广为流传。

  在战斗中,李敏焕总是亲临第一线,冲锋时,他身先士卒,冲杀在前;撤退时,他总是让战士们先走,自己留在后面断后。在危急的情况下,他头脑冷静,沉着机智,善于化险为夷,克敌制胜。1934年夏,我军在三源浦滴台公路两边埋伏,准备伏击通化宪兵队的一辆汽车,李敏焕在公路上检查队伍的隐蔽情况和敌情时,敌汽车突然开过来了,他面不改色,十分沉着,心想要是开枪射击,肯定会打乱整个战斗部署。他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向前走,边走边琢磨对付敌人的办法。敌人对他没有生疑,汽车开到他身边刹车停下了,车上的三个日本兵全下车向他问路,他趁敌人不备,顺手掏出手枪,扣动板机就打了一梭子,当即把三个敌人全打倒在地,没费什么力气就缴获了3只匣枪和一汽车军服。从此,“李政委随机应变,一举消灭3个日本兵”的英雄事迹,便在广大抗日军民中传播开来。

  1934年4月上旬,杨靖宇在和李红光王仁斋等研究制订“建立根据地建军方案”后,询问柳河群众武装同敌斗争的情况时,柳河县副县长作了汇报,在介绍对敌斗争风云人物时,指出突出的有新编少年连政委李敏焕等多人。杨靖宇听得非常认真,注意发现人才,培养军事人才。经同李红光等商定4项事宜,其中第四项规定:“还要组建少年营,可在少年连的基础上发展,暂时由李敏焕负责。关于李敏焕的使用问题,要培养他做师参谋长。(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延伸阅读:尉常荣先生编著的《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