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尉常荣:红色新宾1930(三)

2022-12-13 20:35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1881
  2、中共海龙中心县委领导下的兴京支部  1932年12月,新宾县有党的支部组织,即兴京支部,隶属海龙中心县委,其机关在北四平。12月23日,在省委代表杨靖宇和海龙中心县委的主持下,在柳河县五道沟大青沟,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
  2、中共海龙中心县委领导下的兴京支部

  1932年12月,新宾县有党的支部组织,即兴京支部,隶属海龙中心县委,其机关在北四平。12月23日,在省委代表杨靖宇和海龙中心县委的主持下,在柳河县五道沟大青沟,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任命王仁斋为总队长,刘三春为政治委员。经中心县委和省代表杨靖宇商定,刘三春率领一部分兵力去新宾,配合兴京支部活动。红军海龙游击队成立后,杨靖宇到北四平视察了兴京县支部,了解到了兴京支部工作的情况和朝鲜革命军梁世奉(又名梁瑞凤)的活动近况。

  3、桓兴联合县党组织领导下新宾的地方党组织

  1934年6月召开的中共南满特委临委和第一军部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桓兴联合县特别支部委员会。1935年4月召开的南满特委临委扩大会议决定,将中共桓兴“特支”升格为中共桓兴中心县委,在兴京岔路子、桓仁的清青伙洛、大青沟建立区委。

  发挥地方党组织的作用 建设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桓兴中心县委的领导经常深入新宾地区开展工作,切实加强新宾地区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发动和领导新宾人民开展斗争。1935年9月,县委书记李明山在岔路子小道沟北岗,会见岔路子区委负责人张永奎。张永奎向他介绍了陈守平、毕学江、刘明山的情况,并说已经介绍陈守平和毕学江加入中国共产党,建议给刘明山转正。李明山当即批准陈守平和毕学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意给刘明山转正。同时成立岔路子党支部,经民主选举,陈守平任书记,毕学江任组织委员,刘明山任宣传委员。李明山勉励他们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永不叛党。10月,又建立了红庙子党支部,由张永奎介绍的孙盛喜任书记。

  桓兴中心县委、岔路子区委和部队的领导,在新宾除建立党支部外,还在一些地方建立了党小组。1936年初,张永奎在小青沟介绍李成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指派他作蒿子沟地区党小组组长,负责哈山台以上,东自木头伙洛,西至督都一带的工作。一军一师参谋长李敏焕,在小四平前岗上介绍张德山、丛真岐、张芝桂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大四平村党小组,由张德山任组长。

  张永奎除介绍上述同志入党外,还介绍其他一些同志入党,这些同志有些在基层工作,有些在区委工作,姜东魁、孟广尧、王广生和隋祥泰同时入党后,均被留在区委工作,以加强区委的领导。

  新宾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抗日宣传,发展党和群众组织,壮大地方武装,发动和组织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支援人民革命军抗击日本侵略者。

  为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作用,县委、区委和部队的领导经常召开会议,开展活动,对党员进行教育,部署工作。在张永奎的陪同下,李明山到红庙子小青沟、高岭沟、簸箕望、白关沟等地给党员作形势报告,讲党课并对党员提出要求。李敏焕和一师的其他领导多次到大四平召集党员开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和他们研究工作。

  通过上述活动,活跃了党内生活,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高岭沟的共产党员听了游击队万队长关于我军的战绩和军队内部的民主生活报告后,表示坚决响应李明山在会上提出的多做靰鞡,支援前线的号召。会后,党员们纷纷找门路,做靰鞡,仅遇文海一人就在铧尖子皮匠林正长那里做了一百双,送给部队。

  在党的领导下,老秃顶子抗日游击根据地于1935年10月建立了共青团委员会,隋文斌任书记。团委成立后,在红庙子、碗铺、岔路子等地发展了团员,建立了团小组。团组织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和部队的指导下,积极地组织团员和青年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支援部队,支援前线,参加地方武装,参军参战,在反日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新宾的地主豪绅占有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为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展游击区,人民革命军和地方党组织在新宾一些地方开展了减租减息工作。1935年6月,地方工作员李成才受区委的派遣,到孤山子至哈堂沟一带发动群众,开展这一工作。与此同时,人民革命军给姜六子去信,动员他减租,为抗日救国做贡献。

  姜六子,本名姜润川,平顶山上青沟人,是新宾县的头号恶霸地主,有土地上千亩,佃户几百户,孤山子至哈堂沟一带几乎都是他的土地。对于减租,姜六子极力反对,他不仅在暗地里造谣惑众,污蔑人民革命军“奸淫烧杀,是抢劫掠夺的胡子”,而且指使反动地方武装袭击人民革命军,勾结日本守备队杀害抗日群众。其阴谋败露后,为抗拒减租,逃脱罪责,他于7月在一大群打手和一连伪军的护卫下,往新宾县城逃窜搬家。李敏焕得知这一情报后,在半路设埋伏,一举截获20余辆大车,俘虏伪军40余名,缴获一门迫击炮、4挺机枪、70余支步枪和大批财物。姜六子逃跑,活捉了他的哥哥姜兴洲。

  鉴于姜六子对抗减租减息,与人民为敌,区委作出决定:废除姜六子的地租,佃户将地租的一半供部队使用,余下的归自己。

  人民革命军出击和区委的决定,给了姜六子很大的打击,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其他地主恶霸也老实多了,致使减租减息在新宾一些地方得以顺利进行。

  1935年10月1日,南满特区人民革命政府筹委会,发布了《通告令》,对减租减息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一文件下达后,新宾的减租减息便按《通告令》的规定开展起来,将大地主所收租额的一半,中地主所收租额的十分之三,小地主所收租额的十分之一,用作军费, 或救济贫民,对有的小地主则不予减租。“协助抗日之地主,其租粮可与佃农当面酌量之”。“在政府区内民众按其收获量之十分之一,应纳军粮”。由于减租减息的政策对头,方法得当,符合民意,因而减租减息在新宾进行得比较顺利,得到群众和各阶层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对于反动恶霸地主姜六子,区委提出仍按原决定办。秋收开镰时节,李成才受区委负责人张永奎的派遣,再次到孤山子至中哈堂沟一带开展工作。为查清姜六子佃户和地租的数量,他每到一地,即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再次宣布以前区委对姜六子地租的决定,并当场让姜六子的佃户申报地租的数量,记录在案。群众非常高兴,纷纷如实申报。

  减租减息的开展,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给了人民革命军以有力的支持。打完场以后,农民有的挑担子,有的赶车向指定地点送粮,支援人民革命军。当时农民上交很多粮食,仅孤山子至哈堂沟一带就往查家堡子送了1800多石粮食。

  为建设抗日根据地,发展游击区,新宾的地方党组织在人民革命军的指导下,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伪官吏、地主豪绅等讲政策,区别对待,凡同情、支持抗日的就给以保护,在减租减息中,放宽政策照顾协助抗日之地主。凡是能争取过来的,就千方百计地做工作,积极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红庙子伪警察分所宋所长,以前表现很坏,民愤很大,人称宋扒皮,可是自从人民革命军来了以后,他变得老实了。经过教育,这位所长对百姓客气多了,再也不干坏事了,还在暗地里给我军通情况,送粮食、衣服和枪支弹药。对于罪行严重屡教不改分子、残害人民群众的土匪头子、“棒子手”、“砸骨钉”等,则按照杨靖宇提出的除暴安民的指示,毫不留情,坚决镇压,从而,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定了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秩序。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宾的地方党组织在人民革命军的指导下,对工商业者给予保护,争取他们为抗日救国多做贡献。对伪军进行分化、瓦解,争取他们抗日。对于土匪实行教育、联合、改造、收编的政策,提出了“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打倒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所有这些均收到了很好效果。兴京县商会会长黄金来、副会长石长海、常委王少岩、苏炳千等新宾实业界知名人士,捐献大批物资,支援人民革命军(后被敌人发现遇害)。

  伪军反正事件在新宾时有发生,不少伪军官兵在暗地里支援我军。在新宾,“山林队”接受改编的有很多股,上千人,他们跟随人民革命军转战各地,发挥了很大作用。未接受改编但听从我军指挥、调遣的也有很多股,不少人。他们与人民革命军密切配合,到处袭击敌人。日伪对新宾等东边道地区的治安异常忧虑,竭力叫嚷“‘东边’土匪如毛”。日本关东军司令官菱刈大将断言:“共匪杨靖宇执拗反日,造成皇军心腹大患,南满地区势必成为治安肃整重点。”

  为建设根据地,发展游击区,新宾的地方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还加强了群众组织和地方武装的建设工作。1935年间,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需部长韩震、桓兴农民自卫队大队长赵文喜等在红庙子的哈堂沟、蒿子沟、小青沟、大青沟,平顶山的板桥子、草岔、杨家、捣木沟、房山沟、上龙湾,苇子峪附近的哈山台等地建立了反日会。该地区的村民几乎都加入了这一群众组织,大力支援子弟兵。

  除反日会外,其他群众组织如妇女会、儿童团等也有所发展。这一年,在大四平村还建立了县级反日救国会,由程斌任会长。群众反日组织积极开展工作,给了人民革命军很大支持,敌伪的一份报告称:反日会“委员王德茂以下13名,自1935年至1936年5月间,由委员170名中义务征收现款383元、军饷米81石提供给红军李明山。又反日会长于显廷以下二名,在该期间内,由村民每户按两角乃至三角征收红军义务金,凑得现款60元、军饷米11石,交给农民自卫队。”①

  与群众组织发展的同时,新宾的地方反日武装也发展壮大了。1935年间,在新宾组建了好几支农民自卫大队,大队长有初振川,还有董大队长、贾大军长、甄大队长。这几个自卫大队主要在老秃顶子周围活动。在碗铺、蒿子沟一带由刘明山、张海楼组建的第二自卫大队,已由成立时的20余人,发展到80余人,下设4个小队,有20支步枪,7支短枪。宫殿阁任大队长,全向秀(又名全秀花)任指导员。这支队伍在黄土岗子、大青沟等地活动,1936年春被编入一军一师。“桓兴反日农民自卫队”越战越强,其队伍也发展壮大了,下设的两个大队后来均被编入一军一师。

  除农民自卫队外,1936年在窟窿榆树一带还建立了青年义勇军,大队长是王洪贵,绰号王忠子。队员都是十五六岁左右的贫雇农和一部分中农的子弟。大队下设两个中队。这支队伍由一师军需部和县委、区委领导,在老秃顶子地区维持地方治安,有时也跟随部队到本溪、桓仁等地与敌周旋。

  1935年8月17日,在金川河里地区召开民众代表会议,成立了南满特区人民革命政府筹备委员会,通过了《临时东北人民革命政府南满特区组织条例(草案)》。为落实会议精神,建设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在杨靖宇的指导下,新宾的地方党组织和部队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群众代表,在老秃顶子地区着手建立人民革命政府。但由于种种干扰,除大四平村建立了具有政权性质的抗日机构政治委员会外,民众政府没有在老秃顶子地区很快地建立起来,这时行使政府职权的是以贫雇农为骨干,吸收中农参加的劳动农民群众性组织农民委员会。后经努力于1936年在这个地区建立了“桓兴乡人民革命政府”。

  在人民革命军积极努力、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建设,老秃顶子地区成了我军可靠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机关所在地,人民革命军的一个指挥中心和后勤基地,杨靖宇等中共南满特委和人民革命军的领导,经常到这里指导工作,指挥战斗。这里群众的政治觉悟高,生产蒸蒸日上,各项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这里有多处军事“密营”,可容纳几百人乃至上千人,里面设有后方医院、被服厂、兵工厂等后勤机关和储存粮食、武器等军需物资的仓库。人民革命军以这块根据地为依托,不仅在新宾频频出击,而且到抚顺、本溪、桓仁等地征战,打击敌人,扩大游击区,创建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延伸阅读:尉常荣先生编著的《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