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韬:震惊昔日东边道的七道河伏击战
86年前的7月18日,在兴京县(今清原县湾甸子镇)七道河村的道穴沟东松木岭下,发生了一次史称 “七道河伏击战”的著名战斗。
这次战斗是由师政委周建华和政治部主任柳万熙指挥,抗联一军三师的一支小分队实施的。三师是一军组建较晚的一个师,于1936年6月成立后不久按照杨靖宇军长的命令,组织西征。西征失利,分散撤回清原县三十道河密营时已不足百人,为此,杨靖宇军长特亲自来看望三师指战员,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战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逐渐恢复元气,人员又增加到两百余人后,在师长王仁斋带领下连续袭击奉海铁路沿线的日伪军据点,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补充了给养后,砬子山战斗后,按照杨军长指示开始分散活动。调参谋长杨俊恒到军部另行安排工作,王仁斋率四、五十人的手枪队赴抚顺、沈阳东郊;周建华率八十多人离开清原县到西丰、开原县开辟新的根据地;柳万熙率领几十人在清原县南部的大苏河、湾甸子、南山城开展游击斗争。一天,周建华带领通信员从西丰县游击区,回到兴京县三十道河子村与柳万熙交换情况时获得一个重要情报,就因为这个情报,三师打了一场震惊东边道的战斗。
三师有个地下交通员叫徐恩荣(别名徐成才),家住清原镇腰站村。徐恩荣的母亲有个姓郭的干儿子,在县自安队当差。借这这层关系,徐恩荣常能探听到自安队的情况。
1937年7月,政治部主任柳万熙率部队住在三十道河子西面的葫芦头沟,徐恩荣回到部队,向柳万熙汇报了县里守备队的一些情况。徐恩荣说,最近他探听到最近县里的守备队准备去新宾,大约有两辆汽车。柳主任听后,安排徐恩荣回去再详细探听。徐恩荣回到县里后,又找到母亲的干儿子,详细了解到守备队去新宾的往返日期,以及车辆人员情况。于是,徐恩荣连夜返回三十道河,把情况向柳主任作了汇报。
根据情报,7月15日,开原日军园部师团东边道“讨伐队”队长冈田少佐和坂本大尉,带领4名士官、18名士兵到清原县视察。视察当天住在清原县城西街源太店(日军临时兵营)。16日,由清原县公署司机班长王玉武开车先去南山城、甘井子一带日伪军驻扎处视察,当天晚上返回县城休息。17日,冈田少佐和坂本大尉决定继续去视察驻湾甸子日伪军,18日返回清原县城。
周建华、柳万熙知道这些情况后,决定在敌人返回清原的路上伏击这股敌人。
16日深夜,周建华、柳万熙将姜指导员、排长姜喜凤、黄生发、康子山等30多名指战员,从葫芦头沟带到七道河子村西南5华里的新沟沟门口西侧的小窄山沟里露宿潜伏,并派人观察敌情。
17日早,三师的派出去的哨兵发现了张振邦驾驶的汽车(因司机王玉武身体不适,临时改派23岁的司机张振邦开车),满载日军往南驶去,周政委立刻到公路上查看,观察确有汽车向南驶去的痕迹后,认定这股日军还要从原路返回清原,随即决定在七道河子东松木岭北坡下一段较平坦地段(今湾甸子镇道穴沟村)设伏。
18日早晨,周建华、柳万熙进行了紧急部署:先在道路挖了三尺宽的深坑,上面搭上青棵子,再撒上土,进行伪装,然后,对周围要道实行了严密地封锁。虽然当时这个地方由于日寇实行“三光”政策,已无人居住,但这里是清原县通往兴京县必经之地,为防止走漏消息,部队对进入西起七道河子,东到东松木岭地区的过往的行人都临时集中到距离道穴沟沟一里多的破庙内实行临时留置。指挥部设在北沟半山腰处,周建华担任指挥,柳万熙率一部埋伏在公路北侧草从中。西山头埋伏1挺机枪,以阻敌人北逃。除几个人在高处瞭望,密切监视敌人的行动外,附近地区看不到一个人影。
18日6点多钟,日军探子获悉我抗日武装的一些动向,向冈田少佐称:“昨晚在东松木岭一带发现红军百余人,今朝不知去向……”,他请建议冈田转道南山城回清原。冈田嫌转道南山城回清原路途太远,而且路还未修好,于是他决定依然经七道河返回清原,并说:“注意点就行了。”
8点钟,冈田少佐登上汽车,他坐在驾驶楼里中间,坂本大尉坐在冈田右侧,张振邦驾车从湾甸子出发返回清原。当汽车开到东松木岭南坡时,冈田命令日伪军全部下车,步行搜索上岭,汽车跟在部队的后边缓缓行驶。到岭顶上后,冈田、坂本用望远镜向四处窥视,又命令鬼子兵向远处山沟里、树林中放了一阵机枪,打了几发小钢炮(掷弹筒)后,仍未发现可疑情况,冈田命令日军全部上了汽车。汽车是英国造新福特牌载货汽车,箱板是新钢板,马力大、速度快,看到还有20多里就到清原了,日寇高兴地唱起日本歌。
10点30分左右,看到汽车由南沿公路向北驶进三师的伏击圈,既今道穴沟村大榆树北十米原彰桓公路上,周政委果断命令:“打!”甩手“叭!叭!”两枪,正击中汽车前左侧轮胎,张振邦想加大油门冲过去,冈田则拔出手枪顶住他的头,命令停车。汽车停了,冈田、坂本开车门跳出去,三师战士纷纷端着枪,向汽车跑来,並齐声高喊:“抓活的!抓活的!”柳万熙端着“歪把子”机枪,高喊:鬼子,跪下。这时冈田也慌了手脚,急令车上鬼子射击,柳万熙对准冈田、坂本就是一梭子,这两个鬼子官应声倒下,接着对汽车驾驶楼猛射,张振邦中弹负伤,汽车不能前进了。
军官死了,车上的日兵乱了套,嗷、嗷嚎叫,胡乱射击。有的跳下车准备逃命,有的凭车仍在抵抗。这时。三师阵地上的机枪、步枪、手榴弹再次对准敌汽车猛烈开火,一阵剧烈爆炸声过后,战场很快平静下来,鬼子尸体满地。这时,周政委迅速命令部队一边加派警戒,注视各路口动静,以防敌增援部队来袭,一边清理战场。经过清点,当场击毙日寇部队长冈田少佐、坂本大尉、饮田曹长、齐藤伍长等共11名日寇,1名翻译,6名伪军,加上清原县政府司机助手夏金铭共19名。逃脱两人,一名是日本士兵,下颏被打掉后,拼命跑到西方树林里隐藏起来。一名是司机张振邦,他伤势严重,躲藏在草丛中没有被发现。缴获长短枪20余支,机枪1挺,掷弹筒1个,弹药1部,战刀6把、军装、地图、望远镜、鞋、等物资,而三师除了战后一位战士意外“跑排”,伤了张志道和丁班长(后来都因为伤势过重牺牲),无一伤亡。最后,把汽车浇上汽油点燃,周建华政委对空鸣了一枪,收拢部队,迅速离开了道穴沟,绕道回到三十道河。
被打伤的鬼子兵跑回清原报了信,日本守备队长忽路大尉不敢怠慢,带着日伪军紧急赶到道穴沟,下午3点多钟,张振邦助手宁绍同在蒿塘里找到受伤的张振邦,用门板抬回清原。忽路大尉于当晚进行审问,责问张振邦为什么不冲过去,张振邦说少佐命令我停车,不停车就枪毙我,并骂我叭嘎!经过三次审讯,最后,忽路大尉说少佐没经验,把张振邦送到奉天红十字医院治伤。伤好后,张振邦未回清原,1948年他参加北京空军地勤部队,任教练司机。当天下午,那个日寇伤兵被降落在清原镇河南岸的机场上一架从东北方向飞来尾翼涂有伪满洲国国旗的飞机接走。
听说抗联在七道河子把岗田少佐等全部打死,烧毁了汽车,清原县城的日本守备队和伪治安大队,吓得惊慌失措,城里乱成一团,街上行人断绝,商店家家关门,城里城外岔路口,都加派了双岗警戒。日本关东军园部师团听说打了败仗,异常惊慌。随即命令布施部队、木越部队、铃木部队、小田部队等18日急赴清原侦查抗联踪迹,追剿抗联。
园部师团幕僚(参谋)们还分乘3架军用飞机前往清原“哀告”“慰问”。飞机在清原河南飞机场降落后,清原的日伪军官,蜂拥而上,迎接园部师团幕僚们。之后立刻奔赴七道河子出事地点,兴京县(今新宾)的日伪军也赶到现场。但是,当他们到达战斗地点时,鬼子的汽车已经烧落架了,只剩下一堆破烂铁架子,鬼子尸体,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抗联的战士们,早己无影无踪了。
园部师团的鬼子们,发现公路上有个一跛一拐的人在走,便拽下公路,当作抗联战士,给杀了。为防止再次遭到抗联部队袭击,敌人命令新宾、清原两县,限期把公路两侧二百米以内的高棵庄稼、树木等通通砍光。同时疯狂迫害当地老百姓,因当天晚上三师部队撤到大地车沟,宿营于潘宝山家中(原名潘真),被警察顾玉周探知,便说老潘家通红军,日本兵得到消息立即去潘家抓人。当时潘宝山在湾甸子街内办事没有回家,多亏村丁袁振州偷偷跑来告诉了潘宝山,使得他带领家属逃到了吉林省东丰县胡仙堂村住了十几年,直到解放后才搬回二道河子。日本人没抓着潘宝山,把他的弟弟潘有和潘祥带走,送到新宾县砍死。据群众说,当时日军在湾甸子地区到处抓人,押送到新宾多达百人。
徐恩荣被人密报后也被抓到日守备队,灌辣椒水,皮鞭拷打,因始终未吐真情,日寇不掌握证据,经人担保释放了。徐恩荣逃出魔窟后跑回老家龙头村甸心子居住,解放后搬到吴家沟村。曾先后在吴家沟第二、第四、第五生产队参加集体农业生产,并担任过生产队长及知青创业队带队。后因年事已高,1990年,被大队送到南八家敬老院,1995年2月1日,农历卅日病世,葬在湾甸子镇龙头村甸心子北面的南吴家沟。徐恩荣膝下有一义女马宪之,与其爱人韩正山现住吴家沟村。韩正山,中共党员,1995年1月至1995年3月任吴家沟村委会主任。1995年1月至2010年2月任村党支部书记。徐恩荣老人去世时丧事全部由他出资料理。
这次战斗因毙敌人员职位重要,事过仅两天,7月20日的《盛京时报》(二版)为此做了专题报道。标题:东边剿匪工作中冈田队长等战死。文中写道:从事东边肃清工作之冈田讨伐队本部长,遭遇十倍之共产匪,在激战中,部队长冈田少佐、坂本大尉以下7名遂壮烈战死。文章没有提及有清原县伪军同时战死,缩小了三分之二的死亡人数。杨靖宇军长闻讯后非常重视,亲自到沙河子来慰问三师指战员,周建华、柳万熙把缴获冈村少佐佩戴的镀金手枪送给了杨军长作纪念,之后,杨军长始终把它带在身边,杨军长牺牲时,日寇缴获的四支手枪里,其中就有这支。
日寇有个规矩,战死的官兵,均追晋一级,冈村死后即埋在清原北守备队的操场北面(今清原镇大会场),立一“冈村中佐之墓”方木柱。不久在道穴沟公路南侧竖立的一座花岗岩碑,碑上篆刻此地为冈村中佐、坂本少佐“殉国”地。1938年根据日军中将板井德太郎的提议,6月伪清原县政府还在清原火车站北山坡上修建了“忠灵塔”,而且亲自为塔题字“祭奠”这七个日寇。板井德太郎,侵华日军重要将领,南京大屠杀时任日军第六师团步兵第11旅团长,为少将级元凶之一,对纵容部下官兵肆意屠杀战俘和平民,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九·三”光复后,这些碑都被当地人民砸毁。(文/黄韬)
黄韬,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散文协会、辽宁省传记学会会员,近年专注清原地区近代史历史研究,有近百篇小文见于报刊及文集。
- 上一篇:尉常荣:抗日英雄李红光(六)
- 下一篇:尉常荣:抗日英雄李红光(五)
相关文章
-
06-30徐洪:图说抚顺最早的木工场
-
05-12尉常荣:抗日英雄李红光(五)
-
05-06王尧:镜头里的母亲
-
05-06徐洪:一张老“执照”背后的故事
-
05-05尉常荣:抗日英雄李红光(四)
-
05-02卢然:为尉迟先生新书作序
-
05-02尉迟常荣新书《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出版
-
04-28尉常荣:抗日英雄李红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