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常荣:卢然先生为我的新书作序
2023-07-15 11:08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2018
卢然先生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他在我执意要求下,为我的专著《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作序。其结构完整严密,布局科学紧凑,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语言流畅,堪称精品佳作。 序言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抚顺工人、工人运动和抚顺地下党组织的历史,还介......
卢然先生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他在我执意要求下,为我的专著《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作序。其结构完整严密,布局科学紧凑,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语言流畅,堪称精品佳作。(卢然《为尉迟先生新书作序》)
序言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抚顺工人、工人运动和抚顺地下党组织的历史,还介绍了抚顺地方党史研究的进展情况。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卢然先生是宣传新闻战线上的资深媒体人,犹如年高老道的历史学者,对抚顺历尽沧桑,纷纭复杂的近现代历史十分熟悉,掌握得十分清楚,了如指掌。
卢然先生敷陈上述抚顺的历史,意在使读者了解抚顺地方党史的源流和学习抚顺地方党史的重要性。认识到抚顺近现代工业起步于1901年,在此以后随着日本侵略者掠夺抚顺煤炭的加剧,抚顺以煤炭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迅速发展,产业工人队伍日益发展壮大,抚顺成为我国东北早期四大产业中心(沈阳、大连、哈尔滨、抚顺)之一,是当时中国唯一一座重工业企业和产业工人高度集中的大工业城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关注抚顺,派人深入抚顺开展工作。
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后,即把抚顺作为党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很快在抚顺建立了党的组织。抚顺地方党组成立后即领导抚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有胜利、有失败,多次遭敌人破坏。每次破坏后都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恢复、重建,继续领导抚顺人民和敌人作斗争,争取胜利。革命先辈奋力拼搏的精神光耀千秋,传给后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抚顺产业工人大军一马当先,发挥革命先辈一往无前的的革命精神奋力拼搏,埋头苦干,致使抚顺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在祖国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学习抚顺地方党史,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抚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让抚顺永葆青春,永远立于全国先进城市的行列。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抚顺掀起了寻访革命老同志、知情人的热潮,涌现出大批革命老同志回忆录和走访老同志的文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抚顺地方党进行研究,逐步进入高潮阶段,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包括许多老同志。这些研究人员呕心沥血查档案、翻资料,不辞劳苦走访革命老同志、知情人。在此基础上,正如卢先生指出的那样:“一批又一批的研究成果陆续推出,基本上理清了抚顺地区党的早期工作开展的大致轮廓。我们今天所见的许多党史的研究成果,多是从那个时期开始陆续累积起来的,这也是今人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换个角度说,我们今天的很多研究都是踩着“前辈的肩膀上”实现的新的突破。”
卢然先生在序文中说我是当时党史研究队伍中的重要成员,符合我的实际情况。
我是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工作的。在此以后,我有时集中时间查档案、翻资料,有时走访革命老同志、知情人。
1981年我到辽宁档案馆查阅满洲省委文件,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的人很少,因为当时有关地方党史的文章不能公布发表。满洲省委文件对我来说十分重要,于是我大展身手,如饥似渴地查了起来,从开头一直查阅到末尾。满洲省委文件我全看了,凡是和抚顺有关的文件我都复印下来,字数少的则抄写下来。查阅满洲省委文件使我深受教育,当我看到杨靖宇在抚顺党的地下组织工作中的建树丰功伟绩的档案资料后,对他推崇备至,欣然命笔,一气呵成撰写了《中共抚顺地下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特支》一文章。继而看到林仲丹在抚顺被捕后,在敌人的审讯中,他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严守党的机密的档案资料后,对他钦佩不已,奋笔疾书,一呵而就,撰写了《林仲丹在抚顺》一文章。这两篇文章均被辽宁社科院、辽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合办的《社会科学动态》刊物1982年第18期采用发表。
我在辽宁档案馆查阅4个多月的资料,收获很大,为研究抚顺地区地方党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以后,我还到长春、哈尔滨等地查资料,到新宾、清原等走访革命老同志、知情人。与此同时,我不时发表文章,还撰写专著。我的地方党史研究成果,卢然先生在序中列举了,我不赘述。
卢然先生在序中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算起,到如今出版多部专著,发表了多篇文章。令我惊诧的是,我和卢然先生没有见过面,只是在2022年9月通过微信相识,他对我的研究成果竟十分熟悉,在序文中他如数家珍,详细地列举了我出版的4部著作和17篇文章。其中有两篇文章我有些陌生,是我写的吗?仔细一想,是我写的。这是由于有些文章发表后没有记载,忘记了。我写的文章忘记了,卢先生却铭记在心,说明为了推动地方党史研究事业的发展,他博览群书,查阅了许多文章和资料,而且能做到过目不忘,真是非常之人!他还记述了我在修志工作中取得的多项成果。他详细列举我的史志成果,意在说明我在历史研究方面造诣深厚,于86岁高龄推出专著《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是自然而然的。特别是他以我为例说明广大研究人员呕心沥血,埋头苦干,在抚顺地方党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抚顺历史赤胆忠心的守望者,是拼接成一部部恢弘的抚顺历史画卷的拼接者。
卢然先生对广大抚顺地方党史研究人员饱含深情,推崇备至,他在序文中写道:“历史是极易风化的存在。正如由于抚顺地方党史研究领域有许多像尉迟常荣先生这样的学者,他们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专心致志地去抢救、挖掘、整理,才使得大量珍贵的史实得以面世,并保存下来。否则,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都将会随着亲历者、知情者陆续离世而风化、飘逝。为此,我们应该向尉迟常荣及其他为抚顺地方党史默默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留住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历史信息,也是那些为我中华,抛洒热血烈士们的崇高理想,更是这座城市的根脉和灵魂。”
卢然先生指出:“在很多人看来,历史研究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工作。特别是思想逐渐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屏蔽喧嚣,专心投入这项工作,需要有强大的动力支撑,这种动力一定来自于名或利。”为了维护广大地方党史研究人员的尊严,他以我在新冠疫情高发严峻的形势下,仍然致力于地方党史事业的言行,用锋利的笔触,挥笔落纸,明确指出作为地方党史研究队伍中一员的尉迟常荣,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是甘于奉献,一心为公的壮举和名或利无关。
历史研究人员不图名和利,他们的动力来自于哪呢?卢然先生明确地回答是责任。他是资深的媒体人,高明远识,目光锐利,善于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真谛,作出正确的论断。他指出:“责任,是对一个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责任——是贯穿人一生的关键词,人生唯有肩负起责任,生命才有价值。”卢然先生以我为例,说明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坚守责任,尽职尽责,在研究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指出:“近些年,在某些极致利己思想的侵蚀下,有时责任成为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尉迟常荣先生的认识和境界实在令人敬佩,尽管自己离开岗位多年,但他并没有因为退休而淡化了责任,他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抚顺和自己的事业,于是便成就了这部《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
我和卢然先生没见过面,同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相识何必曾相见,相知何须历多时,只经一件事我就领略了他的高贵品质。这件事就是2023年初我请他担任《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一书的顾问,并作序,再写一份个人简介的事。顾问和作序在我执意要求下他答应了,简介经过一段时间他才答应撰写。起初我请他写一份简介时,他表示就用他为我这本书写的序文后面括号里的那几句话,即“卢然,原系辽东网总编辑,抚顺七千年网站(今玄菟明月网站)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著名文化学者”。我认为这几句太简单,不能称为他的简介。于是我给他发微信,希望他把出生年月、工作经历等较详细地写一份发给我。他较长时间没有回复,令我纳闷不解。我之所以要求他撰写个人简介,是因为书的顾问、作序的人大多是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卢先生颇负盛名,我和读者一样都希望了解他的工作经历等情况。自2012年,“抚顺七千年网站”开办以来,我不时在网上看到他发表的文章,其内容丰富渊博,含义深远,文辞美妙,可谓沉博纪丽,读了后收益匪浅。我从未看到他发表的个人简介,一直以为他是一位年高资深的著名学者。
2022年9月我问平鲁得知,他仍在工作岗位上。原来他正当不惑之年,年富力强,风华正茂,难怪我读他的文章感到他有股子冲劲,他发表的文章气势恢宏,文采飞扬,炳炳烺烺,扣人心弦。我问平鲁是否看过卢先生发表的个人简介,他说未看到过。鉴于这种情况我决意要卢然先生撰写一份个人简介,以备出书时用。我认为卢然先生作为我书的顾问,我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何况我这一要求对他有利无弊,是对他的尊重和爱护。
卢然先生是资深媒体人,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创办、主持的网站影响很大,他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公众人物,把他不凡的经历和建树的卓越业绩公诸于众,有助于激发广大历史文化工作者的革命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党政部门、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他创办、主持的网站工作的关注度,促进抚顺历史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在发给他的一份微信对他说:“干大事者都善于借助舆论宣传自己从事的事业,求得发展。当年抗日英雄杨靖宇和中共在巴黎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保持密切联系,该报不时报道抗联的消息,扩大了抗联的影响,促进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你是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要解放思想,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从事的事业,借助舆论的力量,推动抚顺历史文化事业的发展。”
仅上面记述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卢然先生对名利他视之淡泊如水,不屑一顾。他专注自己的责任和事业,尽职尽责,踔而奋斗,勇创佳绩。他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值得学习,发扬光大!
序言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抚顺工人、工人运动和抚顺地下党组织的历史,还介绍了抚顺地方党史研究的进展情况。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卢然先生是宣传新闻战线上的资深媒体人,犹如年高老道的历史学者,对抚顺历尽沧桑,纷纭复杂的近现代历史十分熟悉,掌握得十分清楚,了如指掌。
卢然先生敷陈上述抚顺的历史,意在使读者了解抚顺地方党史的源流和学习抚顺地方党史的重要性。认识到抚顺近现代工业起步于1901年,在此以后随着日本侵略者掠夺抚顺煤炭的加剧,抚顺以煤炭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迅速发展,产业工人队伍日益发展壮大,抚顺成为我国东北早期四大产业中心(沈阳、大连、哈尔滨、抚顺)之一,是当时中国唯一一座重工业企业和产业工人高度集中的大工业城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关注抚顺,派人深入抚顺开展工作。
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后,即把抚顺作为党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很快在抚顺建立了党的组织。抚顺地方党组成立后即领导抚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有胜利、有失败,多次遭敌人破坏。每次破坏后都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恢复、重建,继续领导抚顺人民和敌人作斗争,争取胜利。革命先辈奋力拼搏的精神光耀千秋,传给后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抚顺产业工人大军一马当先,发挥革命先辈一往无前的的革命精神奋力拼搏,埋头苦干,致使抚顺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在祖国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学习抚顺地方党史,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抚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让抚顺永葆青春,永远立于全国先进城市的行列。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抚顺掀起了寻访革命老同志、知情人的热潮,涌现出大批革命老同志回忆录和走访老同志的文章。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抚顺地方党进行研究,逐步进入高潮阶段,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包括许多老同志。这些研究人员呕心沥血查档案、翻资料,不辞劳苦走访革命老同志、知情人。在此基础上,正如卢先生指出的那样:“一批又一批的研究成果陆续推出,基本上理清了抚顺地区党的早期工作开展的大致轮廓。我们今天所见的许多党史的研究成果,多是从那个时期开始陆续累积起来的,这也是今人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换个角度说,我们今天的很多研究都是踩着“前辈的肩膀上”实现的新的突破。”
卢然先生在序文中说我是当时党史研究队伍中的重要成员,符合我的实际情况。
我是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工作的。在此以后,我有时集中时间查档案、翻资料,有时走访革命老同志、知情人。
1981年我到辽宁档案馆查阅满洲省委文件,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的人很少,因为当时有关地方党史的文章不能公布发表。满洲省委文件对我来说十分重要,于是我大展身手,如饥似渴地查了起来,从开头一直查阅到末尾。满洲省委文件我全看了,凡是和抚顺有关的文件我都复印下来,字数少的则抄写下来。查阅满洲省委文件使我深受教育,当我看到杨靖宇在抚顺党的地下组织工作中的建树丰功伟绩的档案资料后,对他推崇备至,欣然命笔,一气呵成撰写了《中共抚顺地下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特支》一文章。继而看到林仲丹在抚顺被捕后,在敌人的审讯中,他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严守党的机密的档案资料后,对他钦佩不已,奋笔疾书,一呵而就,撰写了《林仲丹在抚顺》一文章。这两篇文章均被辽宁社科院、辽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合办的《社会科学动态》刊物1982年第18期采用发表。
我在辽宁档案馆查阅4个多月的资料,收获很大,为研究抚顺地区地方党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以后,我还到长春、哈尔滨等地查资料,到新宾、清原等走访革命老同志、知情人。与此同时,我不时发表文章,还撰写专著。我的地方党史研究成果,卢然先生在序中列举了,我不赘述。
卢然先生在序中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算起,到如今出版多部专著,发表了多篇文章。令我惊诧的是,我和卢然先生没有见过面,只是在2022年9月通过微信相识,他对我的研究成果竟十分熟悉,在序文中他如数家珍,详细地列举了我出版的4部著作和17篇文章。其中有两篇文章我有些陌生,是我写的吗?仔细一想,是我写的。这是由于有些文章发表后没有记载,忘记了。我写的文章忘记了,卢先生却铭记在心,说明为了推动地方党史研究事业的发展,他博览群书,查阅了许多文章和资料,而且能做到过目不忘,真是非常之人!他还记述了我在修志工作中取得的多项成果。他详细列举我的史志成果,意在说明我在历史研究方面造诣深厚,于86岁高龄推出专著《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是自然而然的。特别是他以我为例说明广大研究人员呕心沥血,埋头苦干,在抚顺地方党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是抚顺历史赤胆忠心的守望者,是拼接成一部部恢弘的抚顺历史画卷的拼接者。
卢然先生对广大抚顺地方党史研究人员饱含深情,推崇备至,他在序文中写道:“历史是极易风化的存在。正如由于抚顺地方党史研究领域有许多像尉迟常荣先生这样的学者,他们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专心致志地去抢救、挖掘、整理,才使得大量珍贵的史实得以面世,并保存下来。否则,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都将会随着亲历者、知情者陆续离世而风化、飘逝。为此,我们应该向尉迟常荣及其他为抚顺地方党史默默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留住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历史信息,也是那些为我中华,抛洒热血烈士们的崇高理想,更是这座城市的根脉和灵魂。”
卢然先生指出:“在很多人看来,历史研究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工作。特别是思想逐渐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屏蔽喧嚣,专心投入这项工作,需要有强大的动力支撑,这种动力一定来自于名或利。”为了维护广大地方党史研究人员的尊严,他以我在新冠疫情高发严峻的形势下,仍然致力于地方党史事业的言行,用锋利的笔触,挥笔落纸,明确指出作为地方党史研究队伍中一员的尉迟常荣,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是甘于奉献,一心为公的壮举和名或利无关。
历史研究人员不图名和利,他们的动力来自于哪呢?卢然先生明确地回答是责任。他是资深的媒体人,高明远识,目光锐利,善于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真谛,作出正确的论断。他指出:“责任,是对一个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责任——是贯穿人一生的关键词,人生唯有肩负起责任,生命才有价值。”卢然先生以我为例,说明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坚守责任,尽职尽责,在研究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指出:“近些年,在某些极致利己思想的侵蚀下,有时责任成为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尉迟常荣先生的认识和境界实在令人敬佩,尽管自己离开岗位多年,但他并没有因为退休而淡化了责任,他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抚顺和自己的事业,于是便成就了这部《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
我和卢然先生没见过面,同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相识何必曾相见,相知何须历多时,只经一件事我就领略了他的高贵品质。这件事就是2023年初我请他担任《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一书的顾问,并作序,再写一份个人简介的事。顾问和作序在我执意要求下他答应了,简介经过一段时间他才答应撰写。起初我请他写一份简介时,他表示就用他为我这本书写的序文后面括号里的那几句话,即“卢然,原系辽东网总编辑,抚顺七千年网站(今玄菟明月网站)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著名文化学者”。我认为这几句太简单,不能称为他的简介。于是我给他发微信,希望他把出生年月、工作经历等较详细地写一份发给我。他较长时间没有回复,令我纳闷不解。我之所以要求他撰写个人简介,是因为书的顾问、作序的人大多是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卢先生颇负盛名,我和读者一样都希望了解他的工作经历等情况。自2012年,“抚顺七千年网站”开办以来,我不时在网上看到他发表的文章,其内容丰富渊博,含义深远,文辞美妙,可谓沉博纪丽,读了后收益匪浅。我从未看到他发表的个人简介,一直以为他是一位年高资深的著名学者。
2022年9月我问平鲁得知,他仍在工作岗位上。原来他正当不惑之年,年富力强,风华正茂,难怪我读他的文章感到他有股子冲劲,他发表的文章气势恢宏,文采飞扬,炳炳烺烺,扣人心弦。我问平鲁是否看过卢先生发表的个人简介,他说未看到过。鉴于这种情况我决意要卢然先生撰写一份个人简介,以备出书时用。我认为卢然先生作为我书的顾问,我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何况我这一要求对他有利无弊,是对他的尊重和爱护。
卢然先生是资深媒体人,著名的文化学者,他创办、主持的网站影响很大,他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公众人物,把他不凡的经历和建树的卓越业绩公诸于众,有助于激发广大历史文化工作者的革命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党政部门、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他创办、主持的网站工作的关注度,促进抚顺历史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在发给他的一份微信对他说:“干大事者都善于借助舆论宣传自己从事的事业,求得发展。当年抗日英雄杨靖宇和中共在巴黎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保持密切联系,该报不时报道抗联的消息,扩大了抗联的影响,促进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你是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要解放思想,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从事的事业,借助舆论的力量,推动抚顺历史文化事业的发展。”
仅上面记述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卢然先生对名利他视之淡泊如水,不屑一顾。他专注自己的责任和事业,尽职尽责,踔而奋斗,勇创佳绩。他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值得学习,发扬光大!
卢然先生生动而形象地论述了历史的价值.他在序文中指出:“历史的价值是时间赋予的。历史的价值并不容易看清楚,只有将时间轴拉长,才能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有时它又像是一坛陈年老酒,香醇后人。”他在序文结尾部分满怀深情地指出:“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流逝,《抚顺历史专辑 著名人物简介》的价值会愈发厚重。”非常感谢卢然先生对我这本著作的厚爱!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上一篇:《福鹭颂》(孙相适)
- 下一篇:黄韬:这片山 这块地
相关文章
-
07-15刘少奇与抚顺工人运动
-
07-14尉常荣:抗日英雄宋铁岩(五)
-
07-14新时代大讲堂在辽宁省朝阳市成功举办
-
07-14抚顺电铁—中国最早的一条电气化铁路(二)
-
07-14抚顺电铁—中国最早的一条电气化铁路(一)
-
07-14繁华的千金寨旧市街
-
07-14日本侵略者在抚顺设置的警务支署
-
07-14抚顺公会堂
-
07-13一组二、三十年代抚顺老照片
-
07-13抚顺露天炭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