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江:五十五年伴我行
“物是人非”,这是久别重返故地者常有的感慨,对于我们来说,母校的原物,只有脚下的校址和校门口的一棵老松树。是母校现任书记校长的热情接待,拂去了我们的怅惘。后来知道,校长和书记,原来也是我们的年轻校友。
在母校的校史展览室里,杨书记向我们介绍了母校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现状。展板上,有我们的初中毕业集体照,高中毕业集体照,我们的母校,是我们知识的殿堂,那里留下我们最好的时光。自53年成立以来,它培养了一茬茬学子,功不可没。校史中载有这样的描述:1960至1965期间,由于高考成绩突出,五中曾有抚顺东部的小清华的美誉,而那正是我们在校期间。回忆起当年班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生龙活虎的各项活动,如果没有那场动乱,我们后来应该是什么起点?我们的母校,又该是什么程度和规模?尽管如此,在杰出校友的栏目里,仍有成绩不菲的毕业生,他们是母校的骄傲,我班有两名同学周良德,王维俊榜上有名,他们也是我们高一二班的骄傲。
参观母校校史,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另一项,就是向母校赠书。
书者,《五十五年伴我行》,这是我班同学自己写作,编辑排版联系付印而成的文集。我也是向母校赠书的同一天才拿手中的。
虽然在编辑校对的过程中,对文集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当成品的书籍拿在手中,感觉和网络中的文字,还大有不同,有种沉甸甸的实物感,可触可摸。橙红色调的封皮,凝重了图案所表达的意境,想起主编维俊同学写在序言中的那句话:“致我们不老的青春”。
序言读过几次了,如今翻开书,还是从序言读起。主编开宗明义,概括了编写此文集的初衷和意义。行文质朴中闪烁着文华,流利而又厚重,与此书内容相得益彰。
待翻到目录,此文集按时间顺序共分六章,看是章节,实际也是我们一代人自己的编年史。
那些轻松快乐的校园往事,将遥远的记忆拉回,再现了我们的青春初萌的面容和身姿。有些自己都已模糊的影像,却保存在哪位同学的记忆中,出现在文集里,读来不禁哑然失笑。
知青岁月是写在我们生命中最浓重的一笔。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乏中,虔诚与迷茫交织着。而青春活力的自燃,老乡们的质朴善良的人性救赎,使我们笔下的这段岁月,没有颓废,没有自弃,却有许多趣事乐事,生机盎然。从文集中,我才知道在其他青年点,还有那么多故事发生: 羊草沟李文同学的夜走长岭的虚惊,两次农业科学实验的夭折;郭大屯苗文焕同学当了队长后天天撞钟的体会;同队于成林同学对当地方言妙趣横生的认知过……这些故事,都写得维妙维肖,细致而生动。如果没有这本文集,真还不知道这些故事。在毕业后的五十五年中,知青阶段所占比例不大,大家文章却不少,可见青春的难以忘怀。
回城后的日子过得匆匆忙忙,在我们不高的起点上,也要按常规走完人生的几个程序,就业、成家、育儿……大家在人生中年幸遇了改革初期,物质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当我们初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对未来满怀憧憬时,国企改革带来的阵痛也波及了我们的生活。黄星光远赴南方求职的经历,以前从未听过,是从这本文集中,才知道他的曲折和顽强,心里挺佩服他。他的这段经历,也是部分同学的代表吧!
转眼,大家先后离开了工作岗位,退休后的生活,被同学们演绎得有声有色。有在老年大学训练声乐,舞蹈,有的习练书画。我班的器乐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旅游也是大家喜爱的活动,自驾,跟团方式多样。而长春坚持多年的社区志愿者活动,更是受到大家的赞扬。我们的班群,便成为同学们交流联系的纽带,展示才艺的平台。也有几篇情感沉郁的回忆,是对几位早逝者的悼念,读来更觉同学情义的珍贵。
感谢所有撰稿的同学们,他们行走的脚步,合着时代的节拍。他们笔下的经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然而,他们以不同视角的观察,不同认知的感悟,不同性格的反响,使得这本文集色彩纷呈,生趣盎然。感谢我们的班群,在这阅读淡化,特别是纸质阅读淡化的时期,仍能守着一份执着,把我们的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历史。或曰,芸芸众生轻如鸿毛,但芸芸众生汇成的历史细节,最具有难以颠覆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我们写作的意义。
感谢我们的编委摄影师韩江同学,多年来,同学们的聚会活动,都是由他主拍,然后修版、转发、保存,辛苦多多!他为同学们留下了那些美好的瞬间,也留下时光的见证。
感谢此文集的主编王维俊同学,汇编这本文集就是他的动议。组稿、编辑、校对、排版都是由他独自完成的。130篇文章(诗词歌赋),计19万字,还要选择适当的插图,其工作量之浩繁、辛苦可想而知。
五十五年的时光里,我们相互激励,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彼此照亮。这本文集,就是见证,也是我们送给自己55年人生行程的礼物。(2023.11.20)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郭秀江:共情的瞬间
- 下一篇:仇永德:舅舅的皮夹克
相关文章
-
11-20孙进己:怀念恩师李文信先生
-
11-18赫图阿拉“驸马府”是哪一位“额驸”的府邸?
-
11-17红色抚顺之十一:奉天特委领导下的抚顺特支
-
11-17孙泓:永远怀念父亲孙进己
-
11-16孙相适:抚顺的桥头文化之十六(永安桥)
-
11-11赫图阿拉“额驸府”的建筑是什么样子的?
-
11-10红色抚顺之十:“九·一八”事变前夕的抚顺临时特支
-
11-09孙相适:抚顺的桥头文化之十五(广电二桥)
-
11-04赫图阿拉城的仓廒区、铠甲场和弧矢制造场都在什么方位?
-
11-03红色抚顺之九:张干民领导的抚顺地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