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当代人物

第一任牡丹江民主政府市长——褚志远

2024-07-10 09:04 宁安政协 3273
1947年7月,调回牡丹江市内任副市长。沈阳解放后,调到辽宁省任石油化学工业局副局长,为煤碳工业、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一任牡丹江民主政府市长——褚志远 图1


  褚志远,宁安县人。1932年加入共青团,曾任东京城团支部书记、区团委书记。1935年转为中共党员,任密山县委书记。1936年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40年回到延安,任延安青年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长兼青年俱乐部主任、延安杂技团团长。1945年9月随东北干部返回东北,曾任牡丹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副市长、市长。沈阳解放后,调辽宁省工作,曾任辽宁省石油化学工业局副局长。1984年5月19日病逝于沈阳。


  一

  褚志远于1915年农历2月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东京城小三家子屯(现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小三家子)的一个书香之家。9岁入东京城(现渤海镇,下同)初级小学读书。他聪明好学,爱好广泛,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前三名。学校演节目时他和哥哥弹琴伴奏,还自编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小戏,立场做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1929年,褚志远在宁安城吉林省立第四中学读书时,经历了驱逐校长王子仁的学潮(1929年,国民党吉林省反动当局通令全省学校学孔读经,目的在于防止革命进步思想在学校的传播。四中校长王子仁禁止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进步文章,于是,四中的党团员发动了驱逐王子仁的学潮),亲眼看到了共产党人从事的事业,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1930年春,学校进步教师祖缉亭、庞景芝在学生中宣传苏联十月革命理论,向学生推荐革命进步书刊,所有这此在褚志远的内心播下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火花。

  1931年毕业时,褚志远写了一篇描写穷人要反抗压迫的文章。庞景芝老师在作文上批示:毕业后建立通讯。

第一任牡丹江民主政府市长——褚志远 图2


  二

  1931年初中毕业后,褚志远去了吉林省城长春第一高中继续读书。可刚入学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褚志远怀着爱国激情返回家乡东京城参加抗日斗争。此时,中共宁安县委也派出大批党、团员到各地发动群众抗日。在东京城褚志远见到了共青团宁安县委书记李光林,李光林见他思想进步,拥护抗日,便介绍他加入了共青团。与褚志远同时参加共青团的还有韩福英、王永奎等,他们一起组成了“东京城团支部”,褚志远任团支部书记。

  东京城团支部成立后,立刻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首要任务是组织群众,发展抗日会员。同时组织领导团员和抗日会员撒传单、送情报,开展对敌斗争。

  当时撒发的传单有两种:一种是用日文写的固定传单,向日军宣传反战;一种是用毛笔写在红、绿纸上的中文传单,揭露日寇的侵略罪行,动员群众起来抗日。每逢春节、元宵节、“五一”等节日,抗日会员们就把传单揣在怀里、藏在篮里,见机抛撒。

  1934年的元宵节夜晚,东京城人声鼎沸。人们涌上街头,舞龙灯,扭秧歌,锣鼓声与鞭炮声响成一片。褚志远与数十名抗日会员,腰藏传单,挤在拥挤人群里。一会儿传单伴着雪花飞舞起来,人们呼喊着争抢。鬼子虽声嘶力竭地驱赶,却只见传单飞,不知何人撒。同年的9月18日,褚志远组织了三四十名儿童团员,趁着夜色将马莲河至东京城的所有电线杆子贴满大幅标语。天亮后,鬼子出去大批人马搜查,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褚志远与亲属王福玺在东京城“德庆昌”中药铺前摆了个杂货摊的小床子,以做生意为掩护,从事抗日宣传,发展抗日会员,传递情报,为抗日部队送医药,筹集粮食和物资,“褚家铺子”成为中共宁安县委地下党在东京城的交通站。重要的文件和密写的情报由交通站指派交通员传递。交通员有时挑着木箱担子化装成走街串巷的小贩,木箱底是二层格,情报、文件放在下面;有时化装成商人、教书先生,把情报夹在货物或敌伪报纸里;有时把情报夹在女孩子常用的小镜子的两层玻璃中间向外传递。

  当时,上边来的人到抗日部队去,抗日部队来的人到上边去,都在褚志远的小铺接头。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化装后护送出去。

  1934年深秋,时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军长的周保中捎来指示:为了解决部队冬装问题,部队准备在山里建立被服厂,让褚志远物色两个裁缝师傅,搞十几台缝纫机和大量布匹棉花。

  在日寇严密的封锁下,搞到这些东西谈何容易。褚志远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他先是通过亲属找了两名有爱国思想的裁缝送到山里。东京城没有缝纫机,褚志远就亲自到宁安城去找。他先是买了两台美国“胜豪”牌缝纫机,伪装好后送到山里。后又探听到有一处寄卖行有许多旧的缝纫机,修复后就可以用,而且价钱便宜。于是,褚志远托人全部买下,由卖主修好后,每次进城取两台,陆续将十几台缝纫机全部转运到山里了。

  缝纫机搞到了,棉花、布匹困难更大。原来募捐的不够用,褚志远让韩福英、黄晓英(黎侠)等抗日骨干分子分头送信,动员大粮户、大商号捐款捐物。卢家屯大粮户卢学荣,少言寡语,很有钱,有爱国思想。褚志远亲自拜见他,向他讲明救国大义。经过工作,卢学荣不但同意多捐钱粮,还去城里和乡下串联动员别人。经过褚志远、韩福英、黄晓英等人的紧张工作,棉花、布匹很快募集齐了并运进山里。此外,褚志远还组织了一些妇女假装去采山货,到山里帮助部队做棉衣。

  1935年初,褚志远由东京城团支部书记提为区团委书记。春节过后,中共宁安县委派褚志远和县委小王带五名十二、三岁的儿童团员,前往五军驻地传达县委指示,同时慰问五军指战员。

  当时,五军军部设在宁安东南的天桥岭,距东京城有二百多里。他们七人手持镰刀,扮成砍柴的农家青年和孩子,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上路了。为了避免与鬼子的巡逻队遭遇,七个人拉开一定距离,不走大路,专拣偏僻难行的山坡路走。北国的严冬零下二、三十度,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七人一路上夜行昼宿,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终于在第三天午夜赶到五军军部,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一任牡丹江民主政府市长——褚志远 图3


  三

  1935年春,东京城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异常严峻。褚志远的同学有的当上了伪警察,韩福英她们经常撒传单,惊扰古城的活动已引起敌人的注意。如果在东京城再继续坚持下去,就有被捕的危险。为了更好的开展抗日斗争,加强吉东特委领导的其它县份的抗日工作,中共宁安县委书记李范五准备调褚志远和韩福英去外地。为便于掩护和开展工作,李范五提议他们二人成婚。3月,二人在东京城举行了婚礼。

  1935年5月,李范五调任吉东特委组织部长,原宁安团县委书记张中华继任宁安县委书记。7月,张中华通知褚志远夫妇,吉东特委决定调他们二人到密山工作。褚志远到牡丹江找到李范五,按照李范五的安排,9月初夫妇二人化妆成一对“跑老客”的生意人,褚志远穿个长袍、戴个礼帽,韩福英穿件旗袍装扮他的阔太太。以真夫妻假生意人的身份离开东京城来到密山县平阳镇。在等待接头的日子里,将同学上班的石印局的工人发展成抗日会员。

  1935年11月,一名姓侯的交通员向褚志远传达吉东特委指示:褚志远化名赵贵元,接任密山县委书记(此时,褚志远已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兼管团的工作。交通员让褚志远到半截河镇会见一位名叫佟双庆的同志,通过佟双庆见到了在日军守备队当翻译的王志诚。王志诚是地下党员,以翻译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

  根据吉东特委的指示,褚志远等人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半截河镇南山日军国防工事情报和日本守备队军事情报,经褚志远转报给吉东特委。迅速恢复被破坏的党、团组织,发展“抗日会”会员,壮大抗日队伍。

  佟双庆是老“交通”,情况熟。在他的协助下,褚志远立即展开了恢复和扩大组织的工作。这一带是山区,山岭连绵,山路崎岖。他俩走遍了北山、团山子、城子河、砂包子一带,到1936年初,党团组织已经恢复起来。与此同时,在“抗日会”恢复的基础上,又新发展了200多名会员,总数达到800多人。王志诚利用日本守备队翻译官的身份,获取了半截河日军的军事工程图和日军守备队、宪兵队人员编制和武器配备等重要情报,交给了褚志远。褚志远连发几次密信要吉东特委派人来取,可是始终不见来人。褚志远决定送往苏联,同时派韩福英去牡丹江向吉东特委汇报工作。韩福英回来时,李范五给褚志远写了一封密信,信中李范五批评褚志远不应向苏方送情报,因密山县委和苏方没有情报关系,苏方会怀疑送情报的人是日本特务而遭扣押。果然,送情报的康德亮(公开身份是木匠)被苏方扣押,一年后,经杨松解释,才将康德亮放回。

  此后,褚志远的工作更加谨慎,也更加积极,为李延禄的四军和密山游击队筹措了许多枪支弹药和衣物。禇志远的书法好,他亲自写传单、标语,由韩福英四处散发,配合得十分默契。一次,韩福英自己赶着马爬犁送信件,回来时马爬犁翻到路下,她这时正是怀孕期,到家时小腹剧烈痛疼,流产了,接生婆在身旁守候了三天三夜,她才将死婴生下。这时的韩福英身体极度虚弱,命在旦夕,家里棺材都准备好了。经医生多方抢救,褚志远日夜在身旁喂药喂饭,方才保住性命。

  四

  1936年2月原抗联四军政治部主任罗英叛变,吉东特委遭到破坏,敌人到处抓李范五和李范五这条线上的人。李范五夫妇奉命离境去了苏联。根据李范五的指示,褚志远夫妇在沙泡子隐蔽等待新的任务。4月,上级党组织通知褚志远、韩福英夫妻二人也去苏联学习,在二人班由国际交通员老戴头领着过境到了苏联。他们过境后住在苏联边防军的一个招待所里,那里还有早期到达的3名同志。几天后,苏军把他们送到海参崴,乘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去了莫斯科东方大学。

  东方大学是共产国际为东方殖民地国家培训干部专设的学校,地址在莫斯科东北郊50公里处,有中国班、日本班、朝鲜班、越南班、菲律宾班。中国班设有高级班和初级班,褚志远化名忠赤被分在高级班,韩福英化名晓云被分在初级班。高级班的学员有李范五、刘仁、韩光、富振声、朱光等人;初级班的有黎侠以及李荆璞的父亲和继母等家乡人。高级班主要学习马列主义、联共党史、世界革命运动史、军事史及中国革命运动史等;初级班主要是学习文化课和政治常识。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王明、康生、李立三、吴玉章等都亲自讲课。中共领导人任弼时、陈云、王稼祥、滕代远、陈潭秋、邓发等到苏联时必到学校看望同学,并作报告讲解国内革命形势。

  褚志远擅长文化活动,学习间隙经常办墙报,演出文艺节目,非常活跃。在苏期间,韩福英生了两个男孩,都送往了国际幼儿园。1940年新年,正在苏联治病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到学校看望同学,大家深受感动。褚志远向周恩来提出要回国工作,周恩来答应了。

  1940年5月的一天,校方通知褚志远夫妇等七名同学回国。他俩赶忙到国际幼儿园看望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因长期住在幼儿园,对父母很怯生,夫妇二人含泪吻别了孩子。之后从莫斯科出发,到阿拉木图转乘飞机回到迪化,陈潭秋到机场迎接并向他们介绍了国内的形势。这时在迪化有一批红四方面军因张国焘错误路线西征而被俘的同志,经党中央交涉,组成40多人的“归队排”即将返回延安。褚志远急于回延安,要求随“归队排”同行。因“归队排”中没有女同志,韩福英又怀孕在身,便暂留迪化。

  褚志远一到延安,立即去中央书记处任弼时同志处报到,被分配到延安青年救国联合会任宣传部长兼青年俱乐部主任。主要任务是组织中央和军委机关、延安市各团体、学校的青年以及部队战士等开展文体活动。俱乐部还经常有针对性地举办时事报告会和学术讲座。一年后,褚志远创建了延安杂技团并任团长。到1943年7月,杂技团共演出七、八十场。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延安开展了大秧歌运动。褚志远也参加了,并任乐队副队长,在杨家岭、枣园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

  褚志远到延安后,一直等候着韩福英的归来。可是等了三年,音信全无。后来才知道,新疆督办盛世才将在迪化的中共人员全部抓进了监狱,又听说陈潭秋、毛泽民等许多同志被盛世才杀害了。褚志远身边的一些同志推测韩福英可能也被杀害了,劝他找个对象结婚。当时组织上有规定,夫妻分别三年没有音信,便可再婚。后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与肖梦结婚了。

第一任牡丹江民主政府市长——褚志远 图4


  五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领导东北人民消灭日军和伪满的残余势力,进行土地改革,剿除土匪,建立各级地方民主政府。

  1945年 9月,褚志远夫妇与富振声、孙平、孙万贵、丁志清等人随东北干部团第十一中队家属队从延安出发,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跋涉,11月到达牡丹江市。褚志远被任命为市政府副秘书长。按照张闻天的指示,建立了反帝大同盟,在工人中建立了工会组织,进行反奸清算,建立街道政权等。

  1946年2月,牡丹江市召开临时参议会,褚志远当选为第一届牡丹江市民主政府市长。7月,牡丹江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后,褚志远调到铁岭区任土改工作团团长。1947年7月,调回牡丹江市内任副市长。沈阳解放后,调到辽宁省任石油化学工业局副局长,为煤碳工业、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褚志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