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1948:抚顺迎接解放的护厂护矿斗争

2024-10-11 10:03 抚顺七千年 2037
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于1948年1月1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各个战场上发动了夏秋冬三季攻势,国民党军队连连吃败仗,被迫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城市之中,陷入欲进无力,欲退难舍,固守无望的窘境,军队内部政局动荡不安。  此时,抚...
  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于1948年1月1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各个战场上发动了夏秋冬三季攻势,国民党军队连连吃败仗,被迫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城市之中,陷入欲进无力,欲退难舍,固守无望的窘境,军队内部政局动荡不安。

  此时,抚顺的接收大员们也都慌了手脚,不得不做出逃走的准备。逃亡前,他们打算把抚顺厂矿的一些重要机器设备运往关内,以便扩充实力与我军顽抗到底。素有革命斗争传统的抚顺工人阶级团结在一起,共同战斗,保护机器,开始了一场护厂、护矿的斗争。


1948:抚顺迎接解放的护厂护矿斗争 图1


  矿务局工人的反搬迁斗争。1947年6月,抚顺市区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充实华北的经济实力,由矿务局机务处(今挖掘机厂)处长王逸凡指使该处铸钢车间主任时钟哲想把车间里的6吨电炉强行运往关内。工人闻讯后,十分气愤,都不干活了。

  在机务处干活的孟宪起、秦玉波、赵振海、傅振廷等人的带动下,全厂几百名工人包围了机务处长王逸凡的办公室。工人们拥进室内,连拉带推地将他拽出办公室,围住他拒理力争。工人们愤怒地说:“日本鬼子投降时想破坏机器设备都没有得逞,今天,你们却要把他拆走,这办不到,我们工人决不答应!电炉子是我们工人的命根子,是我们工人的饭碗,你们要想拆走,除非把我们都枪毙了,不然的话,你们休想搬走!”

  工人们越说越气愤,人也越聚越多,王逸凡和接收大员们见势不妙,惟恐强拆硬搬会惹下一场大祸,不得不打消了拆迁电炉的念头。

  抚顺矿务局制钢厂工人的反搬迁斗争。1948年初秋,辽沈战役前夜,抚顺接收大员们深感日暮途穷,纷纷弃职南逃。抚顺制钢厂(今抚顺钢厂)接收大员丘玉池、王国钧等人已逃到关内。王国钧在华北钢铁公司经理陈大寿的指使下,企图把抚顺制钢厂一台三吨重的电炉拆运到石景山,去生产特殊钢。这一消息传到刘长刚、杨桂森、罗广智等工人的耳中后,他们立即联络好多工人一起去矿务局说理,坚决不让王国钧把电炉拆走。经过几番斗争,终于迫使矿务局答应了不拆迁电炉的要求,电炉保住了,工人们再次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与此同时,抚顺西制油(今抚顺石油一厂)等工厂的接收大员也在策划将工厂的主要设备拆迁到长江以南。但他们的行动在愤怒的工人面前,也没敢动手,这一阴谋也被全厂的工人揭穿了,接收大员们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正是由于抚顺各厂矿的工人紧密团结,敢于向反动势力进行斗争,才使得抚顺各厂矿保住了机器设备,为抚顺解放后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矿务局爱矿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斗争。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进入紧张阶段。抚顺矿务局各厂、矿要员都弃职逃往北平(今北京),行政管理和生产指挥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当时,除西露天矿尚能生产少量煤炭供给发电厂使用和自用,西制油厂能生产一些汽油外,其余厂矿几乎全部停产。

  此时,矿务局机关职员林世权和局主任秘书吴葆民二人非常着急,他们找到西制油厂负责生产的,我地下工作人员贺子杰商议,成立工人自己的组织。三人一拍即合,由他们三人发起,于10月下旬的一天成立了“抚顺矿务局爱矿委员会”(因当时国民党军队还控制着抚顺市区,为了避免特务找麻烦,他们用“爱矿”的名义,实质就是护矿)。

  “爱矿委员会”成立时的宗旨是:在矿务局各厂、矿长弃职期间,管理矿属各厂、矿,保护财产设备不受损失,迎接东北解放大军接收。“爱矿委员会”成立后,随即召开各厂、矿工人代表开会。会上,吴葆民当选为爱矿委员会主任委员,林世权和贺子杰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同时,选举推荐了各厂、矿的负责人。

  露天矿为赵保谦,莘夫矿(今胜利矿)为岳景岱,老虎台矿为周永发龙凤矿为费广泰……,由这些人主持各自单位的日常工作。会后用布告形式通知了全局职工。抚顺发电厂、电瓷厂等一些不隶属于矿务局系统的单位也派代表主动要求加入爱矿委员会,以便更好地保护各自工厂的设备。爱矿委员会答应了外厂矿的要求,指定了负责人。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爱矿委员会”成立后,首先做的是争取矿警队的工作。他们认识到,护矿工作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有武装力量做保障才行,必须把矿警队的800名矿警和枪支掌握在自己手里,以避免发生抢劫和突发事件。

  当时,驻守在抚顺市区的国民党二〇七师已接到调往前线的命令,但二〇七师缺额太多,为了补充人员、枪械,想把矿警队并人二〇七师共同开赴前线。此时“爱矿委员会”由于取得了共产党的支持和领导,坚定了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信心。他们一面派局交际科长徐符与二〇七师参谋处长黄定周旋,一面做矿警队队长李相忱的工作,要求其抓紧工作不能发生任何意外,并将多余的枪支弹药隐藏起来。

  “爱矿委员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终于将矿警队全部控制起来,于抚顺解放时举行起义,为我军接收这支武装创造了条件。

  汽油是战争中迫切需要的物资,为能给我军提供大量汽油,贺子杰等人除组织工人加紧生产汽油外,为防止被国民党二〇七师和其他人抢走,他们还将汽油和车辆隐蔽起来,致使二〇七师从抚顺撤走时连一点汽油也没有得到,当抚顺解放时,他们将大量的汽油供给了人民解放军。

  1948年10月31日凌晨,抚顺宣告解放。早7时,吴葆民等人到广播室向全矿工人宣告抚顺已解放,全体职工应安心守职坚守岗位照常上班工作。当时,发电厂发电急等煤用,爱矿委员会安排,矿警队配合解放军战士押送煤车将煤运往发电厂,保证了发电厂持续发电。由于战斗戒严,上班工人不能通行,经与解放军部队领导协商为上班工人发了工作证,即保证了全市戒严,又保证了厂矿日常生产的进行。

  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爱矿委员会”和全市职工群众共同努力,在抚顺解放之战中,抚顺发电厂没有停发一分钟的电,矿井抽水工作,也没有停止一分钟,从而使工厂和矿山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发电厂工人保卫电厂的斗争。抚顺发电厂是抚顺的经济命脉,同时在迎接抚顺解放和维持社会治安起了重要作用。在抚顺解放前夕,发电厂的中共地下党员李炳善和李向荣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多次找工厂中的进步工人李守俭、宛域林、王洪文等人一起研究在抚顺解放前夕,保护好电厂设备等问题,并秘密地组织起“抚顺发电厂工人护厂队”。护厂队大约20余人,由李炳善和李守检负责。

  1948年10月下旬,辽沈战役进入紧急阶段。驻守在抚顺市区的国民党军队终日慌恐不安,军队内部一片混乱。为了防止敌人临亡前的破坏,护厂队员们日夜吃住在厂里,并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地址作了明确分工,由专人负责。

  30日午夜,解放抚顺的枪炮声如暴风骤雨般地猛烈响起来。为了防备万一,31日,早晨天还没亮,护厂队员们便分头行动,李炳善与王洪文等人去厂外与解放军联系。李向荣、李守俭、宛域林等人负责厂内工作。在解放抚顺战役中,当二十八团二营攻打永安桥头第二个小山时,高压线被打断。电厂护厂队立即派出6名工人迅速找到解放军说明情况,如果40分钟内不能把电路修好,那么,煤矿井下数万名矿工就有生命危险,情况十分危急。

  在我二营的火力全力掩护下,电厂工人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仅用20分钟就把打断的电路修好,保护了煤矿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在李向荣带领李守俭、宛域林等人到电厂护厂警卫队去做工作。首先,他们找到警卫队长,一针见血地向他指出:“解放军马上就要进城了,你们只有放下武器,才有出路”。并让他下令警卫队全体集合,集合后,李向荣向他们讲话,他说:“你们不要怕,解放军打的是反动派,你们只要缴枪,解放军是不会打你们的。”

  在李向荣的劝说下,警卫队员们把枪都交了上来,李向荣派人清点了枪支数目后,发给了我们自己的护厂队员,维持着电厂秩序,迎接我军进城接收。

  上午9时许,由马贵德、张鸣春带一个班的解放军进了电厂。解放军进厂后与厂方商议决定停业向沈阳市区供电。当天夜晚,沈阳市区一片黑暗,电厂工人的行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对沈阳的解放。

  抚顺工人阶级为了争取翻身解放,在解放抚顺前夕进行了不届不挠的斗争,在解放抚顺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生死不顾,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接收,在抚顺解放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沈济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护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