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我的父亲于俊英(二)

2024-10-17 10:03 抚顺七千年 于国光 1044
1956年辽宁省防疫队撤销,分到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做学校卫生工作,1959年朝阳建市,分到朝阳市卫生防疫站工作,1978年晋升医师,1984年任环境卫生科科长,1988年晋升为主管医师(中级职称),1991年2月1日退休(技术职称主管医师、行政级别正科级)。194...
  在故乡锦州

  1956年辽宁省防疫队撤销,分到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做学校卫生工作,1959年朝阳建市,分到朝阳市卫生防疫站工作,1978年晋升医师,1984年任环境卫生科科长,1988年晋升为主管医师(中级职称),1991年2月1日退休(技术职称主管医师、行政级别正科级)。1949年同丛桂贞结婚(家在柳条沟),他们育有二女一子,丛桂贞1976年8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50岁。

  姑姑于桂芝,1940年7月8日生,幼时于原籍上小学,1958年参加工作,单位是锦县针织厂,1960年下放回原籍。1961年与当时在锦县针织厂的王志民结婚,下放后回王志民的原籍黑龙江省明水县友爱乡联盟四队。他们生有三子三女。

  叔叔于俊学(1943年4月22日—2023年1月16日)。1953年入张家店小学读书,1957年初小毕业后考入第二中心校(哈什营子),高小毕业后考入沈家台中学,两年后辍学在家务农。由于当时原籍人多地少,吃粮和烧柴都成问题,父母均已去世,全家于1973年11月13日投奔黑龙江省明水县友爱公社联盟四队的姐姐。由于黑龙江冬天寒冷,不太习惯,于1989年回到锦县打工,后住凌海市大凌河镇尤山子村。妻子,黑龙江省五常市人,他们有三子一女。2023年1月16日因病去世。

  父亲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于家店,但在1947年冬,中国共产党在所占领的锦州、朝阳一带农村搞土改,战乱加变革使得人们人心惶惶,爷爷带着家人(二伯父已经参加革命在热河工作不在家)逃至锦州城南的范家集(现凌海市建业乡集中村)躲避。早上从锦州沙河营出发,在大雪里行走了一整天,夜里到达范家集。由于劳累过度和想家等原因(当时奶奶还未到,与大娘同行)患重感冒,很危险,好了后40多天站不起来,家里很后悔。以后就放马。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的第三天回原籍于家店。由于刚刚经历解放锦州的大战,他们经过锦州时看到到处都是国共双方官兵的尸体,可以想见战斗的惨烈。

  1949年2月父亲开始上张家店小学读书,张家店算不上是一个屯,就是一个一百左右米见方的大院,四周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四个角有炮楼,南北有大门,是一个典型的地主庄园,教师位于北门高台阶上的正房里。张家店小学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名字叫牛瑞林,人称牛先生,牛老师字写得很好,学生学得不好,他就用板子打学生的手掌。父亲的同学有族弟于俊堂(曾任山海关铁路中学副校长)、族侄于耀海(曾任承德酒厂办公室主任)、牛中圃(牛老师的长子)、李成林、王凤英、王凤云等。

  1952年春,父亲升入高小,学校名称是锦县第十三区第二中心校,位于于家店西南约3里的哈什营子西山坡上的大庙里。据于俊堂回忆,庙里解放前有喇嘛,解放后做了学校。校长叫褚德俊,老师有张兴尧、武青、沈玉田、邰成林等。张兴尧老师是沈家台镇人,高个大眼,幽默风趣,篮球打得好。沈玉田是柳条沟人,他后来死于非命,凶手竟然是他的两个内弟。原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沈玉田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每天骑车进进出出。看着姐夫有新自行车骑,他们很眼红,就合伙将沈玉田骗到于家店东边的山上,趁其不注意将其杀害。杀人后,两人就跑了。沈玉田被害后,人们见不到他,以为他失踪了。直到两年后,他的遗骸被人发现,案子才告破,他的两个内弟被从外地抓回,但因为两人都是哑巴,据说判刑不是很重。

  1953年夏,由于学制的转换,念了一年半高小的父亲小学毕业要到锦州去考中学了。班里21名毕业生,报考的有十几人。那时去锦州不通长途汽车,张兴尧老师带着这十几名考生坐马车去,到压板石岭,马拉不动。他们就下来走,还到半山腰的小庙里看了看。考试结果出来,他们中有7人榜上有名,除了我父亲,还有于俊堂、牛中圃(于家店)、于勤香、赵平章(哈什营子)、高中(柳条沟)、张若愚(房申)。这七个人的名字很快在十里八乡中传开,像旧时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如七只凤凰飞出贫瘠的山坳,老师高兴,家长脸上也有光。据说沈家台镇的中心学校有几十人参加考试,人数远多于哈什营子学校的考生,但只有6人考中,其中有杨德生(沈家台)。

  1953年7月父亲考入的是锦州第三中学,学校位于锦州老城的东北角,后在此成立了锦州第四中学。1954年学校迁北山,在辽西省人民政府的北面)。同许多从小在外就学的人一样,刚上中学时,大家很想家,有同学甚至因为想家而退学,父亲也想退学。为此他就去找已经在辽西省医士学校毕业,分配到辽西省卫生防疫大队做防疫工作的三大爷于俊丰,经过三大爷一阵劝说,并将父亲送回学校,父亲才放弃退学的想法。于俊堂进入的是锦州二中。

  在锦州第三中学,有一位音乐老师名字叫佟笑梦,他唱歌唱得好,在锦州很有名气。当时锦州是辽西省省会,辽西人民广播电台每周都要请他去电台录制歌曲以在广播中播放,他的体操也很好,是一名运动员,曾经代表锦州在辽宁省比赛中获奖。1956年父亲考入抚顺第一石油学校,到医院体检时,佟笑梦也在体检,他说他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那一次分别后,父亲再没有见过他。巧的是1985年佟铁鑫随空政歌舞团到洛阳关林电影院演出,父亲听了佟铁鑫的歌后,觉得他的嗓音同佟笑梦很像,经过了解知道佟铁鑫确实是佟笑梦的儿子。

  锦州三中离于家店90余里,因为当时没有长途汽车,因此回家都要步行,路上需要约六个小时。有一次学校放假,可是放假这天下午学校开大会,父亲他们很是着急,好不容易大会结束了,父亲和六、七位同学拿起行李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他们一路连跑带走,随着道路的向前,离家近的同学先到了家,最后只剩下了父亲和杨德生。这时天也黑了下来,四周一片漆黑。到了一个山边的高台下边,他们很是害怕,因为曾经有一个女人从高台上跳下自杀,还有一个赶大车拉棉花的路过,车子翻了,赶车人被棉花压死。杨德生岁数小,人也瘦小,当时他都害怕得哭了。终于在晚上9点左右到了沈家台镇,杨德生总算到了家,而于家店还有约10里的路,父亲也不敢一个人赶路了,他就住在表哥王廷远家(王廷远时任区委委员、沈家台供销社主任),第二天天亮再回家。

  1956年7月他们初中毕业,在选择报考学校时,三伯父于俊丰建议报石油院校,因为锦州有个石油六厂(今锦州石化),三伯父看到六厂的人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有的职工住的还是楼房,所以他认为在石油行业工作好,也有前途,故此报考的是位于抚顺的抚顺第一石油学校(后曾经更名为抚顺石油学校、抚顺石油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六厂最早是伪满时期的1938年日本人在锦州市小凌河北岸建设的"满洲合成燃料株式会社锦州工场",起初以煤为原料,应用"费托法"炼制石油,是当时东方唯一以水煤气为原料常压钴剂合成油工厂。1945年10月,国民党军进入锦州接管工厂,移交给"资源委员会中国石油公司东北炼油厂",改名为"锦州工厂"。1948年10月15日解放军解放锦州,工厂改名为"东北工业部化学管理局锦州合成厂"。1949年,工厂恢复工作全面展开。

  1951年2月10日,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滴煤炼油,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奠定了基础。1952年10月,更名"石油六厂",隶属于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1955年7月3日燃料工业部撤销,分别成立石油、煤炭、电力3个工业部,石油六厂又隶属石油工业部。

  那一年,父亲考入了抚顺第一石油学校,于俊堂考入锦州师范学校(1959年被保送到大连师范学院,现辽宁师范大学,专业是数学系,1963年毕业后分配至锦州铁路局,安排到锦州铁路中学任教,19年调秦皇岛山海关铁路中学任副校长。退休后居住在秦皇岛山海关桥梁厂住宅区)。杨德生考入南京地质学校(1958年毕业后先是在地质部东北石油勘探大队工作,1965年因参与三线建设到四川,先在罗江,后到德阳,曾经任地质矿产部华川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总公司油气测试中心党工委书记,高级工程师。杨德生妻子陆俊莲,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哈什营子人,2017年12月去世)。(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于俊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