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于俊英(十六)
2025-01-16 10:36 抚顺七千年 于国光
736
来到关林后,我和弟弟转学到了位于红旗巷(2022年更名仁义巷)南路东的公司子弟学校念书,公司子弟学校是个二层楼,只有教室16间,办公室、厕所加起来8间,而学生有好几百人,明显的不够用,为此公司在红旗巷的背头路西盖了一栋三层的教学楼,门前还有操场可以活动。大约在...
定居洛阳关林
来到关林后,我和弟弟转学到了位于红旗巷(2022年更名仁义巷)南路东的公司子弟学校念书,公司子弟学校是个二层楼,只有教室16间,办公室、厕所加起来8间,而学生有好几百人,明显的不够用,为此公司在红旗巷的背头路西盖了一栋三层的教学楼,门前还有操场可以活动。大约在第二年,也就是1974年的春季开学后,我们就搬到了这里来上学,离家也近了些。原来的学校用楼,改为了公司托儿所,我的妹妹于宁在这上的托儿所。
在学校上学时,我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总体上能跟上。我弟弟就比我强很多,没有出过年级的前三名,所以他在学校很有名。
在一万平住了两年多,1975年4月间,公司在关林南街的一区分给我们家一套套间的房子,房号是9号楼3单元1楼1号。当时一区共有九栋家属楼,楼号直接是从4号楼开始的,没有1—3号楼,可能是计划是有,不过后来给盖了公司的办公楼,就是公司到关林后的第一个办公楼,有四层。2000年左右,公司现在的办公楼盖成后原来的办公楼就拆了,原位置又盖了新的办公楼,就是现在公司研究院的用楼。
我们家的房子是在走廊的最里头,一个走廊有三家。2号三个单间是公司行管科的孙同志的家,他们夫妻和一儿一女;3号也是套间,是四处的一位姓刘的师傅家,有妻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字刘桂华,是我同学,1976年初去了山东胶县的分公司,即今天的中油七公司。他们家走后是苏振会家搬了进来,苏振会原在洛阳市郊区医院工作,刚刚调入公司。
1978年供应科机关从李屯搬回了关林,同年任供应科材料组组长,这样父亲上班地方离家近了,免去了路程的奔波。
我的妹妹于宁是1976年9月上学的,当时还差几天满6周岁,老师也不想收,母亲想了办法,老师才收的,好在她学习较好,能跟上。
以我的学习成绩,上高中肯定是不行的,就是侥幸考上,也跟不上,所以我的工作之路,一个是希望公司招工,一个是上技校。1978年公司技校恢复招生,我很想上,可是那一年只招1963年底以前出生的,我差了五个多月。第二年我考上了,我记得报到时已经是10月底了,我们这一届技校分为铆工、电焊工、火焊工、起重工四个专业五个班(电焊工是男女各一个班),学生共200余人,大多数是公司子弟,也有从社会上招的,我是被分配为铆工,铆工班有50人,班主任是岳留裕,他是山西阳城县人,西安石油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刚参加工作时就是在107大队的阀门队。
我弟弟1980年考入的洛阳第一高级中学(洛阳人习惯称为“洛一高”),地址在瀍河区的爽明街,那一年公司考上洛一高的一共有三名学生。以前高中是两年制,就在弟弟上了高中不久就传来消息,是他们这一届要改为三年制,而洛阳市其他的学校高中还是两年,有的同学因此而转学了,他没有转。1983年高考,于国新的成绩是理科525分,在河南省排名300多名,由于我们家与天津有缘分,家里希望到天津上大学,这样就报了天津大学的志愿,被天津大学管理系的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录取。他是恢复高考后公司第一个考入后来入选985大学的子弟。
妹妹于宁高中上的是洛阳市第三中学,学校在西工区中州路和玻璃厂路附近,时间是1984年至1987年。1987年的高考由于发挥不好,未能如愿进入大学,后在另一所学习复读,1988年再考,考上了江汉石油学院技术经济专业,虽然是大专,但已经很好了。江汉石油学院在湖北省沙市市,也就是今天的荆州市。
上世纪70年代时,企业职工的工资普遍不高,社会上的物资也缺乏,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基本上上维持在温饱的水平上。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1978年以前,一个星期只有一两天能吃上肉,这还算是好的,而东北的亲戚吃肉更困难,因为限量供应,有钱也买不到,三大爷家在辽宁省朝阳市,他的大女儿曾经同我说过,我父亲当年给他们寄过猪肉。我问肉不易保存,寄过来不会坏了吗?她说,父亲是将肉用牛皮纸包住,然后放在木框里,利用火车零担寄的,因为是冬天,天气是天然的冰箱,所以收到时肉还是冻得结结实实的。我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家连续好几年收到过姑姑从黑龙江寄来的干豆角、干土豆片、大毛嗑,那味道至今不忘!
那个时候东北药品供应短缺,老家那边的人经常来信委托父亲买一些物品,父亲总是尽力办到。大爷于俊江有冠心病,父亲就四处帮助买药,洛阳买不到,就让出差到上海的同事在上海买。1976年族伯父于俊洪要买四瓶毛冬清片、五盒毛冬青注射液。1981年,在大碾公社做教育助理工作的我的族伯父于俊铎来信说有人摔了头部,得了轻脑震荡,急需一种名为“细胞色素c”的药,该药在东北买不到,让父亲代买10支。类似的信件很多,每次接到信后父亲都是没有耽搁很快将药买好寄走。(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于俊英
- 上一篇:我的父亲于俊英(十五)
- 下一篇:我的父亲于俊英(十七)
相关文章
-
10-05额尔德尼巴克什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10-01抚顺二中记忆:日伪统治初期
-
09-30尉常荣:抗日英雄韩浩(4)
-
09-281616年努尔哈赤所建的新国家叫什么名字?
-
09-24抚顺二中记忆:从学校走出的三位重要领导人
-
09-23尉常荣:抗日英雄韩浩(3)
-
09-21努尔哈赤是哪一年登基称汗的?登基称汗的仪式是怎样的?
-
09-17抚顺二中记忆:陈庸校长请辞留洋王绵接任
-
09-16尉常荣:抗日英雄韩浩(2)
-
09-16查到了“平顶山惨案”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