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当代人物

尉常荣:王仁斋的奋斗历程(1)

2025-03-12 18:48 抚顺七千年 尉常荣 1179
王仁斋11岁时,父亲在关外当上了三掌柜有了钱,这时他才上学念书。他求知欲强,学习刻苦认真,所以,成绩非常优异,每逢考试,他总是名列前茅。一次他因考了个第三名,难过得害了一场病。后来他奋发努力,又追了上去。


  王仁斋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杨靖宇的亲密战友、倚重的战将。他1927年入党后,相继在武汉、抚顺、沈阳、柳河、海龙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劳绩卓著,是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先后任海龙游击队队长、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副官长、东北联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他英勇善战,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他和杨靖宇宋铁岩李红光一起,被列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2014年9月1日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尉常荣:王仁斋的奋斗历程(1) 图1


  抛家舍业干革命王仁斋,原名王人增,字仁斋,乳名王莱,化名王小工。1906年9月21日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侯家乡高家村的一个农民家里。王仁斋的父亲王兰亭有弟兄三人,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一年到头总是披星戴月地奔波、劳作,仍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的母亲蓝芝是一个俭朴善良的乡村妇女,除了操劳家务外,也常到田里干农活,挖野菜,为家人糊口。王仁斋是个独生子,但他刚刚懂事就知道为大人分忧,经常随母亲下地干活。


尉常荣:王仁斋的奋斗历程(1) 图2


  王仁斋11岁时,父亲在关外当上了三掌柜有了钱,这时他才上学念书。他求知欲强,学习刻苦认真,所以,成绩非常优异,每逢考试,他总是名列前茅。一次他因考了个第三名,难过得害了一场病。后来他奋发努力,又追了上去。

  王仁斋不仅用心学习,也很注意锻炼身体。他常年坚持跑步和冷水浴,就是在严冬腊月,他也天天穿着裤衩,光着膀子,在院子里用雪搓遍全身,意在增强耐寒能力,因而他的体质好,很少得病。

  王仁斋先后在高家村、汤家村、南北鱼池和文登城后祠读书。1920年,他又升入山东省青州(今益都)甲种农业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运动一直很活跃,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有党员来到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并很快地建立了团组织,领导师生开展革命斗争。王仁斋在这所学校度过了四个寒暑。这几年正值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经历了党的成立,“二·七”罢工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等重大事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各地正迅猛开展,这一切都强烈地激荡着这位爱国青年的赤诚之心。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他接触到了一些马列主义著作,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同时又亲身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他痛恨旧社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痛切地感到中国需要进行一次翻天覆地的大革命。

  1924年夏天,王仁斋从青州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怀着“教育救国”的坚定信念,回到故乡,在本村小学教书。他工作认真负责,教育学生很有办法。他讲课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他还经常结合课本内容,讲时事,宣传党的主张,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因而学生们都十分尊敬他,愿意和他接近。

  王仁斋虽然身在偏僻的农村,但他天天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并满腔热忱地进行革命宣传。那时候,由于受封建思想意识的束缚,村里的妇女都缠足,王仁斋便积极向群众宣传,猛烈地抨击封建的伦理道德,他对大家说:“女人不应裹脚,应和男人一起干革命,革命成功后,男女平等。”村里的人都说他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多,见解也高,都很敬佩他。

  1927年初,蒋介石极力地破坏革命统一战线,使我国革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面对这一形势,王仁斋毅然离开了家乡,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

  王仁斋离开家以后,到过很多地方,其中包括当时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武汉,他在那里亲身参加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大搏斗,经受了严峻的考险,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待续)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尉常荣

       尉常荣,中共党员,曾任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从1980年开始从事抚顺地方党史研究,1982年,著《中共抚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杨靖宇领导的抚顺特支》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优秀论文;1984年,编撰《中共抚顺地区组织发展概况》并出版发行。后陆续出版专著《抚顺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史》《辽东英烈》,译著《抚顺史话》(日译汉),主编出版了3卷《抚顺市志》

 

>>> 延伸阅读:尉常荣先生编著的《抗联一军英烈》一书出版



标签:王仁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