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 > 音频抚顺

音频抚顺

浑河流韵:第五篇《迎来中原青铜时代》(下)

2012-03-09 08:19 抚顺人民广播电台 李伍 1151
三千年前的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是一片蛮荒蒙昧的土地,箕子及其五千部族是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的第一批拓荒者……

  下集《浑河涌起红褐色浪潮》

 

  [出主题歌]

 

  “东边有大山/西边有平原/浑河连着辽河/辽河连着中原;

 

  森林是我生命的源泉/平原是你成长的摇篮;

 

  平原是你向往的彼岸/森林是我梦中的家园;

 

  你上东北  我下西南/你下平地  我上高山;

 

  辽河辽水有你我洒下的血汗/森林平原有你我写下的诗篇!”

 

  [惊涛拍岸、起音乐…]

 

  十八世纪中叶,德国诗人席勒站在被火山灰淹没的庞贝古城遗址旁边,动情的吟咏着这样的诗句:“大地呀,你的地表下还埋藏着生命吗?那熔岩层下覆盖着一个陌生的民族吗?早已失去的人们啊!你们还会回来吗?”

 

  然而,大地往往都是沉默的……它唯一能够表达的方式,便是引领你去发掘、去求索、去探寻……

 

  于是,更多的席勒开始叩问大地,探求历史,追踪先人。

 

  三千多年前,商朝太师箕子不忍亡国之痛,率领五千部族途经浑河平原东迁朝鲜半岛,建立了让大圣人孔子都十分羡慕的东方君子国——箕氏朝鲜。

 

  那么,箕子率领如此庞大的部族东迁朝鲜半岛,是否在抚顺大地留下了艰难跋涉的足迹呢?

 

  [锹镐刨挖、河流音效、衬播渐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抚顺考古工作者在市区西部望花区、市拖拉机配件厂院内,发现了一处距今三千年前青铜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其中出土了鼎、罐、壶、盆、碗等,以三足器为主的红褐色陶器碎片。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遗址中居然出土了一把具有古代中原商周文化特征的青铜环首刀。

 

  更令人惊奇的是无独有偶。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抚顺地区西起高湾、东到南杂木长约五十公里的浑河北岸,发现了五十多座与望花遗址内涵相同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这些遗址出土了以三足器为主的红褐色陶器碎片以及石镐、石锄、石铲、石镰、石刀等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文化堆积层不到一尺。

 

  这些商周时代、具有浓烈中原文化色彩的聚落遗址,被中国考古学命名为“望花类型遗址”。

 

  望花类型遗址,呈链条状分布在浑河岸边,文化堆积层又如此之浅,它在向我们传达着怎样的内涵和信息呢?我们还是请抚顺考古工作者、博物馆馆长萧景全,来指点迷津吧。

 

  [录音讲话——萧:“抚顺地区这种‘望花类型’青铜文化聚落遗址,文化层没有超过一尺的。应该怎么理解这种现象呢?首先,这种人群是活动的。部落也好,酋邦也好,方国也好,它的流动性很大。但它是定居的人群,农业特征很明显。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器……开地的石斧,田间管理的石锄、石铲、石刀,磨谷的磨棒、磨盘,还有大量捕鱼的网坠,农业很发达。生产和生活方式可能是半农、半猎——捕鱼、狩猎,也可能是刀耕火种。他们遗留下的文化层很薄,说明他们在一个地区居住的时间很短,你看在浑河沿岸,这种‘望花类型’聚落遗址,比现在的村庄分布得都密集。说明他们相对定居,流动性很大。”]

 

  然而,抚顺地区的考古成果表明:三千年前,抚顺当地人仍处在延续“石构文化”传统的新石器时代,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几乎没有农业生产。那么,浑河沿岸这股由西向东,突然涌起又突然落去的农业文明浪潮,演绎着什么样的历史之谜呢?

 

  抚顺文史专家佟达以他二十多年来的研究和思考,为我们破解着这个千古玄机。

 

  [录音讲话——佟:“浑河北岸这一条长链式的红褐色陶片遗址,刚刚发现的时候我们就感到很多怪异之处。首先看,一种文化的分布,往往是在一个较大的地域内,呈平面式、辐射状分布。但是,‘望花类型’却是呈现出一条线式的分布格局。它西起沈阳新乐遗址上层,沿着抚顺市区浑河北岸一直到新宾县南杂木镇。再就是,三千年前,在浑河沿岸突然出现了一个高度繁荣的文明、出现了一次强劲的红褐色文化风暴。它来的太突然了,我们找不到先前任何一点痕迹。第三就是说,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与本地截然不同。第四,他的文化层堆积很薄,也就是一锹上下吧。‘望花类型’五十多个遗址都这么薄,文化层厚和薄,就是指望花人群此地居住的时间长与短。‘望花类型’遗址啊,年代测定是三千零九十年,正好是商末周初。青铜环首刀到北京作鉴定,明确是中原之物。我们要对前无渊源,后无去向的‘望花类型’文化作出解释,于是就考虑到了箕子。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这种青铜环首刀,它是当时贵族使用的礼刀,不是老百姓所能拥有的东西。河南安阳的殷墟出土了这样的礼刀,然后,这样一模一样的礼刀,从兴城、山海关、一直到我们抚顺,陆续出土了好几把。我们因此感觉到,这是一个族群移动的过程。这个族群的移动时间是商末周初,根据文献记载,商末周初只有商朝太师箕子举族东迁到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那么,也只有箕子东迁,才能对‘望花类型’文化作出合理的解释了。”]

 

  [河流水声、起衬混入…播渐下…]

 

  今天,当我们沿着浑河追寻着当年箕子东迁的足迹漫步,俯视两岸大片黑色的土壤,周身的血液常常会变得沸腾起来,每一次奔突,每一番鼓荡,仿佛都在传导着那黑色土壤中所埋藏着的古老文化的神韵,宛如沉淀在那土壤深处三千年前的红褐色陶片。

 

  三千多年前,箕子谢绝周武王的挽留,穿越浑河平原和抚顺东部山区远迁朝鲜半岛,这条由河流在大山中冲刷出来的“天然通途”,被随之而来的后人们,称之为“玄菟古道”。

 

  那么,当年箕子东迁朝鲜半岛,为什么偏偏选择途经古代抚顺的“玄菟古道”呢?抚顺文史专家佟达向我们介绍了省内考古学界的最新观点。

 

  [录音讲话——佟:“根据近两年的考古研究,抚顺境内这条‘玄菟古道’的历史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因为现在人们已经看到了,由中原地区进入朝鲜半岛的一个最佳途径就是抚顺这条‘玄菟古道’。辽东地区也有几条路线可通朝鲜半岛。海上是一个,但是海上航路不太发达,经常遭遇海难;辽阳是条路,但是那条路更为难走;只有通过抚顺境内的‘玄菟古道’才是最合理的路线。古人的道路交通是随河流而进的,而我们这条‘玄菟古道’ 恰恰是由六、七条河流串联起来的,而且还很顺畅。最近省内的一些考古学家几次来新宾,都觉得这条‘玄菟古道’的地位是别处无法代替的。这条‘玄菟古道’,很可能是箕子东迁朝鲜半岛的必经之路。”]

 

  [马铃、蹄声、脚步、苍劲的古乐……]

 

  透过历史的征尘,如今我们已经比较清晰地看到,当年的箕子是从商朝的国都——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出发,先是辗转来到河北省青龙县的抄道沟,然后继续北上,经过辽宁的绥中、兴城的杨河、沈阳的新乐,一直至来到了抚顺。

 

  在浑河平原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这个庞大的族群便再次远迁,沿浑河,走苏子河,越龙岗山,下富尔江、浑江,渡鸭绿江,最后,到达朝鲜半岛。

 

  [出主题歌……]

 

  三千年前的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是一片蛮荒蒙昧的土地,箕子及其五千部族是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的第一批拓荒者。

 

  箕子东迁,把先进的青铜文化和农耕文明带到了浑河流域,中原文化浪潮第一次涌向闭塞沉寂的抚顺,惊醒了酣然沉睡的山林子孙;从此,黄河文明与浑河文明紧紧连在了一起,世代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祖先们,第一次懂得了“大地能生长五谷、青铜比石头更锋利”的道理。古老而封闭的浑河文明,终于从“延续石构文化传统”新石器时代开始迈向了青铜时代的门槛,先进的中原文化犹如浩荡的春风,给浑河两岸带来勃勃生机;浑河文明从此进入了全新的生长期。

 

  因为有了箕子东迁时的刀斧铲镰,抚顺才有了第一代农民的播种和耕耘。

 

  因为有了箕子东迁时的生活聚落,抚顺才有了第一批比肩相守、鸡犬相闻的村庄,有了中原农业文明的最初萌芽,落地生根!

 

  由于箕子来得过于突然,走得过于急切,古老的抚顺大地刚刚涌动起来的中原红褐色文明细浪,很快消退的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一串串红褐色的遐思和泛着青铜光芒的无尽追索……

 

  浑河之滨涌起的这股红褐色浪潮,不见兵戈箭簇,没有冲突暴力,洋溢着浓烈的儒雅之风,和睦之情。箕子及其部族——这个具有文明之风与道德之范的群体,在浑河两岸为我们留下了闪耀着青铜光芒的中原先进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东方君子国的创建者——箕子,令人敬仰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

 

  “莺啭商郊百草新,成汤宫殿已成尘;

 

  为奴岂是延商祀,去国应知接子尊。

 

  剖腹丹心成往事,割胎民妇又遭恨;

 

  朝歌不日归周主,战血郊原已化磷。”

 

  ——这是古人讴歌箕子的诗篇。

 

  其实,作为当代抚顺人我们更应该记住箕子——这位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这位浑河文明的第一位启蒙者。

 

  在浑河文明的人物篇中,我们应该首先写下箕子的名字。我们应当把箕子作为浑河文明的第一位文化交流使者,加以尊敬和纪念;我们应当把箕子东迁这段史实,作为丰厚我们这座城市内涵的宝贵而难得的文化遗产,加以珍惜和弘扬;从而厚重我们这座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出结尾歌]

 

  “一条生命的浑河,在辽东大地上流过,由东向西一往无前。你哺育了多少民族?养育了多少后代?缔造了多少王朝荣辱兴衰?兴也壮观,衰也壮观,华夏民族有我拼搏的血汗!

 

  一条文明的浑河,在神州大地上闪烁,远古到今天绵延不断,你播洒了多少智慧?培育了多少英才,孕育了民族文化辉煌灿烂!辉煌也灿烂,暗淡也灿烂,中华家园有我创造的风彩!

 

  一条开拓的浑河,在地球的东北放歌,继往开来壮志冲天!你历史的重任在肩,祖先的精神在前,奔向更大的世界,开创更好的未来,成也向前,败也向前,一往无前开拓辉煌灿烂的明天!”

 

  抚顺人民广播电台百集系列节目《浑河流韵》

 

  总 监 制:曹恩普            总 策 划:敖庆达

 

  历史顾问:佟达 傅波 赵广庆  总 撰 稿:李  伍

 

  策划监制:李  伍  杨乃昌    本集撰稿:李  伍  冬 声

 

  播    音:江  汉  徐  力    录音制作:荷  东

 

  音乐编辑:荷  东            资料编辑:孙  欣

 

  歌曲作词:李  伍          主题歌作曲:王  爽

 

  演    唱:金阿男


该文章所属专题:浑河流韵
标签:望花类型  青铜  红褐色  火山灰  主题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