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清入关前满洲族的社会性质(6)

2012-09-20 19:23 中国档案学研究 郑天挺 1409
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满洲(当时称为建州女真)的没落的上层分子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起兵,讨伐他的仇人,经过了三十三年,到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建立了以自己为首的满洲政权金国——后来称为清朝。又经过了二十八年,到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满洲贵族统兵入关,逐步统...

  这种情况延续到皇太极时。1628年(明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二月,征多罗特部,“俘万一千二百人,以蒙古汉人干四百名编为民户,余俱为奴”(王氏《天聪东华录》三,2页)。

  1635年(明崇祯八年,金天聪九年)六月,多铎出兵回,“以俘获人口马匹赏从征将士有差”(《天聪东华录》十,6页)。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五月,征虎尔哈,“俘获男子三百三十六,归降男子四百十九”(《崇德东华录》五,4页)。这都是显著的例子。

  满洲族在关外既有奴隶存在,是否仍处于奴隶制阶段,而没有向前发展?也不然。我们不能只从有无来决定,而要更多地从它的其他相关方面去考察。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七恨为理由,进攻明朝,临行时他对诸王大臣说“阵中所得之人,勿剥其衣,勿奸其妇,勿离其夫妻,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太祖武皇帝实录》二,11页)。这和后来1629年(明崇祯二年,金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进攻明朝时所说,“非战者杀之,归降者虽鸡豚勿侵扰,俘获之人,其父子夫妇勿致离散,勿淫人妇女,勿掠人衣服,勿拆庐舍祠宇,勿毁器皿,勿伐果木”(王氏《天聪东华录》四,32页),实际相同。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皇太极对满洲、蒙古和汉人说,“尔等有家贫不能娶妻及披甲不能买马者,许陈诉于本牛录章京,……即宜将无妻者配妻,无马者给马,如力不能……应与妻奴者,朕给以妻奴,应与马匹者给以马匹……”(王氏《崇德东华录》二,26页)。这和努尔哈赤的做法,实际也是相同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满洲族从努尔哈赤建立政权(1616),到进入辽沈(1621),到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并到多尔衮统兵入关(1644),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虽然先后微有不同,这只是封建制的逐步深化,而不是本质上有所差别。

  朝鲜申忠一在虎拦哈达看到满洲“各部落例置屯田,使其部酋长掌治耕获”(《李朝实录》缩印本28册,449页).清代记载也说努尔哈赤在1615年“谕各牛录,每十人出牛四只,于旷野处屯田”(《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二,8页),可知当时是集体生产。奴隶制是集体生产的,但集体生产并不全是奴隶生产。

  这个清代记载,《满文老档》系在1613年,日本人藤田胜二译为“是年免除由部众贡献谷物,以减轻部众的负担。由每牛录出十男丁、四头牛在荒地垦田”。明说为了免除部众的贡赋而实行集体屯田,可知它不是用奴隶生产。如用奴隶生产,分散和集中是一样的不能减轻部众负担。

  努尔哈赤1621年曾对群臣说:“为主(ejen)者宜怜仆(aha),仆宜为其主。仆所事(weilehe收获)之农业(jeku粮),与主共食(uhejefu),而主所获之财(baha  olji俘获)及所畋(abalafi baha猎得)之物(yali肉),亦当与仆共之(uhe etu共穿uhe  jefu共食)。”从这段话看,不像是奴隶生产。农仆虽然还称阿哈(aha奴隶),但生产关系已扣奴隶制不同,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它是奴隶制。这种非奴隶制生产关系的集体生产,在天聪时一直保存着,《实录》中天聪七年(1633)正月庚子,八年(1634)正月癸卯,九年(1635)三月戊辰,都有记载。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金天命三年)九月,努尔哈赤因明朝派人杀了满洲的农夫,他也派兵到会安堡杀戮明朝的农民,并且致书明官说,“尔大国乃行盗窃,袭杀我农夫一百,吾杀汝农夫一千,且汝国能于城内业农乎”(《太祖武皇帝实录》二,14页)。这里所说的农夫,满文作“usin(田)weilere(耕)aha(奴隶)”,日本藤田胜二译为“田奴”。这是用当时的惯称,不能因之说明本质,明朝汉族农民显然不会是奴隶。

  《清实录》在1618年九月有督农收获的记载,1619年二月有夫役运石筑城,以骑兵卫之的记载,这似乎像是奴隶制。但是不然。这种措置,是为了防止明朝的侵扰,是保护劳作者而不是监督。前此在紫河、三岔、抚安三处,明曾派兵抢夺满洲的收获,这次努尔哈赤命纳邻、音德二人率四百人去收割,并告诫他们“昼则督农收刈,夜则避于山险处,当今(天)宿南山,明(天)宿北山,今(天)宿东山,明(天)宿西山”(《太祖武皇帝实录》二,13页),以防明人袭击。纳邻、音德违背指示,果被明朝杀七十人。其后努尔哈赤曾说,“吾欲据界凡筑城,屯兵防卫,令农夫得耕于境内”(《太祖武皇帝实录》三,4页),正是此意。1619年“遣人夫一万五千赴界凡处运筑城之石,令骑兵四百卫之”(《太祖武皇帝实录》三,l页),也是为了界凡和明朝毗邻,非有重兵不能保护。其后萨尔浒战役清军的获胜,正由于这些“运石人夫据于界凡之吉邻山险(或作吉林岩),杜松兵围而攻之”,牵制了明兵二万人,正由于“山上骑兵率众人夫一战,折大明兵约百人”(同上,2页),于是“更令兵一千登山协助,往下冲杀”,遂大获全胜,决定了明清胜败全局的关键。假使运石筑城的人夫是奴隶,一定不会这样据险力战的。

标签:经济  而且  努尔哈赤  宣统三年  明神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