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当代人物

宫凯波:回家就是幸福

2012-03-13 14:11 抚顺广播电视报 沈泽/摄影 赵耀 4567
2011年2月5日,大年初三,抚顺广播电视报社宾客盈门,一片欢声笑语。有着“金牌编剧”之称的抚顺籍著名编剧宫凯波春节家乡行应邀做客本报,为我们这家广电人的纸媒增添了光彩。说话间,在友人陪同下的...

回家就是幸福

——《老大的幸福》编剧宫凯波春节做客抚顺广播电视报

宫凯波:回家就是幸福 图1

宫凯波:回家就是幸福 图2

    2011年2月5日,大年初三,抚顺广播电视报社宾客盈门,一片欢声笑语。有着“金牌编剧”之称的抚顺籍著名编剧宫凯波春节家乡行应邀做客本报,为我们这家广电人的纸媒增添了光彩。说话间,在友人陪同下的宫凯波已走进本报。宫凯波老师的容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器宇轩昂,神采奕奕。十分随和的宫凯波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一见如故之感。坐稳后,宫凯波老师从过年回家说起,畅谈艺术与人生,为抚顺再次崛起进言献策。


家是中国人的心灵秩序,也是社会秩序

    记者:首先,作为家乡人,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您能在百忙之中回到家乡来过年。我们注意到,您是属兔的,今年是本命年。我们还注意到,您戴的是红围巾,穿的是红毛衣。这应该不是偶然吧?

    宫凯波:传统是不可以丢弃的。传统中有很多有生命力的东西。过年回家,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的基本信仰,这个信仰的背后,是对天道自然规律的尊重,对一年来贵人、亲人和朋友的感恩与答谢,对新年新气象的喜悦、祝福和期待。

    记者:《道德经》认为:“有为体,无为用。”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您是如何诠释家的文化内涵的呢?
宫凯波: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家代表着民族的根魂,代表着悠久的历史,代表着一切精神领域的东西。这个精神领域的东西要用物质来实行保障,但是,必须有深远的旨趣,方能创造和领会家的乐趣。

    城市因人而聚集,为人而存在。城市为每一位市民的诞生而骄傲,为每一位市民的离去而叹息。人,本来是城市的主角,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真正的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家。衡量城市的标准,最重要的还是看城市对人的尊重程度,对生命、舒适度、人的尊严的全面尊重,对穷人与富人的同等尊重。

    记者:有人认为,春晚的节目越办越好。可是,也有人认为,春晚节目中,除了本山大叔的小品,有趣味的节目很少,甚至有人提出要取消春晚。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宫凯波:首先,我们还是要对“趣味”这个问题做一个反思。究竟什么是“趣味”?这个所谓的“趣味”其实是无止境的。春晚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核心魅力,是为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构筑一个权威,这个权威就是一个心灵秩序。只有心灵有秩序了,社会才可能有秩序。一个真正的文学家,他所要关注的,绝不是所谓“趣味”,而应该是城市的筑家者,他会将美好的生活,在我们的作品中实现。电视剧和春晚小品的出现,为的就是用家文化的生活蓝本去定义都市人的生活真意,让更多的人,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爱这个家;而且,这个家也是同样真心地、有秩序、齐心协力地欢迎他、容纳他,不要视他为“另类”。

    有人提出过,春晚这些年,东北的小品过多,能否换一些如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之类的新节目,于是我们便以掌声多少来测量这个欢迎率,可是,事实证明,还是东北的小品更受欢迎一些。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老大的幸福  宫凯波  春节  中国人  电视报  家乡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