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译抚顺浑清柴柳4条母亲河(4)
吉林柳河风景区的景色。
母亲河之四——柳河
柳河和浑河一样发源于滚马岭,所不同的是柳河源位于滚马岭北麓南山城镇界内,海拔600米,在清原境内流长为25公里。主要的支流有:苇塘沟河、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东五里堡河、黑石头河、兴隆河等。沿途修建的水库有:大板河、小板河、二洼、赵家街、刘大房、王油房、胜利、前秧、双井等水库。
柳河在清原的流程虽然很短,却是松花江的一个重要源头和支流。柳河从清原起步在吉林省被更名为松花江,在流经柳河、辉南、桦甸、吉林、哈尔宾、佳木斯等3个省20多个县市后,进入俄罗斯境内汇入中俄界江黑龙江,最后在俄罗斯流入北太平洋。
柳河水势丰盈,吉林省大型水库磨盘山水库48%的水量来至清原满族自治县的柳河。早年柳河是女真人辉发、长白两个部落的聚集地,前清时有许多女真英雄和汉族文人是从柳河流域走出去的。大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诗人叫成群子,成群子在《柳河行》中写下一首赞美柳河堤柳树的诗:柳河沿岸柳树多,柳絮飘移柳婵落。柳根植在柳堤上,柳狗迎春柳婀娜。柳水湾蜒柳湖阔,柳映水面柳泛波,柳叶映透柳下水,柳垂十丈柳枝雀。
柳河土质肥沃,良田广袤。相传柳河之名是大唐朝薛礼征东在路过这里时给起的名字。因薛礼见这条河两岸生长着茂盛的垂柳,惊奇中不时赞叹:“此河如此柳景,叫它‘柳河’才妥!”从此,“柳河”的名字扬名天下。
宋、辽、金时期,女真人、高丽人、汉族人都在柳河流域繁衍生息。到大明朝中期,女真人辉发和长白两个部落统治了柳河上游,在这里游牧、渔猎,学习汉族人和高丽人的开垦技艺。从此,柳河两岸的原始风貌被开垦成女真村落,形成了早年的长白山区和松花江平原相融合的文化氛围。
到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罕王努尔哈赤用武力统一了这里辉发、长白两个女真部落,把柳河流域纳入进自己建州的势力范围。随着大清朝入关进京,汉族人和高丽人又不断涌入柳河上游,使柳河上游女真人的游牧生活和渔猎活动同汉族、高丽人的农耕活动交融在一起。
大清朝皇太极年间,辽东修筑了柳条边墙,柳河被圈在柳条边墙之外,被划定为柳条边外皇家狩猎场,使柳河流域乃至松花江各支流都被划定在大清皇家狩猎场范围内。据史料记载,大清朝皇帝曾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位皇帝9次到此行围狩猎,从而留下了皇帝们柳水垂钓、柳河赋诗的传说,也使柳河上游成为神圣不可破坏的仙境。柳河上游现存的原始风貌,就是因为皇封禁地的缘故才保存下来的。
大清朝初年,大清王朝在柳河上游设立了两个军粮城和一个草料城,这就是现在的南山城、北山城(山城镇)和草市镇。从那时起,柳河上游成为了大清王朝在辽河东的粮食供应基地和草料基地。民国时期,东北王张作霖按北洋政府指令在柳河流域设立东边道镇守使衙。“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派大量日本“开拓团”在柳河上游占地和抢掠,同时派重兵对柳河上游和松花江流域进行军事控制,使柳河一带成为统治长白山区乃至东北的兵家必争之地。
1945年底,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军队在柳河上游摆开战场,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就是在柳河上游一带打响的。其中的南山城战役和草市战役是在柳河上游开展的较大规模的战役,双方共集结20余万兵力,战斗之惨烈,时间之持久,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前不多见的战役。此战役决定了国民党军队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态势,因此说柳河不仅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也是一条英雄的河,更是各族人民的母亲河。
4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抚顺夜景(网友投稿)
- 下一篇:寻访抗联足迹
相关文章
-
02-22明帝边臣,都督后裔(四)
-
02-22明帝边臣,都督后裔(三)
-
02-22明帝边臣,都督后裔(二)
-
02-22明帝边臣,都督后裔(一)
-
10-13安东都护的选任及其所反映出的统治原则
-
10-13历任安东都护考略
-
10-13安东都护府沿革及辖境
-
09-28“大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银质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