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传记专栏

传记专栏

苏新天回忆录—远游美国(8)

2022-03-06 06:55 新浪博客 格瓦拉小屋 2017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决定向欧美、日本派遣留学生。第一批到美国的据说才50人。第二批之后,由于中国网球运动员胡娜的叛逃,中方中断与美国的文化联系一年。我们这一批是第三批,是先由国家各部委、各高校选送再经过国家EPT考试才录取的。第三次我考了97分。出国中像我这样年纪大的都做访...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决定向欧美、日本派遣留学生。

  第一批到美国的据说才50人。第二批之后,由于中国网球运动员胡娜的叛逃,中方中断与美国的文化联系一年。我们这一批是第三批,是先由国家各部委、各高校选送再经过国家EPT考试才录取的。

  第三次我考了97分。出国中像我这样年纪大的都做访问学者。年轻的去读研究生。据说各部委由于考试未通过而剩余的名额都给了高校,所以高校的老师可以不参加全国的EPT考试。

  据说那一年农林口和体育的部委竟没有一个人能被录取的。我们煤炭部被录取的人当中以机、电专业为多。在出国之前培训时结识了不少清华校友。

  初次出国免不了兴奋和新奇。文G后期自己硬读英文课本的时候,并没有目的,只是不想浪费时间罢了。谁会想到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所里开了欢送会,到北京后集体去百货大楼后面的专卖部订做西服、购买物品。不过那套西服虽然质料不错,但是十分肥大,在国外穿了几次就放柜子里了。

  10月6日从北京机场起飞,在上海机场略停,然后开始横渡太平洋的旅程。在飞机上每人还发了一具眼罩是睡觉遮光用的。我觉得那眼罩有点像驴拉磨时戴的。

  十多个小时之后到达纽约机场,在机上往下一望灯火辉煌。走进机场大厅,迎面像个森林,仔细一看原来是巨大的照片。入关时,美国人问我是干什么来的,携带种子物品没有?我倒可以顺利回答。住纽约总领事馆,安排好房间之后已是深夜了。第二天一早醒来,掀开窗帘一望竟是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原来总领馆位于曼哈顿岛的西部,哈德逊湾之畔,这一艘航母是个旅游景点。

  曼哈顿岛上南北向的路叫Avenue(林荫大道),东西向的叫Street(街)。总领馆是第12Av.与42S+的交界处。第42大街是有名的,有中央火车站,还有红灯区,走到最东头就是U、N、(联合国)总部。初到纽约,领事馆负责人告诉我们出门要结伴而行,而且身上要带点零钱,碰到黑人向你要钱时就给他,以保命。

  我们几个同学小心翼翼地从领馆走上了街,有位同学提议到书店去买份地图,于是在一个小书店花了$3元多,买了张纽约地图,按图索骥在纽约街上逛了起来。殊不知下午逛到了中央公园看到一个亭子,上写“INFORMATION”,里面陈列纽约的各种地图,任你自由阅取。我们在纽约住了一周,去了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国总部、中央公园、华而街自由神等处,感受到这个国际大都会的繁华、喧闹。

  在第42大街上的商店里看到公开销售黄色杂志、黄色录像带,对于来自多年封闭的中国学者,不仅是新奇,简直是一个撞击。住在总领馆,每天都吃得很好,每餐还给水果,对于我每月只有75元薪水的人来说,真是一种优待了。可能当时公派出国的人不多,所以总领馆对我们还是很重视的。纽约作为一个国际大城市,也有脏、乱、差的一面。特别是几十年前建造的地铁,一走下去就是一股臊味,设施相当陈旧,尤其是车厢内部被油漆喷得乱七八糟。

  再看乘车的人多是穷人、有色人。地铁共有三层。在纽约乘地铁是十分方便的。夜晚在街上即可看到异妆奇服的娇艳妓女和衣衫褴褛的乞丐。

  告别了纽约大都会,大家各奔前程。我们一行六人乘机到了威斯康星州的首府麦迪逊市(Madison)。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四个湖泊环绕,是一个大学城。全市人口17万,其中5万是大学生。大学就位于市中心,没有任何围墙,街道十分整齐,校园简直就是一座花园。该大学设有若干学院,曾有六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机械系在全美排在前十名之内。化工、德语、政治、医药在美国非常有名。

  中国历史上不少学人在此校毕业的,如罗隆基、林语堂等。我投奔的导师是工学院CAD中心主任Uicker教授。跟他第一次在办公室见面,就发现现在他办公桌子上方的墙上,挂了一个用玻璃框装的中国的大算盘。由于我好奇地望了几眼,他就解释说:“是永远不down(停工)的计算机。”他与我交谈之中询问了中国的数字写法。我说除了采用阿拉伯数字之外,中国还有几种写法。

  其中有一种至今还在中药、黄金中使用的,我已不熟悉。他说中国应该保留自己的数字写法,以及文化传统。后来我发现美国教授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是相当景仰的。有一次听博士生的课,那位教授在绪论当中大力宣扬中国的指南车(不是磁石原理,是指轮系设计),他说就是现代人也不会很容易设计出来。面对各国来求学的博士生,美国教授的一句话使身为中国人的我们颇为祖国古人自豪。在教授指导下,我除了选几门课之外,就是研究一个课题----三维曲面。由于他掌管计算中心,我的机时(上机时间)就比博士生、硕士生都多。每天都在机房搞程序,晚上没有在前半夜就睡觉的。可以说全力以赴用在进修上了。该教授之下没有一个中国人,所以逼着我的英语也提高了。

  到了麦迪逊还只有一个多月,就赶上了Hollewen,(万圣节,又称鬼节)当晚到街头上去看大学生的化装表演。有扮演古代名人的,有扮演莎翁笔下人物的,还有扮演死神的,扮演和尚的,扮演一群越战士兵的。都可以登台比赛。当

  晚街道上挤满了人,最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我们在街上遇见了一群化了装的女学生,走到你面前突然“亮相”,拉开长裙,竟露出长长一个男根出来,还往外排水!弄得我们非常难堪。可这些女孩子偏偏找我们这些刚到来的羞涩的东方男仕调笑,我们狼狈不堪,她们哈哈大笑。听说每一年的万圣节,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到街上大闹一场。

  这天晚上拍了不少镜头,陆续将照片寄回抚顺,让他们也领略一下异国风情。不过他们看以后回信说,像一群鬼,怪可怕的。不久又到了感恩节(Thanksgiving)应邀到一家美国人家里作客。女主人是个退休的护士,席间她反复说一个“Tao”字,后来我才悟出来她讲的是中国的“道”。我随即画了一个太极符给她看,她点头称是。原来她虽是一个护士,却对中国古代哲学很感兴趣,特别是老子的思想,由此可见美国一般人的素质。后来我在美国书店里看到英文版的老子、孔子的著作也出售。

  为了加强英语学习,我们在华人教授孙树宜女士的帮助下由美中友协每周为我们举行一次Free TalK。内容涉及教育、文化、体育、以致宗教。有一次请了一位基督教神父(是一位硕士毕业生)与我们交谈。席间一位中国学者问他上帝是否存在,他竟然反问毛泽东是否是神?我们到了美国之后发现信教的人确实不少。

  每到礼拜天早晨,一家人都干干净净地去教堂做礼拜,听牧师讲圣经。后来我们又发现信教的人是非常友善的,乐于助人。1983年我们组织国庆招待会,大约近800人参加,会后我们在大礼堂整理、收拾自助餐的用具、桌椅时,主动留下来帮助我们的,都是信教的学生。SSY老师还组织美国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帮我们练英语。这些活动全是义务性的。这些活动不但使我们对美国增进了解,更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一点我们对S老师真是非常感激的,所以一直到现在,还与她保持联系。

  威大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校园。每当课余走到湖滨吸一口新鲜空气,放眼粼粼湖水时,真使人心旷神怡。著名作家刘宾雁曾著文谈他对美国有两点感受,一是图书馆,二是绿草地。确实,图书馆令人觉得人类精神世界的浩大无垠;而绿草地则使人感到自然的和谐完美。

  威大共有十九个图书馆,其藏书之丰富恐怕是国内任何一个大学所不能比的。我只去过其中的五个图书馆。其中之一不但陈列有中国历代名著,就连文G期间的小报也都有收集,并整理成册供人阅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在威大有课程讲授,不像在中国(改革开放前)一提到所谓敌对的东西,就觉得像洪水猛一般可怕。

  在威大图书馆里看到中文的“胡适文存”、“独秀文集”、王明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奋斗”,这些在国内根本是看不到的。图书馆内设施极其便利,有舒适的阅览室、有小型讨论会的房间,还有许多电脑终端,可在其上完成作业及与老师、同学沟通(这就是中国今天才普及的网络)。

  在书库里还摆着很多单个的桌椅,便于你取下书来直接最近阅读,就是坐在那里一整天也没人干扰你。图书馆的还书制度也很方便,你只要把书放在工作人员的柜台上就不管了。在书库里看书,看过后摆在桌上就行。晚上有人来整理。每个进入图书馆的人只凭ID卡(大学发的身份证)不必再办什么图书证。威大校园的美丽不用多说了,到处是绿草如茵,闲暇时骑自行车驶进树林中,穿进草地间,流览湖光山影。

  更有一个幽静的去处,就是植物园。躺在广阔的草地上闭目养神,忘却人间一切烦恼。美国人很爱在假日搞Picknic,即野餐。每逢假日,大家都汇集到野外绿地找公园,玩球,玩飞碟,聊天,夏天则到湖里划船、游泳。每人都做一个菜带来,玩一阵子就开餐。时值春天的时候,满树樱花,映着年轻人青春的面庞倍感天地间生命之活力。

  我把此景拍了不少照片,以为日后的回忆。在美国两年虽则工作时劳累,但休息时畅然。在深夜中回住处的路上,谥静、花香,一切疲劳都无影无踪了,人处于美妙和谐的大自然中,何其快哉!

  在威大,我们还选了正式的英语课程。按考试录取的程度编班。我这班十多个人,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德国、毛里求斯等。在这个班上结识了许多域外朋友,如台湾的方先生、刘小姐,开始还不太熟悉,时间长了,什么都谈。我们送他们一些画报、杂志,他们最喜欢风景、民俗之类。有次课上老师叫我在黑板上画上自己国家的地图,并且标出著名的名山大川,这是我得心应手之事。

  随后又叫到刘小姐并问她的国家在哪里,她就指着我在地图上画的台湾岛。还有一次课,老师让每个同学写一个小故事,我即以汉语成语“守株待免”为题写了“Waiting For a Rabbit Under the Tree”,并且画了个漫画,老师非常高兴拿起来给大家看。我的用意在说明汉语的简炼,只用四个字就可以表述一个完整的寓言故事。受我的启发,大连海院的孙老师写了“刻舟求剑”。

  说到东方文化,西方人往往有一种神秘感、新鲜感。台湾的小方在黑板上写了几个象形字:日月山水等,引起同学们很大兴趣。说起交外国朋友,要提新加坡的曹文洲先生(Cno,M.C.)及其太太Leine。他俩在英国取得学士学位,又来美国攻读硕士。

  由于在听课时结识曹的,还帮他完成作业,他很感激,经常请我们到他家里玩。他有两个儿子,他强迫孩子们学中文,还拿出中文课本征求我们的意见。曹和莲妮都是福建人的后代,但莲妮不会讲华语了。曹取得硕士后先期回国,嘱咐我在她太太毕业典礼上为她拍照。我爽快地答应了。在全校毕业盛典(在足球场举行)我为她拍照(穿硕士服)。

  还为几名获得博士的中国学生拍照。由于更换镜头关系,我发现丢了一个广角镜头。待到散会时,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去问值班的警察,不料他手上正拿着那个镜头,不晓得是他拾到的,还是别人拣了送到他手里的。说起照相,还要记下一件事,84年初中央慰问团到达美国慰问留学人员,当时大使馆文教参赞让我们准备点礼物送给代表团。

  当时我算是威大中国学者学生联谊会负责人之一,于是此事就落在我的头上。商量的结果是编一本相册,反映中国留学人员在美生活,送给祖国亲人吧。

  我找了两个爱好摄影的博士生与我一起做这件事。当时收集到的照片大都是游乐、交友方面的生活照片,反映学习、学术活动方面的较少,于是我们补拍了课堂、实验室、计算机房里的场面。共编成了一式两大本,用中英文写了说明,一本献给国务院,一本献给党中央。84年我回国,偶尔在"暸望"杂志的封底上看到了一组彩照“中国留学人员在美国”。其上的照片全是我拍的、或收集的,但署名却是中国驻美大使馆提供。

  我在麦迪逊的两年曾换了几次住处,其中住的较长的是Roby Road 40#教授Chares(查尔斯)的家。这位教授是威大生物系的。这是一栋三层楼的House,外墙是白色,位于一个小山坡上,有个后花园。一层是客厅、厨房,教授与儿子住二层,我和另一位访问学者住三层。

  三层其实是个阁楼,天花板是斜坡的。教授允许我们使用的厨房,也可用他的客厅招待客人。教授的儿子叫Lloyd。他的妻子与他离婚后带着一个女儿到西部某个城市去了,在那里重新结了婚。Lloyd告诉我,他曾去西部参加了他妈的婚礼,还给我看妈妈与继父(Step Farther)的照片。有一次他妈妈来麦迪逊出差,借了教授的汽车用,临走时送了一盆鲜花摆在客厅的桌子上。花盆上摆了一张小卡片,上写:谢谢你的帮助。

  看来他们现在依然以朋友相待。我想这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不像有的中国人离婚前连打带骂,离婚后互相指摘,甚至造谣诬蔑。实际上婚姻应该是文化的体现。文化在于素质,而素质取决于教育。教授的儿子读高中,可我观察他放学回来后把书包往房间里一丢,从来不做作业。

  有一次他告诉我他房间里有一套HiFi(音响系统),是他暑期时剪房前草地从他父亲那里挣的工钱买的。这在东方人看来很奇怪,儿子剪门前的草,父亲给工钱。说起来美国人很尊重劳动,也讲究按劳付酬。在查尔斯教授家我有一个这样的亲身体会。在年近圣诞节的时候,教授带着他的儿子到另一个城市去与父亲团聚了(这倒和中国的春节习俗相近)。把整栋房子交我看管,我还要负责每天喂狗、溜狗。

  这个大狗名叫Oliver,慢慢与我建立了感情,下班回来时扑到你身上与你亲近。有一天我回来时却藏在床底下不肯出来,后来我才发现她把我留在平锅里的一块鸡肉偷吃了,所以躲在床下怕受惩罚。这条狗负责整栋房子的安全,有生人来她就会叫。这栋房子所有的门都没锁,我也从没钥匙。教授渡假回来之后非要给我钱,他说因为我消耗了自己的时间,我说按中国人的习惯是帮朋友的忙,绝不会要报酬的。

  他最后无法,说请我吃顿饭吧,由我选择餐厅。我一看无法推迟,就选了意大利餐厅。吃的时候我也要了一块牛排,端上来竟是好大的一块,根本吃不完,教授说吃不完可以带回去的,他真也没吃完,带了回去。

  还有一道菜简直是个笑话。待者端了个盘子,上面一个园溜溜用锡箔纸包看的东西,还很热,小心打开以后竟然是一个带皮的大土豆,我学着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然后将几种佐料浇在上面,就可入口了。我想这道菜的滋味和价钱就在哪几种佐料上了。佐料的英文统称为Dreesing。

  二年的时间有限,对美国社会的了解并不多,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接触美国社会。星期日休息的时候,骑自行车在居民区漫游,看到了“Garage Sale” 一景。美国人住房总有一个Garage,即车库。车库除了存车外,就是放一些杂物。美国人很讲究实际,对自己已经不用或者买来之后又不喜欢的物品,就想以出售的办法卖掉。于是每逢星期日,他们就在车库里或者车库外的草地上摆上他们要出售的东西。我们最初是好奇,看看而已。后来发现有些东西正是自己需要的,          

  而价格又便宜。比如那时我正想买一部英文打字机(机械式),但中国商店里很贵,美国的商店里也很贵。有一天在一家门前的Garage Sale上发现了一台意大利产的手提式打字机,一个小女孩正在玩耍,把塑料盖拆下来了,弄的有点脏。她妈妈看我对此物有意,马上过来说这台打字机是好的,说着把塑料盖装上,又用抹布擦干净,并用手敲击键盘,以证明打字机能正常工作。

  我一问价钱才要5美元,我毫不犹豫买下来,派了许多用场。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看它。我还在Garage Sale市场上买了一些小物件、小艺术品之类。我本来以为像这样的场合,有学问有教养的人不会来的。

  谁知有一次恰好遇见威大一位知名的力学教授(他的著作中译本已在中国出版),出于东方人的面子观,我们正想躲开他,不料他却热情地招呼我们,他正在试穿一双鞋子,并说这双高筒皮靴很适合他。于是我们便与他搭讪起来。我的房东Chares教授也很热衷于Garage sale。

  有时还告诉我们,某某地方有好东西出售,让我们去选。美国就是这么一个很实际的国家。物质可以充分利用,避免其浪费。一个人不用了,就以合法合理的办法有偿转给另一个人,而这种交换、买卖国家也不必去管,民间自愿进行,市场集市很有点古风。而在中国这样做恐怕行不通。

  在美国这样一个处处讲金钱的国度,却也存在着助人为乐、不计报酬的中国人所谓的“雷锋”精神。有一次与一位朋友驾车出游,车开到一个停车场附近,看到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手举一块牌子,上写“FREE WASH”(免费洗车),旁边站着他的父母和一个兄弟。

  原来这个礼拜日,他们全家在举行义务劳动。我们随即停车和他们问好。他们非常高兴,七手八脚洗我们这辆车,洗完之后分文不取,还祝我们假日愉快。当时我就想是什么理念促使他们做这样的事呢,是信仰?是娱乐?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抑或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一种自娱活动?

  无论他们是怎么想的,看他们愉愉快快的样子,感到他们精神上获到极大的满足。被他们服务的对象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真是人之间一种真诚、无私的交流。说到信仰产生行为,我们也受到过益处。那就是刚来美国不久,租了房间,却无家具。于是经朋友指点到教堂去租。

  那里有不少家具,如桌椅、床、柜等,而且租金很便宜,只是一种象征性罢了。比如一张桌子只收一元钱,一张床也收一元钱。原来这些家具都是信教的教友们捐出来的,教堂可以义卖,也可以租出去,对象都是社会上需要救济的,比较贫寒的人士,我们中国学者也包含在内。我租的东西直到走也没还,留在房东那里了。

  我本来是在uicker教授指导下工作。后来Mr,徐(东北建筑设计院院长之子)给我介绍了年轻的副教授Vilinsky,他正在研究钢丝绳的应力计算问题,考虑到回国后可能用上,就转到他那里去了。所以快要结束进修时,我共完成了五项课题:

  i) 三维曲面绘制;

  ii)等值线程序;

  iii)三维桁架有限元计算;

  iv)液压缓冲器设计;

  v)6X19及6X7钢丝绳计算。

  其中第iv)项是和胡大帮一起完成的。第v)项是与Vilinsky合作完成的,后来他将此文在芝加哥年会上发表,我回国后接到发表的论文。

  84年8月份,即将回国的几个人商量作一次旅行。从芝加哥乘机到巴尔的摩,再到马里兰大学住了一夜,到了华盛顿。住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当时公派赴美的学者并不多,所以大使馆还是很招待的,吃、住条件都不错。在华盛顿住了好几天。白宫、林肯纪念堂、越战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五角大楼(国防部)、航空航天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

  在华盛顿纪念碑的顶层拍了不少幻灯片。从华盛顿经费城到达纽约。在费城参观了独立宫。在纽约参观了肯尼迪艺术中心,并且在唐人街乘车去了大西洋赌城。车票$12元,到车上之后发了12元筹码。在赌场玩完了,又到大西洋里游泳。在纽约乘“灰狗”巴士,到了中加边界的“布法罗”,参观世界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落差52M,极为壮观。可惜的是不能到对岸的加拿大去观赏。事实上我们乘坐的大巴士已过了桥到了加拿大一方,同车的人都顺利过了海关。唯独我们手持中国护照的几位,被礼貌地拒绝入境,说在美国那一面看瀑布也很好。

  到了Bufflo之后,有的人精力很好,继续前往Boston,而我感到体力不够,则经克里夫兰返回麦迪逊了。同行的孙老师(大连海院教授)则在家吃了一顿饭,往西行直奔Yellow Stone(黄石公园)去了。因为我们买的“灰狗”巴士时间票,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任你东奔西跑。这对于精力好的人是最有好处的。

  归国前关于自己回去后专业的问题,正好有一个机会,中央派了一个调查团来美了解各人的专业情况。我就将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写了个报告交上去。后来此报告不但没有帮助我,反而给我找了麻烦。煤炭部党组在我的报告上批文:此人不能调离煤炭部。

  84年的10月,又是金秋天气,美丽的枫叶又红了,远望麦迪逊的湖光山色,犹如来时一样斑阑美丽。然而不能久留了。

  过了国庆节打点行装准备启程归国。将积攒下来的一千多美金寄往香港订购彩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等所谓“八大件”(这在当时很被国人羡慕的)。来美整整二年后的10月6日,我们乘机经旧金山回国,在机上俯视美国西海岸,心中默念:再见,美利坚!

该文章所属专题:苏新天回忆录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苏新天回忆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