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对辽东的收复
唐朝建立后,高句丽仍据辽东并对唐朝保持臣附关系。武德七年(624年).李渊遣沈叔安册封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李世民继任皇帝位后,极力主张收复辽东。他认为“辽东故中国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⑥李世民为收复辽东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他吸取了炀帝亲征辽东的教训,积极创造收复辽东的条件。首先,调查高句丽国内情况,创造出兵时机。高丽王建武“惧伐其国,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干有余里”,①积极备战。
①《资治通鉴》卷181。
②王夫之:《读通鉴论》。
③《资治通鉴》卷182。
④⑤《隋书·来护儿传》。
⑥《新唐书·高丽传》。
李世民在表面上对高句丽使者“优劳甚至”,同时多琵使者侦察高句丽的动向。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民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去侦探高句丽的虚实。陈大德以雅好山水为名,用重金收买各地官吏,“导之游历,无所不至”,对高句丽的山川、城邑、风俗,“悉得纤曲”。②第二,予民休息,发展生产。定出“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改善国内政治,善于讷谏和用人,创造收复辽东的社会条件。第三,广泛争取民众支持收复辽东。统一辽东反映了国家民族的共同愿望,民众积极支持收复辽东的行动。“远近勇士应募献攻城器械者不可胜数”,“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③第四,高句丽内乱,为李世民收复辽东提供了机会。
李世民征战图
贞观十六年(642年),高句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杀其王武,立武第藏为王,自为莫离支。泉盖苏文凶暴不法,国人苦不堪言,国内大乱。贞观十八年,泉盖苏文进攻新罗,挑起战端。唐太宗派玄奖前往制止,并告诫说:“辽东诸城,旧并中国郡县,高丽今必求本地,中国亦须复疆土”④,泉盖苏文不服。于是唐太宗调兵遣将,准备军粮;召见郑元寿、张俭等隋朝官吏.了解炀帝失利原因,辽东山川险易,水草美恶;提拔善于用兵的程名振等人,委以统兵重任。同年10月,唐太宗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战舰500艘,载士兵4.3万人,自山东莱州泛海趋平壤;派李绩(又作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6万及西北部少数民族军队向辽东进发,水陆两军合势并进,并令新罗、百济、奚、契丹配合唐军分道向高句丽进击,唐太宗亲自督战。
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李绩由柳城(今朝阳)出发,从通定镇(今辽滨塔)渡辽河至玄菟城(今抚顺劳动公园旧城址);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将兵数干至新城(今抚顺高尔山山城);营州都督张俭率胡兵为前锋,渡辽河趋建安城(今盖县东北15里青石关古城);张亮帅舟师渡海至辽东半岛,程名振引兵夜袭卑沙城(今大连市金州区大赫山山城),拔之。五月,唐朝军队围辽东城。唐太宗引精兵攻之,双方大战12日。结果,唐军占领辽东城并乘胜进白岩城(今辽阳市东北燕州城)。白岩城守将孙代音降唐。六月,唐太宗进至安市城(今海城东南15里英城子古城)。高句丽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L5万大军援救安市,在唐军猛烈进攻下投降。高句丽在大败之后,采取坚壁清野,不与唐军决战的策略,数百里内无人烟,使唐军一无所得。唐太宗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为由⑤,下令班师,将辽东7万居民迁于中原。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的抚顺
- 下一篇:清代的四个抚顺县令
相关文章
-
10-01“一五”时期抚顺的八项国家重点工程
-
10-27满族的育儿习俗
-
09-20谈日伪时期抚顺炭矿所的档案工作
-
09-20清入关前满洲族的社会性质
-
04-14抚顺发现春秋时期双室石棺 众多谜团未解
-
04-141974年抚顺首次出土青铜剑
-
04-14王福时:家父王卓然与张学良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