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折痕(二)
两大部频繁与日本沟通期间,王承尧再次给商部写信:“伏思日本上既能厚笃邦宜,下亦必抚念商情,不能因此煤矿籍瑞占据,总不交还,致令华商久含冤泪”。 王承尧忍泪含悲,央求商部“速施回天之力”,设法收回利权。
我想说,从事态进程看,商部乃至清政府,也不愿任人宰割。这封信发出的时间,恰逢中国国内**革命浪潮初涨,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先驱成立同盟会,策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矿工武装起义,全国上下一片收归路矿权的呼声。清政府正在立宪改革,力挽穷途末路之颓势,作为主权国家,不能若无其事看着有人把黑手伸进腰包。
政治的重树,民心的凝聚,都需要清政府在抚顺煤矿问题上积极稳妥,抱着维护国权商权的心态谋求解决途径。这一次,清政府的一位重臣亲自出马,此人就是奕劻。商部批转王承尧禀稿的第二天,奕劻为首的政府重臣联合签署一份文件,由外务部送给日驻清大使内田。照会一针见血,态度强硬:经大量调查取证,查职商王承尧所办的华兴利煤矿公司,确在千山台等处,亦无俄人经营,纯系中国人民财产。日军入境,本不应强行占据,现将前因照会贵大臣,请日本政府转告抚顺煤矿日人,速将煤矿交还该公司接收,以昭公道。
奕劻等人这封措辞严厉的外交公文石沉大海。
而在远离京城的抚顺,日本开采煤矿的规模日趋扩大,本土调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家属陆续到达,大有安家落户的架势。清政府知道,抚顺的现状再拖下去会更糟,但又没资格硬性叫停日本的侵略行为,只好指示地方官员加紧同日驻地官员交涉,尽快结案。
赵尔巽何尝不想平息事端呢,日本人赖在抚顺一天,他的辖区就多一天不太平。于是,遵照中央政府指示,照会日关东州都督大岛昌义,要求收回煤矿。大岛昌义跟赵尔巽兜圈子:这事儿他答复不了,请贵国外务部照会敝国公使吧。
向来精细谨慎的日本,在清政府各级部门追问下,要么玩失踪,要么集体失音。
赵尔巽无奈,给朝廷写份报告,清政府根据赵尔巽报告,下文外务部,明确指示,照会日本驻京大臣,按中日协约第四条归还华商产权。外务部马不停蹄去日使馆找内田,可是,巧的很,人家这段时间回国公干!
清政府想着,内田走了,总有人顶岗吧。一九0六年六月十六日,外务部再次照会日本驻华代理公使阿部守太郎,坚决要求收回抚顺煤矿。这次,阿部不疼不痒回了句话,说我们正在催政府迅速查复,请贵国稍安勿躁。
既然日本在查复,再急三火四地追也没用,给人家腾点时间,中国各方耐心,再耐心,忍耐,再忍耐。
日本真像阿部守太郎说的在调查吗?资料告诉我,日本上下都在拖,拖一天是一天,当然,也不会无限期拖着,它在争取时间,等一切就绪,中国方面再无扳回局面的余地。
相关文章
-
03-21【第一章】多情的创业者(1)古隘口的欢笑与泪水
-
03-21【第一章】多情的创业者(2)从蒙古包到关雎宫
-
03-21【第二章】天意还是巧合(1)许多年后想起他的名字
-
03-21【第二章】天意还是巧合(2)孤单少年成将军
-
03-21【第二章】天意还是巧合(3)暧鸡堡的曙光
-
03-21【第二章】天意还是巧合(4)白色的血战
-
03-21【第三章】谁识帝王心(1)集权下的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