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塔湾”的搬迁与传说
塔湾村(1922年摄)
作为地名的“塔湾”,它位于抚顺市东洲区搭连与东洲的中部,这大概是抚顺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塔湾”最初位于何处、它与在抚顺长期流行的关于“锁阳城”的传说有什么关系,真正的知之者可能不会很多。
要探讨“塔湾”的原址和传说,有两个史料不可不读:一个是位于市劳动公园南路半山腰处的一块石碑;一个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版的《东三省古迹遗闻》“抚顺县”篇。前者说的是“塔湾”的旧址及搬迁的原因和时间,后者说的是关于塔湾的传说。
劳动公园山腰处的石碑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九月竖立的,碑文中写道:“塔湾村西之龙泉寺位于西山(注:指劳动公园内之小山)之隅……相传有清以上之古刹也。自抚顺炭矿经营矿务以来……塔湾村以收买殆尽,房宅庐舍将迁移一空。村中三官庙……塔湾乡耆不忍坐视名刹随茅庐俱尽,为仰达神庥计,故有移该庙於西山之义举……”此塔湾当时位于何处呢?我们可以参考两个资料:1911年版的《抚顺县志略》中写道:龙泉寺,按寺(在)塔湾,佛堂内有水泉,因名。而在1928年绘制的《抚顺炭矿矿区图》(见肖景全、金辉《往事旧影》附图)中清楚地标明:塔湾村位于公园小山之东侧,有一条小河从塔湾村中间流过。塔湾村被抚顺炭矿完全收买后,居民被安置到搭连附近,仍以“塔湾”名之。而那条小河则在1933年被挖掘扩展为人工湖。由此可见,塔湾村的原址就在现劳动公园内动物园所占据的小山的东边,公园人工湖的中部,包括湖心岛及东西两侧一带。
那么,“塔湾”这个奇怪的村名又是因何而起的呢?
1925年出版的《东三省古迹遗闻》“抚顺县”篇中,有一节叫“塔湾巨钟”记载了关于塔湾村名由来的传说。文中写道:“孙孟仁云:抚顺古号锁阳,面水背山,堪称用武之地。自唐汉迄清,战事不知经几许矣。城南浑河对岸,有村名塔湾,村西山腰,有塔向北倾,村之得名,盖由此也。塔为八角形,建于唐太和丁卯岁。相传塔上有铁链,与抚顺北山(高尔山)之塔相系,中悬一巨钟,不时自鸣。每鸣不出数日,必有不测之警。当日俄战争时,铁链被流弹所折,钟坠浑河中,今已不可复见。惟塔上链端,长十数尺,至今尚在。或谓此塔之弯,即被铁链所拽。是说也,凡年逾而立之乡人,均能道之。仁因未曾亲见,故不敢断言其有无也。”
应该说,孙孟仁先生当年为我们记录下来这段关于“塔湾”来历的传说,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段传说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下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段传说里没有任何真实历史的影子: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相关文章
-
03-02抚顺名胜十六胜
-
03-02抚顺绘叶书明信片
-
03-02抚顺名胜之小曲明信片
-
03-02说说抚顺的篮球运动发展
-
03-02夏园行宫
-
03-02一夜皇妃
-
03-02龙褂
-
03-02抚顺县委书记张佐汉牺牲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