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抚顺,曾建置在铁岭中固

2012-03-27 21:52 辽博 大国崛起 589
第二次文物普查的时候,普查人员调查了开原的中固城址。中固城址与现在的中固镇并不在一地,南北相隔有三四里地,中固城的古城墙还留有很清晰的遗迹,在中固村的队部院里,还有一个大铁钟挂在那里。中固城始建于明代,在明末与后金的战争中,中固城作为护卫辽东的重要边防设施,曾发挥过极其关键的...

  第二次文物普查的时候,普查人员调查了开原的中固城址。中固城址与现在的中固镇并不在一地,南北相隔有三四里地,中固城的古城墙还留有很清晰的遗迹,在中固村的队部院里,还有一个大铁钟挂在那里。中固城始建于明代,在明末与后金的战争中,中固城作为护卫辽东的重要边防设施,曾发挥过极其关键的作用。但除了专业的史学工作者外,可能一般人不会想到,与咱铁岭相邻的抚顺市,其城市历史中与开原中固还有一段非常亲密的关系。

  话得从明代初期说起。明洪武二十年,明政府决定在朝鲜半岛的北部设立铁岭卫,咱今天铁岭的地名若论起根源来,也是从朝鲜半岛那挪过来的。那时的朝鲜半岛北半部还是明政府的统御范围,在那儿设卫制以后,为了方便与中央政权的联系,就相应开辟了一条交通路线,从辽东重镇的沈阳直到朝鲜半岛的铁岭,其间开设驿站共七十个,而抚顺就是这七十个驿站中从沈阳向东出发的第一个驿站,称“抚顺驿”,就是现在高尔山下的老抚顺城,这也就是今天“抚顺”地名的由来。

  设立铁岭卫后,当地的原先元朝的一些将领和贵族联合土著部族不断给明朝的铁岭卫制造麻烦,明政府斟酌再三,决定将铁岭卫回迁内地。先是迁到了现在沈阳附近的奉集堡,在洪武二十六的时候,又迁到了古银州,也就是现在的铁岭银州区,地名也跟着迁过来,这就是“铁岭”地名的由来,很多人对这段历史都很清楚了。

  铁岭卫迁到古银州以后,去往朝鲜半岛的道路几乎没有太多的用处了,所以在洪武中期的时候,就把抚顺驿迁到现在的开原中固了。为什么要把抚顺迁到中固而不是其它地方呢?这是因为考虑当时铁岭和开原(开原老城)两地间相隔太远,其间交通因为没有中继站而非常不便,而且因为防务的关系,铁岭开原两地间的事务尤其繁忙,当初抚顺驿的设立就是因为要与铁岭卫建立联系而设置的,现在铁岭迁到了古银州,设在原来地方的抚顺驿也就显得多余了,所以抚顺也理所应当地跟着铁岭卫而迁来内地,这就是抚顺驿设在现在中固的原因。

  明代的辽东地区,特别是辽东边疆地区,因为与东边和东北边的女真、西边和西北边的蒙古等少数民数始终关系紧张,经常有战事发生,为应对这一局面,保障军事人员和物质的交通供应,明政府就在一些卫所地方相应地配备“驿站”和“递运所”这两个建置,两个建置有的同处一城,有的则分城设置;驿站主要是输送人员和信息,递运所主要输送的是物质,一般来说有多少驿站就有多少递运所,铁岭驿在铁岭城里,而铁岭递运所则在距铁岭城东约五里的现今银州区龙山乡递运所村,“递运所”村名就是这么来的。

  建在中固的抚顺驿按成例也应该有递运所,但抚顺的递运所却因故一直没能跟着一块迁来,到宣德四年的时候,抚按山东监察御史包怀德上奏提到这件事情,希望抚顺递运所也迁到中固来。但这件事情后来的史料中也没了后文,可能是抚顺递运所迁来后不久即被取消,或者是根本没有移置就被取消了。

  编撰于明代嘉靖四十四年的《全辽志》,是一本系统介绍明代中后期辽东地方边防部署情况的军事地理书籍,每一卫制前都画有该卫的全境范围略图,图中标出卫制管辖区域内的山地、河流、墩台布列等情况,在“开原卫境图”的南缘就明确标注:“南至沙河抚顺驿五十里”字样,而且在其文字介绍中,在“中固城”下特别注明:“永乐五年创建,为抚顺站。”沙河在中固南,是中固附近的一条重要河流,所以中固抚顺驿,也可以叫做“沙河抚顺驿”。

  到明代晚期,随着后金努尔哈赤满族力量在现在新宾地方的崛起,与明政府的交往冲突也日趋频繁,明朝早期只为与原铁岭卫建立联系的抚顺驿,虽经内迁中固,但城址仍在,而且成为明政府与努尔哈赤接触的首要地区,明政府当然加强了对抚顺的建设与管理,抚顺也因此而再度成为辽东重镇。

  铁岭历史可待挖掘之处甚多,抚顺驿曾设置于开原中固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史料不但对了解明代铁岭及整个辽东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情况有所帮助,而且对研究铁岭古代的建置史与交通史,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珍贵资料。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调查  护卫  朝鲜半岛  抚顺市  工作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