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斋烈士在辽宁的抗日活动
当人们走到清原县构乃甸村筐子沟钓鱼台时,只要抬头仰望就可以看到,在那里竖立着一座用花岗岩制成的,高大而庄严的烈士碑,碑的正面中央镌刻着“英名千古”四个醒目的大字。这就是清原人民为怀念抗联师长王仁斋烈士而竖立的丰碑。
王仁斋,原名王人增,字仁斋。一九O六年九月二十一日生于山东省文登县高家乡。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秋在辽宁省清原县壮烈牺牲。生前曾任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他率三师在辽东广大地区进行战斗,曾给敌人以猛烈地打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
一九三O年春,王仁斋根据党的指示,去东边道做地下工作。他在通化县三源浦北校当教师,以此来掩护秘密活动。一九三一年“九· 一八”事变之后,东边道一带烽火遍地,各种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三源浦北校校长包景华联络各地抗日志士,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救国。
一九三二年春,包景华率众起义,被编为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第九路军。包景华任司令,一些共产党员也参加了这支队伍,仁斋被任命为上校政治教官。为了加强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端午节前后,在大泉眼附近的一个树林里,仁斋引见海龙中心县委的负责人同包景华司令会晤。经过商谈,双方决定密切合作,共同抗日。为了帮助九路军抗日,我党先后派二十余名优秀党员和五、六十名互济会、农会和反日会会员,来这支队伍中工作。
同年十月,日军分四路向东边道大举进犯,三源浦是攻击的一个重点。第九路军在五道沟、高家船口两地作战失利,被迫解散,包景华只身逃往关内。这时仁斋挺身而出,收集残部,成立了“红军第三十七军第一大队”(后改为海龙游击队)。经推选,由海龙中心县委批准,仁斋同志任队长。这支游击队活跃在柳河、海龙和清原等地,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一九三三年十月末,杨靖宇率领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主力涉渡辉发江(今辉发河),挺进濛江、桦甸、辉南、柳河、金川、通化、清原一带活动。仁斋带领的海龙游击队被编入独立师,为江南第一游击连。这时,王仁斋调到师部任副官长。
一九三四年春,几支地方游击大队合并,组成军部直接领导下的团级游击大队,王仁斋被任命为大队长。不久,杨靖宇率部到新宾、桓仁等地开展游击活动,仁斋也跟随前往。在向新宾进军中,兵分三路,仁斋率领第二路,经一天一夜的激战,横扫了英哥布、海青伙洛等地,胜利地到达了新宾,同杨靖宇会合。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五日,在临江县境内召开了中共南满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中共南满临时特委,仁斋被选为特委委员。
一九三五年春,仁斋又率部在新宾、桓仁等地活动。桓仁县铧尖子是敌伪重兵把守的一个据点,警察署长姓兰,这家伙在铧尖子一带到处窜扰,刺探我军情报,袭击我抗日武装,屠杀我革命群众,是个死心塌地的汉奸。王仁斋决定攻打铧尖子活捉兰署长。
铧尖子地处交通要道,周围森林茂密,山峦起伏,地势险要。警察署在街当中,厚实的围墙,四角有炮楼。王仁斋率领二百多名战士和农民自卫队员,在夜幕的掩护下,分两路,从东门和西门向街里急进,很快地摸到了敌人的岗楼前,用斧头干掉了两个哨兵。接着,用钳子把铁丝网绞断,把梯子搭在防护河上,战士们飞快地涌向警察署。王仁斋命令发起攻击。顿时,枪声象炒豆一般响成一片。这一突然袭击把兰匪吓得面如土色,急忙打电话求救兵。战斗一共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把警察署打得一塌糊涂,兰署长乘混乱之际逃跑了。仁斋也主动撤出战斗。
同年腊月,仁斋带领几名战士,顶风冒雪到新宾小青沟一带活动。他带一块钢板,一有时间,就亲自刻写传单,交地方同志散发、张贴。每到一地,他必召集群众座谈,开干部会和党员会,给他们讲形势,布置任务,组织他们开展斗争。当时正处年关,群众饥寒交迫,贫困不堪。见此情景,他亲自率八名战士和一些农民自卫队员,登上捞子岭,截获了伪军护送的一个运输队,把车上的东西分给了贫苦农民,每人分五斤白面,还有一些年货。使群众欢欢喜喜地过了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功勋卓著的韩震烈士
- 下一篇:辽宁早期党员杨一辰视死如归
相关文章
-
11-05王卓然人生历程的六个时期
-
04-24曾为显宦仍不忘教化乡里的抚顺人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