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王仁斋烈士在辽宁的抗日活动(2)

2012-03-30 19:24 辽宁双拥办 尉常荣 2533
当人们走到清原县构乃甸村筐子沟钓鱼台时,只要抬头仰望就可以看到,在那里竖立着一座用花岗岩制成的,高大而庄严的烈士碑,碑的正面中央镌刻着“英名千古”四个醒目的大字。这就是清原人民为怀念抗联师长王仁斋烈士而竖立的丰碑...

  二

  一九三六年初,抗日联军 《 统一建制宣言 》 发表不久,在新宾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这个师是由地方游击大队、教导二团和一师五团等组成的,计有三百余人。王仁斋任师长,周建华任政委,杨俊衡任参谋长,柳万熙任政治部主任。

  一九三六年六月,在金川河里召开了东南满党组织和抗联第一、二军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将第一、二军合编成抗联第一路军。仁斋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省委委员。

  会后,仁斋回三师向部队作了传达。然后,在新宾嘎叭寨,找岔路子党支部,请他们为部队找一名熟悉抚顺等地情况的向导。他们找到了山林队头目双虎,这个人对抗联很敬佩,手下有三百余人。王仁斋收编了他们,率部向抚顺方向前进。

  一九三六年秋,部队到达抚顺南部的眼望村。仁斋在这里召开了大会,号召群众支援抗联,为抗日救国作贡献。附近的“朱海乐”、“天日”、“自飞”、“大英字”和“宗侠”等山林队头目闻讯后,纷纷前来加入了抗联行列。

  当时,日伪正在眼望一带大肆推行“三光政策”和归屯并户,基于这种情况,仁斋没有在这个地方建立反日组织,而是把忠诚可靠的群众秘密地组织起来,给每个人编一个号,并指定了负责人,要求他们从各个方面支援抗联。

  不久日军从抚顺和沈阳调兵,对三师进行“讨伐”。一时,下海浪、杨家街、长山子和沈阳的田家屯、富家屯一带,到处都是敌人,枪炮声昼夜不断。敌人很快占领了重要的村镇和交通要道,并派大批兵力,从四面八方进行搜索,使我军腹背受敌,处于不利地位。鉴于敌强我弱,仁斋立即率部转移。

  仁斋离开抚顺之后,率部回到新宾、桓仁等一带。一天晚上,秋风萧瑟,寒气逼人,仁斋带领几个战士悄悄地来到嘎叭寨抗联的关系户陈守平的家里。

  “啊呀,都老秋了,还穿这么破的单衣服,肉都露在外面,这怎么行,得想办法解决一下啊!”陈守平关切地说。

  “是啊,我们就是来和你商量解决办法的。”仁斋微笑着说。

  陈守平当即建议他拦截为日军运送物资的车队。当仁斋说车队有伪警察保护,不易下手时,陈胸有成竹地说:“这倒没什么,护永陵车队的头目叫东来胜,这个人和我非常好,以前他是个土匪,后投降鬼子。我常作他的工作。前不久,他对我说,还要反正过来,护车队就是他手下的那三十多个人,只要我找到他,给他出个道,咱们一枪不放,就能把车上的东西全拿过来!”

  经过商量,仁斋接受了陈守平的建议,决定巧截大车队,夺取敌物资,并亲笔给东来胜写了一封信。

  第三天下午,三+余名全副武装的警察,簇拥着一列大车队,走进了嘎叭寨,东来胜骑着马,走在前面。当他看到站在路边的陈守平时,跳下了马,陈守平与他寒喧了几句后,就把仁斋的信递给他。他看信后,很高兴。两个人核计了一阵子,就把事情定下来了。

  阴历九月下旬的一天,秋高气爽。二十一辆满载物资的马车,沿着乡道,缓慢地向桓仁方向行进。东来胜骑着马,跟在车队后边。车队进入嘎叭寨时,他转过身来,暗示身边的一个警察调转马头,躲藏起来。当车队行至嘎叭寨大岭前时,这个警察就大声喊道:“东来胜! 别往前走了,永陵来命令啦,叫你马上回去!”东来胜听了,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拉着警察大队,就从岭上撤下来了。

  当车行至梨树沟沟门时,突然冲出一大群人,持枪迫使车队进入岭南的一个小堡,卸车一看,有四车白梨,其余十七车全是布匹、衣服和鞋袜。白梨分给群众和战士们吃,其余物资运到哈塘沟。

  七、八天后的一个早晨,陈守平和一个战士走上街头,碰见十七辆拉粮车。陈守平认识打头的,于是让车停下,对大家说:“我们是给抗联筹粮的。抗联整天打仗,没有粮吃,你们拉这么多粮食,最好每辆车给他们卸一袋子。以后你们的车叫胡子劫了,他们能把东西给要回来。”打头的转过身来对押车的“老客”说:“抗联缺粮,咱们每个车就卸一袋子吧,也算救国。”大家都赞成。当场卸下十七麻袋大米。几天以后,用同样办法,又筹集了十一袋子大米,交给了三师。

  一九三六年冬,为了实现抗联第一路军的西征计划,把游击区扩展到辽宁西部地区。经杨靖宇和其他几位领导研究决定,把三师改为骑兵,趁冬季封冻,快速冲过辽河,远征到热河地区。

  同年十一月的一天,仁斋跃马横刀,率领三师骑兵队伍,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外山堡起兵,急速地向铁岭、法库方向挺进。敌人得知,十分惊慌,急忙调动大批日伪军,对三师追击堵截。三师在仁斋率领下,冲破敌人封锁堵截,经新宾、清原等地横跨中长铁路,抵达铁岭县石佛寺辽河东岸。这一年,气候反常,时冬腊月,竟风雨交加,辽河不仅没封冻,反而大水汪洋,奔流不止。各渡口已有敌人重兵把守,渡船也被控制起来,尾追的敌兵又蜂拥而至。在这异常紧急的情况下,仁斋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夺取敌人的船只,强渡辽河。一天,他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薄弱环节,准备强渡。辽河两岸全是平原,不便于隐蔽。三师刚一行动,就被敌人发觉,对岸立即向我军射击。附近的敌兵也闻声而动,纷纷前来增援。我军腹背受敌,处境十分不利。于是,仁斋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边打边撤,迅速地脱离了险区。

  三师西征不成,返回新宾、桓仁一带时,日伪的所谓“秋冬满军独立讨伐”仍在进行,城镇乡村到处都是伪军,枪炮声昼夜不停。根据军部和杨靖宇的指示,仁斋把三师分成许多小股,进入深山密林中,和敌人“捉迷藏”。敌人的大部队象疯狗一样到处乱扑,不仅没找到三师的踪影,反而时常遭到我小股部队的袭击。这样,三师既打击了敌人,又得到了充分的休整。

该文章所属专题:尉常荣专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