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王皋的传说(2)
李总兵决定明天把罕儿押送京城,立即吩咐人,连夜准备木笼,这天夜里,李总兵的战马二青病了。王皋把马拉到后营治疗,正巧走到李总兵的房前窗下,听见李总兵和夫人唠扯这件事。王皋一听大吃一惊。立刻回到住处。小罕儿睡的正浓,他轻轻地叫起罕儿:“罕儿,别睡了,快起来,快,快起来!”小罕儿揉揉眼睛说:“啥事呀?”王皋凑到罕儿的耳朵眼小声说:“你和总兵大人说过你脚心有七个红痣没有了”罕儿说:“我今天晚上给总兵大人洗脚时说来着,我还让他看了呢。”王皋听罢,直埋怨罕儿。可是事到如今:埋怨又有什么用。咳,罢了,事不宜迟,他对罕儿说:“咱爷儿俩,得马上逃跑,不然等天亮,就把你抓起来了。”爷儿俩决定骑总兵的大青和二青两匹战马逃走。夜里他们带好随身衣服,到马棚,牵出马来,奔南门而去。
这时,已经三更天了,守城的兵丁高声问道:“咳!深更半夜的到哪里去?”王皋慌忙回答说:“总兵大人的战马病了,明天要用,让我到城外遛遛。”守城兵一看是王皋父子俩,也认识又是总兵盼咐的,哪敢阻拦啊,就开城门,让人马出了城。
爷儿俩出得城来,王皋骑上大青马,罕儿骑上二青马,一踹马蹬,紧催战马,顺着大道直奔西南。爷儿俩一气跑到庄家镇,不敢前进了,怕镇内有人阻拦。正在犹像不定,忽听后边喊声连天,回头一看,只见灯笼火把照亮了半边天,知道是迫兵赶来了,王皋一催马,说了声:“罕儿跟上。”
两人从庄家镇一拐弯,直奔正东,跑到五粮峪,回头一看,后面追兵紧追不放。爷儿俩又往北拐,奔松茂岭而来。这时听到后面的马蹄声,串铃声,越来越近,正在这紧急关头,罕儿的二青马,突然马失前蹄,因为连病带累趴下起不来了。王皋心中暗想,这下可坏了,俩人骑一匹马,根本跑不动,再耽误一会,就有被抓住的危险。想到这,忙对罕儿说:“罕儿,你自己骑大青马快跑吧,我步行,往那边跑。”说着王皋跳下马,罕儿见父亲下了马,他也跟着下了马。王皋说:“你快上马走,别管我。我是马夫,他们抓的是你,不是我。”罕儿说什么也不肯自己上马走。心想我爹把我拉扯这么大,他这么大岁数了,说啥我也不能扔下我爹呀!王皋看出罕儿的心情,可是急的没办法。时间紧迫,不容多想,必须当机立断,否则会成为罕儿的累赞。他猛“抬头,见路旁有一块大石头,灵机一动说:“罕儿你看,迫兵来了。”罕儿刚一回头,王皋就一头撞在石头上死了。
罕儿见爹已死,给亡父磕了几个响头,慌忙上马,逃奔东山里临江去了。
据说罕王和王皋逃出总兵府时,他天天饲养的大黄狗也跟了出来。罕王快马加鞭来到一片大苇塘,大黄狗紧跟马后。这一夜把罕王累坏了,人困马乏,来到苇塘深处,往地上一躺就睡着了。大黄狗和大青马就趴在身旁。后面的追兵追到河岸,往苇塘里放一把火,大黄狗急忙跑到河里,弄湿了皮毛,来到罕王身边,把芦苇滚湿,往返许多次,终于滚出了一块空地,大火烧到被狗弄湿的芦苇边,就绕着向别处烧去。大火灭了以后,又来了一群乌鸦落在了罕王的周围,追兵一看火这么大,罕王一定被火烧死了,同时这里又有这么多乌鸦,罕王肯定没活了,也就收兵回营了,却没想到大黄狗和乌鸦救了罕王。黄狗自已累死了。
罕王醒来,一看大青马已被烧死,大黄狗也累死了,就发誓说:“我从此以后告诉我的后代子孙,永不杀狗,供奉乌鸦。”自此以后满族人就留下了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院内立索伦杆子,杆子上挂锡斗,锡斗中放些粮食,以备乌鸦食用,其意就是感谢对黄狗和乌鸦的救驾之恩。自此以后满族人就留下了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的习俗,至今如此;又对大青马说:“将来我当了皇帝国号就叫大”青”。”后来建国果然取”青”的谐音,把国号定为“清”。
后来他终于成了清朝开国皇帝,这如果没有当初王皋的抚养和舍身相救,也就没有清太祖。因此,王皋比皇帝大,在祭祖时,先祭王皋后祭皇陵成了习俗。(任锡禄 范世仲)
2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锁阳城的传说
- 下一篇:满族娶媳妇为啥跨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