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市,俗称骡马市场,在农耕时代,几乎每个县城或大一点的集镇都有,人们司空见惯。而明代的辽东马市则不同了,它是在一个国家内,几个民族间的“边境”上的、以马市为名的、进行包括马匹在内各种物资贸易的场所。存在了二百余年,于是就发生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马市的故事……
马市因马而发端
以骑射冷兵器为主要武备的古时,兵马并称,马的数量就是国家武力强弱的标志。明成祖朱棣,是个马上皇帝,很注重帝国的武力建设。“靖难之役”后,刚从他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得政权,就问兵部尚书刘携:“今天下畜马几何?”刘携告诉他,仅存23,700余匹。不到实际需要的424,800匹的百分之六,缺口极大。
而这个问题在当时的辽东尤显突出,东、北、西三面都是以“剽悍铁骑”出名的少数民族,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方可与之抗衡,保持安宁……
永乐元年十一月,兀良哈蒙古三卫派230余人使团来朝贡马;永乐二年,鞑靼又有294人组团来朝贡马。当时,明王朝对各少数民族采取的是招抚政策,对少数民族各部、卫的朝贡,一方面严格规定贡品的种类、数量、朝贡时间、人数、进京路线、滞留时间;一方面给朝贡者以优待,沿途免费食宿,给朝贡者超过贡品所值的奖励,并允许朝贡者做些朝贡以外的商品买卖。要的是各少数民族对朝廷的臣服,体现中央王朝的权威。这种制度坚持了整个有明一代,史家称之为“朝贡贸易”。
永乐三年三月,明朝的都城还在南京。明成祖朱棣接到福余卫(在今吉林省西部)都指挥喃不花奏报,称其部属欲来京送马,两个月后可到达。成祖立即下旨:“今天气尚热,虏人畏夏,可遣人往辽东谕保定侯孟善,令就广宁、开原择水草便处立市,俟马至,官给其值即遣归。”这就是辽东马市的发端。
当然,这并不是明成祖的首创,早在宋辽金时代,在所谓各“国”间就有边境贸易市场的出现,不过,那时称为“榷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