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曾在建州女真地区设置五个万户府,任命五万户。到了明初,居住在三姓(即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的有五个万户中的三个,即胡里改万户阿哈出、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和托温万户高卜儿阏[122]。其中胡里改阿哈出部在牡丹江入松花江江口以东,斡朵里猛哥帖木儿部在牡丹江入松花江江口以西,互相为邻。这里由于经常遭到北面兀狄哈人的侵袭,不得安宁,故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左右,猛哥帖木儿率部众离开故乡,溯牡丹江而上,南徙到珲春河流域居住。大约到了洪武九年(1376年)至十七年(1384年)之间,又离开珲春河畔,南渡豆满江(即图们江),进入朝鲜东北庆源、镜城一带居住。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南移到阿木河(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地方居住。
与此同时,洪武五年(1372年)前后,阿哈出也率部众背井离乡,沿着牡丹江南进,迁徙到图们江以北,珲春河以西居住。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阿哈出等赴明都应天(即南京)朝贡,明廷在胡里改部住地设建州卫,命阿哈出为指挥使。他立即向明廷推举自己的近邻和亲戚,现居阿木河的猛哥帖木儿,称他“聪明,识达天道”[123]。永乐帝便遣使前往招抚。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猛哥帖木儿随明使到应天,觐见永乐皇帝,明廷授他为建州卫指挥使。
永乐四年(1406年)春,阿哈出因与朝鲜关系恶化,再加上兀狄哈南下侵扰,于是率部众由图们江北岸,西迁到辉发河上游的凤州(即吉林省海龙县)居住。永乐九年(1411年)四月,猛哥帖木儿也因与朝鲜关系不好,加之兀狄哈侵袭,便率部众迁往凤州,与建州卫阿哈出同住一地。永乐十年(1412年),猛哥帖木儿入京朝贡述职,明廷考虑到他和阿哈出原皆为元朝的万户,现在却是建州卫管辖的部属,显然不妥。因此,增设建州左卫,命猛哥帖木儿领其卫,任指挥使。
永乐九年(1411年),阿哈出逝世,由其子释家奴袭官。大约永乐十八年(1420年),释家奴去世,由其子李满住承袭,统辖建州卫。因为凤州经常遭到蒙古的侵扰,永乐二十年(1422年)九月,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向明廷请求迁往他地定居,永乐帝敕谕准许复还朝鲜阿木河地面居住。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猛哥帖木儿率部众回到朝鲜境内阿木河驻牧,但是仍同明朝政府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为明廷悉心任事。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猛哥帖木儿协同明军镇压杨木答兀叛乱遇害。永乐二十年(1422年),建州卫李满住也向明廷请求迁往别处安居。永乐二十一(1423年)初,明廷准许李满住迁往婆猪江多回坪等处居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李满住率部众到达婆猪江的西岸兀刺山南麓瓮村一带居住。宣德八年(1433年)六月,李满住因遭朝鲜侵袭,由瓮村迁到兀刺山北的吾弥府(即辽宁省桓仁县古城子)。正统三年(1438年)初,又率部迁徙到浑河上游,六月又移住灶突山(即辽宁省新宾县烟筒山),随之而来的还有他的叔父猛哥不花领有的毛怜卫。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